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導學案人教版
3、羚羊木雕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反映親情、友情的文章。文章寫“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硬著頭皮從萬芳那把羚羊要回來,“我”對朋友反悔,傷心極了。通過一只珍貴的“羚羊木雕”的送、要,旨在揭示子女與父母發生了沖突,應該怎樣與父母溝通,怎樣正確對待友情。
學習本文的目標在于:(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表演,體會人物的思想情;(2)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人生有益啟示。
二、設計理念:
子女與父母不是同時代的人,在對待人、事方面存在著分歧。表現這樣主題的文章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會有很大的興趣,而怎樣處理誤會、解決矛盾,學生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新教材的課標要求在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因此,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在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情感基礎上,通過話劇表演、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談看法、辯是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思路:
本課內容容易與學生情感發生共鳴,教學時,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讓學生課前反復閱讀課文,熟悉內容
(1)掌握生字詞語
(2)搞清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
a、父母對“我”怎樣?
b、“我”和萬芳的友情怎樣?通過哪些事情表現出來的?
b、 這些人物之間產生了什么矛盾?
c、 這些矛盾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d、 父母逼我要羚羊木雕,奶奶是怎樣對待這件事的?父母聽奶奶的話沒有?說明了什么?
e、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學生合作學習:
(1)、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排練。
(2)、分四個組進行話劇表演。
第三步、圍繞怎樣與父母溝通,怎樣對待友情進行辯論。
第四步、片段作文訓練:
對“我”從萬芳家回來時的心情……進行續寫
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我們和父母不是同時代的人,肯定在思想觀念等方面有跟他們不一致的地方。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跟父母因某事而意見分歧?你是怎樣處理這些矛盾的?請你說說你的經歷。(請兩三個學生談經歷)由此導入本課。
(二)檢查學生預習、感知課文情況:
1、交流預習中的六個問題。
2、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板書:
父母:重財輕義 萬芳:重友情
“我”:重義氣
(三)合作學習:童話劇表演。
分成四個大組,按角色進行表演,注意品味揣摩人物個性話的語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以上為第一課時)
(四)以“親情與友情”為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1、通過辯論會的形式,目的在于: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怎樣與父母溝通,怎樣對待友情,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