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1-02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

  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

  3、學習詩歌借用具體意象表達感情的方法。

  重點:

  通過朗讀在簡單清新的語言中感悟至愛親情

  難點:

  借具體意象表達感情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前學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同學們,我想大家大都是歌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吟誦著《游子吟》長大的,今天當我們翻到母愛這一頁的時候,讓我們再次深情背誦孟郊的《游子吟》(背誦)。是。∧笎凼鞘篱g最純潔最真摯的的感情,它如山間的一泓清泉,是那樣清澈明亮,在我們身邊淙淙流淌,在世界文學史上淙淙流淌。然而,我覺得已經長大的我們,不僅僅應該享受母愛,更應該懂得怎樣熱愛母親,今天就讓學習印度文學巨匠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傾聽他對母親真傾訴?

  首先讓我們走近文學巨匠泰戈爾,了解金色花。

  【我朗讀,我感悟】:

  金色花是美麗而神圣的,泰戈爾筆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麗更圣潔,下面讓我們朗讀這首美麗的散文詩,感悟泰戈爾對母親的深情。

  1、自由朗讀,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用“△”標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用“?”號標出。

  2、聽錄音

  一邊正音一邊揣摩詩歌的感情以及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作好學習朗讀準備。

  3、自由的有感情的大聲朗讀。(提示)注意:一首好詩,往往就如一首悠揚的樂曲,比如本文的三個“當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樣,唱響了詩歌的主旋律,所以讀的時候尤其注意重讀與停頓。

  4、指名朗讀(配樂)、評價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以上朗讀,你能讀出以下內容嗎?請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讀出了一個(調皮淘氣、天真純潔、活潑可愛)的孩子。你看(你聽)……

  朗讀指導:找出能表現兒童調皮淘氣的詞語,重讀,明確語調:兒童特有的調皮,

  我讀出了一個(慈愛、溫和、)的媽媽,你看(你聽)……

  我讀出了一份(真摯、純潔的熱愛媽媽,依戀媽媽的)感情。

  朗讀指導;明確語氣:舒緩、深情;語速:中速。朗讀的時候可以想象成這是自己對母親的深情傾訴。

  詩歌抒發感情時往往借助具體的事物(意象),這首詩歌也是一樣,主要借助了什么具體事物呢?(明確:詩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這在寫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色花這種具體的事物在詩中叫意象。)

  詩中我變成金色花后是靠一種什么方式來表現對媽媽的愛和依戀的呢?)嬉戲?

  泰戈爾多才多藝,不但擅長作詩,還擅長作曲和繪畫,他所寫的三次嬉戲,就像三幅圖畫,而且是三幅優美的圖畫,請挑出你喜歡的一幅,深情朗讀并簡要說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

  【我質疑、我探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爆F代科學表明:好奇與疑問是研究性學習的開端,現在請同學們提出你的疑問,開始我們的研究性學習吧!

  歸納問題如下:

  1、我為什么要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別的?

  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

  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

  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

  用金色花表現了母子之愛的美好與圣潔

  2、我為什么一直不告訴媽媽,不讓媽媽知道我所干的事?

  孩子覺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

  這樣會給媽媽帶來驚喜,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給媽媽帶來快樂……所以他只是撒嬌,總是瞞著媽媽。

  3、為什么媽媽讀的書是《羅摩衍那》而不是別的書?

  《羅摩衍那》為印度敘事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歷史上最有名的兩部史詩。這兩部史詩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馬史詩相媲美。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廣為流傳,成為他們思想行為、道德觀念的準則和生活的楷模。

  從內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現了家庭的天倫之愛,

  【我傾訴、我創作】

  但丁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母愛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

  你還想變成什么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趕快寫出來吧。

  同學們,我不想再說母愛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為媽媽的我現在懂得了,母親們常常把心掰成兩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軀體里,另一半貼在我們的身上,隨時感受著我們的冷暖,就像歌詞里的“歡樂著你的歡樂,痛苦著你的痛苦”。孩子們,把我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讀給媽媽聽吧!哪怕只給母親的心靈增添一絲溫暖、一絲欣慰,也不枉母親養了我們十來年,也告訴母親我們懂事了,也見證我們也有一顆赤子之心。

  請欣賞:《告別》

  布置作業:

  1、背誦《金色花》并用學習《金色花》的方法學習。

  2、課外閱讀泰戈爾的《飛鳥集》、《新月集》。

  3、課外收集歌頌母愛的詩歌和名言。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匿笑、羅摩衍那”等字詞。

  2.品讀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親情。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一、導入課文

  學生齊誦《游子吟》,問:這首詩誰寫的?(我國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深的愛和尊敬)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恒主題,因為她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同樣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次美的洗禮!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文學家,代表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我朗讀,我感悟

  1.自由的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試著把握停頓,讀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課前預習完成)

  嗅( ) 羅摩衍那( ) ( ) 匿笑( )

  禱告( ) 沐浴( )( ) 花瓣( )

  2.齊讀,注意字音停頓,體會情感。(配樂:相約卡農)

  3.抽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提醒注意聽,讀完以后,要點評讀得怎么樣)

  4.教師指導朗讀

  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

  語速:輕快、跳躍

  情感:喜悅、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頑皮

  當你吃過中飯,

  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嗎?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5.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聲音大聲一點,吐字清楚一點,感情飽滿一點。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6.這首詩寫了什么事情?表達了什么情感?

  這首詩寫了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然后與媽媽一起嬉戲玩耍,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3

  【設計思想】

  本篇是一首清新自然、親切溫馨的散文詩,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了對母親的依戀,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母子情。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可能更多地只在母愛中沐浴,卻很少有回報,所以要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并且意識到該將自己對母親的愛轉化到行動上。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讓學生感受美的熏陶,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這首散文詩以“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聯想和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美妙新奇,激發想象力和創作潛能。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在朗讀中體會濃濃的母子情,讓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潛能。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周杰倫《聽媽媽的話》渲染氣氛。

  一、小故事導入

  有一個嬰兒即將降臨人世,他問上帝:“他們說明天就要把我帶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無助,我該怎么辦呢?”上帝慈祥地說:“放心吧,孩子,我已經選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滿心歡喜地等待著你的降臨,并且,她會用一生一世的愛無微不至地關心你,照顧你,直到生命的終結!

  這位天使是誰呢?對,是母親。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深情的呼喚。孩子又該怎樣回報母親呢?就讓我們走進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圣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散文詩,畫出你要為大家提醒的生疏字詞,力求讀準讀順。然后告訴大家,這首散文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的感受如何?

  1.詞語積累:笑嘻嘻匿笑沐浴林陰禱告衍

  2.初讀感受:講了一個孩子變成金色花與母親嬉戲的故事。親密,母子情深,童真童趣。

  三、研讀品味

  下面想請幾位同學合作讀這首散文詩,(放背景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溫馨的氛圍。

  (生1)1、2、3/(生2)4/(生3)5、6/(師)7、8、9

  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相信大家還沉浸在孩子與媽媽嬉戲的畫面中,孩子看似失蹤了一天,卻始終與媽媽在一起。

  那么在這一幅幅畫面中,孩子與媽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以這樣的句式回答:

  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_的孩子,我是從……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_的媽媽,我是從……看出的。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想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并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的啟示。語文課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金色花》出自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新月集》。它通過敘述一個孩子與母親嬉戲的過程,表達孩子對母親的愛。這種感情學生容易理解,教學中應采用恰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去感受生活中易被忽略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母親、親人的深沉的愛,并懂得去珍惜、回報這份親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投影母子親昵、和諧的畫面,同時播放歌曲《媽媽的吻》,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欣賞畫面。

  師述:多么熟悉的畫面,多么動聽的歌曲!這不正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嗎?我們的成長凝聚了父母多少愛呀。母愛是人們永遠詠頌的主題。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隨他一起去吟唱母愛的贊歌。

  [點評: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優美的語言來創設情境,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后面的朗讀、寫作做好鋪墊。]

  二、吟讀情致

  1、師述:我們先看看相關資料。(以吟讀輕音樂為背景音樂,投影金色花圖片,顯示金色花的資料。)

  2、簡介泰戈爾。

  3、師述:學詩主要靠朗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說說你初讀的感受。

  生;這首詩寫一個孩子假想變成金色花,與母親游戲的故事。

  生:這詩充滿童趣,讀來令人開懷。

  生:這詩也體現了“我”與母親和諧的關系。

  師述:對!這首詩既體現了孩童的情趣,又體現了母子深情。那么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情?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句子自由朗讀,把你體會到的感情融進去。(顯示:吟讀情致)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傾聽、指點。

  4、展示朗讀效果,教師相機點撥。

  生:讀“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保ê苡眯,很動情,贏得陣陣掌聲)

  師:我聽出來了,你將“笑嘻嘻”一詞用心讀了,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我用輕快活潑的語調讀的,這樣讀就突出“我”可愛好玩的個性。

  老師表揚了他。

  生:讀“孩子,你在哪里呀?”,要讀出急切、焦急的情緒——媽媽不見了孩子,心里著急。

  生:讀“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花香是從我身上來的!币选拔摇边@個字拖長讀重,還要上揚,這樣就強調了“我”散發花香而媽媽不知道的興奮、得意的心理。

  師:讀得很好,說得也在理,我們就應該這樣,通過詩句,去體會人物感情。這樣讀,才是用心讀。

  5、生讀最后兩節,不太理想。教師指導。

  師: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課文句子排列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平時說話有什么不同?

  多媒體顯示:比較句式

 、佟澳氵@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凇皨寢專也桓嬖V你!薄拔也桓嬖V你,媽媽。”

  生:強調的內容不一樣。(沉思片刻)原文是強調“你到哪里去了?”突出對孩子的關心,還有見到孩子的驚喜。改后變成責怪孩子“壞”。

  生:第二句,原文是強調“我不告訴你”能表現“我”調皮、自得的孩子氣。

  師:非常好,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讀看。

  學生認真地反復讀。然后交流、展示。

  6、師述: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對感情的揣摩也很到位。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老師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1-2節,同學們報以掌聲)接著,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全詩。

  師生朗讀的同時,點擊課件,隨機播放音樂、畫面。

  [點評:這是教學的第一個板塊,緊扣“朗讀”進行學習和指導。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試讀、展讀、說讀,強化了朗讀效果;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教師評讀、范讀,讓學生在讀中懂得了如何去讀,掌握了朗讀的技巧。]

  三、解讀形象

  1、剛才我們在朗讀的時候,頭腦中一定會浮現孩子和他母親的形象。再仔細讀一讀,說說看,詩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他母親是個怎樣的人。以“這是一個……的孩子(或媽媽)”說話。(屏顯:解讀形象)

  2、學生朗讀課文,作圈點和批注。教師巡視、指點。

  3、學生交流學習所得。

  生:這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你看他“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師:是呀。這個“笑嘻嘻”多形象!我仿佛看見孩子的笑臉了。

  生:這是個機靈調皮的孩子。你看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倍嗫蓯垩剑覀冃r侯玩捉迷藏一樣。

  師:“暗暗地”、“匿笑”寫出了他的調皮可愛,是吧?捉迷藏——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吧。

  生:這是個深愛媽媽的孩子。你看他“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薄拔摇睘閶寢屨趽蹶柟猓蛔岅柟鈧藡寢尩难劬。

  生:這是個慈愛、安詳、愛孩子的媽媽。孩子不見了,她急切地叫喊;黃昏時還拿了燈到牛棚里去尋找;它虔誠地禱告、靜靜地讀書,給人沉靜、安詳、溫和的感覺。

  師:真不錯,你分析非常全面。(師結合多媒體小結。)

  4、師述:孩子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呢?僅僅是為了好玩嗎?請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句子說說。

  生:開放花瓣,散發花香,讓媽媽感受到生活好美。

  生:投影書上,為媽媽遮擋陽光。是因為他愛媽媽,為媽媽著想。

  生:黃昏時恢復原狀,回到媽媽身邊,不讓媽媽著急。

  師:總之,是因為愛媽媽,心甘情愿地為媽媽做事而不讓媽媽知道。他變成金色花,開放花瓣,看媽媽工作;散發花香,讓媽媽嗅到花香;投影書上,為媽媽遮擋陽光。因為孩子懂得,媽媽深情地愛著自己,自己也應用真誠的愛回報她。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體會到父母對你愛了嗎?你有過回報這種愛的想法和行動嗎?(靜默片刻,讓學生思考回想。)

  [點評:這是教學的第二個板塊,是分三步進行“解讀”的:第一步提出了解讀要求,用“這是——的孩子(媽媽)”的句式說話;第二步進行解讀訓練。采用句式訓練說話降低了難度,學生說話踴躍,氣氛熱烈;教師適時評點,語言簡短,既是對學生的贊賞,又是對學生的誘導。果然,后來同學們就學會了如何解讀。這樣借用評點進行學法滲透,自然、實用。]

  四、比讀寫作

  1、師:我們再來讀讀下面兩首詩,看看與課文相比有何異同。(屏顯詩歌原文,有配樂朗誦)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于沉默/

  母親啊/你是那春光嗎/(我就是那小小的花)

  ——選自冰心的《繁星》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香的一朵/在你經過時芳香你的衣袖/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艷的一朵/在你休息時賞悅你的雙目/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盛的一朵/在你工作時做你遮陽的傘/

  媽媽,其實我最想的/還是依偎在你膝頭上/聽那永遠新鮮的老歌。

  ——教者根據課文改寫

  2、學生興致頗高,紛紛點評。比較一致的意見歸納如下:

  ①三首詩主旨相同,都表達了對母親感激的真摯的感情。

 、谡n文還表現了兒童的天真可愛的情趣。語言口語化強,突出一個“趣”字。

  ③冰心的詩和改寫的詩情更濃,突出一個“情”字

  3、師:請同學們在感悟詩歌的基礎上,聯系生活體驗,寫幾句話,抒發對母親、對親人的感恩情懷。

  4、學生自由寫作。(配以背景音樂)

  5、學生展示作品,教師激勵性點評。

  [點評:這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這也是一種拓展創新思維訓練。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評比幾首主題相近的詩,訓練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同時也是在寫作前幫學生打開思路,另外,教師下水寫作,為學生提供寫作范例,也可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五、總結

  有首歌說得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呀,母愛就是那冬日的陽光,讓我們生活溫暖祥和;母愛是那明亮的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母愛是摔到后的攙扶,是失敗后的安慰,是危險時的安全帶……這種感情是我們生活中的長流細水,平平淡淡,又真真切切。只有我們用心去體察,才會感覺到它綿綿不絕的真情滋潤。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人世間圣潔美好的感情吧。

  教后反思

  這節課在學校語文研討課上,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也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偨Y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強化了誦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節課我以“讀”為核心,設計了“吟讀情趣”——“解讀形象”——“比讀寫作”幾個板塊,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評析。在教學中,既鼓勵學生讀,又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還掌握了朗讀技巧,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節。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節。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吟讀”環節中,為讀好最后兩節,指導學生分析語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讀”環節中充分利用點評,指引學生在解讀中賞析語言。這樣的安排簡化頭緒,為學生贏得更多朗讀和思考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或創設氛圍,或激發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為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學習和借鑒詩中借鑒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感情的寫法。

  3、感悟母愛,領悟母子深情,嘗試抒寫自己對母親的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

  2、抒寫自己對母親的愛。

  三、教學流程:

  1、視頻導課——誦讀悟詩——創造形象

  2、讀詩——悟詩——寫詩——獻詩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深情歌唱引“金花”

  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觀看。(醞釀感情,趁學生沉浸其中,教師導課)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便是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愛,那便是母親!母親,是一個偉大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關于母愛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期待一次美的洗禮!

  二、原汁原味讀“金花”

 。ㄒ唬.泰戈爾簡介:(以學生介紹為主)

  印度的“詩圣”,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1913年《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詩集《新月集》、《飛鳥集》,小說《還債》,散文《中國的談話》。

  (二)美讀﹝學會朗讀,感知內容﹞

  1、學生裸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確,讀流利。

  2、多媒體展示生字詞。(要求學生做到會讀、會寫、知意、會用。)

  3多媒體出示一組句子,學生照樣子說話,感知課文內容。

  句式: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個____________的媽媽。

  示例:我讀出了一個淘氣的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愛讀書的媽媽。

  過渡:孩子,貪玩、淘氣又可愛;母親,焦急、生氣又嗔怒。讓我們在精彩生動的朗讀中感悟這種至情真愛。

  三、精彩紛呈說“金花”

  (一)多媒體播放《金色花》視頻朗讀。

  1.學生聽讀,感悟、體會,學會有感情地讀。

  2.多媒體出示一組句子,教師指明學生有感情地讀。(師指導讀的不好的學生;讓讀的好的學生做示范領讀。)

  句子: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4)“我不告訴你,媽媽!

  3、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4.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合作,探究問題。

  問題:(1)散文詩中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來表達出對母親的愛的?

  (2)頑皮可愛的孩子變成一朵盛開的金色花,與慈愛的媽媽逗樂嬉戲,他是怎樣和媽媽逗樂嬉戲的呢?

  請用“當媽媽的時候,我就”說一說。

  示例:母親做禱告時,我就開放花瓣散發香氣沁入媽媽的心脾。

  過渡:

  四掩卷沉思悟“金花”

  1.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營造氛圍,渲染感情。學生置身環境,大聲朗讀課文。

  教師多媒體出示問題2、3,學生思考。

  2.“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3.“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指明程度各異的學生回答,教師點評,指導。

  過度:如果把父愛比作高山,那母愛則是一條小河,一片大海,她溫柔、清澈、博大、源遠而流長。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呢?汪國真說“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睙o論如何,請用小草的芳馨,請用溪流的歡歌來回報我們的母親。

  五、至情表白寫“金花”

  1.多媒體出示一下內容: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有了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來!孩子,照樣子,拿起筆述說對媽媽的愛意。

  示例1: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

  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示例2:假如我是一片云

  當媽媽在田間勞作時

  我會飄到他的頭頂

  為她遮擋如火的驕陽

  當媽媽流下汗珠時

  我會灑下蒙蒙細雨

  為媽媽送上一陣清爽

  2.學生思考,寫詩句,表達對媽媽的深情。

  學生佳句欣賞:

  我要變作一串珍珠項鏈,掛在媽媽脖子上,讓媽媽更美麗。

  我要變作小鳥,時刻飛在媽媽身邊,唱出美妙的歌給媽媽聽。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發卡,我要別在媽媽的秀發上,讓媽媽更加年輕漂亮。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傘,我要為媽媽遮風擋雨……

  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小結:

  無論對誰來說,母親都是靈魂的故鄉,生命的綠洲,不管我們能走多遠,劃不出的永遠是母親的海洋。為了她的兒女,母親的操勞是毫無代價而言的,讓我們也擁有一顆孝心,來回報那份無私的母愛。

  教師出示詩歌,學生齊讀。

  六、感恩母親獻“金花”作業

  將收集到的表達母愛的詩歌、名言,也可是剛才的即興創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給媽媽。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計簡說】

  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是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富有童趣,也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母子情。這首詩以孩子的口吻抒發對母親的愛,是獻給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揣摩品位,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并嘗試借助意象寫詩文

  3、學習過程中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寫詩抒情。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們現在來欣賞一首歌曲,閻維文的《母親》(錄音機播放歌曲),這是一首獻給母親的深情的贊歌,的確,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們將如何報答這摯愛親情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泰戈爾的《金色花》去感受這至愛親情吧。(板書文題)

  二、學習《金色花》

  師:哪位同學能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一下課文?

  生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讀完)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2:我覺得他在讀的時候沒有讀出小男孩那種調皮的語氣,還有媽媽生氣的語氣。

  師:那你能有感情的給我們讀一句嗎?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師:有點意思,但是好像味道還有點不對,媽媽在孩子“失蹤”一天之后,終于發現孩子又回來了,她僅僅生氣嗎?

  生3:她還會很高興

  師:對,又驚喜又生氣,下面我來給同學們讀一下,同學們請注意小男孩和媽媽不同的語氣。

 。◣熍錁防首x,生鼓掌)

  師:謝謝,誰來評價一下老師讀的怎么樣?

  生:老師讀的很好,讀出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的形象。

  師:下面我們再來朗讀。(生齊讀)

  師:這次好多了,學習詩歌一定要多讀。那么你從文中讀出了了一個什么樣的小男孩,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媽媽,用“我從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_小男孩(媽媽),從___________看出。”句式說話。

 。▽W生思考片刻)

  生1:我從中讀出了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從“我”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出。

  生2:我從文中讀出了一個孝順的小男孩,從“我”讓媽媽嗅到花香,投影在媽媽讀書的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從文中讀出了一個撒嬌的小男孩,從“我不告訴你,媽媽。”可以看出。

  師:不錯,咱們一起讀讀這幾句話,注意讀出撒嬌、調皮、歡快的語氣。 (生齊讀)

  師:還有嗎?

  生4:我從中讀出了一個勤勞的媽媽,從文中“黃昏時,你拿著燈到牛棚干活”可以看出。

  生5:我從文中讀出了一個關愛孩子的媽媽,從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笨梢钥闯。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關于母愛的文章,大家一定還有不少的感觸。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有關愛我們的父母,回憶一下生活中有沒有令你感動的能體現母愛(父愛)的細節?

  生1:小時候,我生病住院了,媽媽整天陪著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我的腳邊睡一會兒,很辛苦。

  生2;有一次,我在公園和媽媽走散了。我很害怕,媽媽通過廣播找到我時,眼睛都哭腫了。媽媽緊緊的抱住我,那時我很感動。

  師:是啊,父母是天底下最關心我們的人,如果你想回報這份愛,你愿意變成什么呢?仿照《金色花》,用“假如我變成了__________,我會__________”說幾句話。

  生1:假如我變成了一架飛機,我會載著媽媽到世界各國去旅游。

  生2:假如我變成了一只蝴蝶,我會跳出最美的舞蹈,讓媽媽欣賞。

  師:很富有詩意。

  生3:假如我變成了一雙手套,我會戴在媽媽的手上,讓她的手冬天不再生凍瘡。

  師:真是個細心孝順的孩子。

  生4:我會變成一只百靈鳥,每天唱出動聽的曲子,使媽媽不再煩惱,永遠年輕。

  ……

  師:大家說的很好,都能通過想象,借助一種具體形象表達對母親的愛。剛才我們說了幾句話,能不能再具體點,把它擴展成幾段話呢?把文章寫具體的法寶還是想象。比如想象你變成百靈鳥后你看到母親在做什么?聽到百靈鳥的歌聲,母親會怎樣,然后你又怎么變回來,明白了嗎?課后,大家仿照《金色花》,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

  教學反思

  一、注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在教讀本詩時,也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朗讀方法和技巧,如掌握重音、控制速度、運用語調等,讓學生有基本的獨立朗讀詩歌的能力。在本詩的教學中,我配樂范讀,讓學生在書上標明重音、停頓的地方,讓學生自由朗讀,將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在朗讀中獲得優美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2、將朗讀和評點適時結合。我在教學時就采用了這樣的模式,將讀和評相結合,先由學生點評,這既培養了良好的傾聽習慣,也訓練了學生辨析評價的能力,這樣教師在抓住時機適時給予補充、提升,使學生既能認識不足,又有成就感,學習的積極性會很高。

  3、將朗讀和感知內容,理解意象,品位語言結合起來,這樣做,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文章內涵。在品讀詩的語言時,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品,在品讀的過程中既感受到了濃濃的母子情,又鍛煉了自己的朗讀水平。

  二、調動學生的聯想與想象

  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很多問題不是只有一個答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本文圍繞母愛,圍繞親情來寫,可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一說。要想抒寫出自己心中獨特的感受,就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的聯想想象能力。在本課拓展延伸的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談談自己與父母相處的幾個感人的細節,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變成什么”去回報母親的愛,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課堂氣憤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三、進行模仿寫作

  我讓學生仿照《金色花》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模仿寫作環節成了這一課的亮點,這也是教學環節中最有時效的方法——創造。

  總之,語文課永遠是一門藝術課,還需要我們把它完善成自然而實用的藝術品。我將不斷努力,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做一個新課標的真正實施者。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掌握匿笑、禱告、嗅、摩、衍等字詞,積累語言。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情感。

  3、能抓住關鍵語句分析情感,并以深情并茂的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

  1、指導關鍵句的朗讀,并體會其情感。

  2、挖掘關鍵句深層次的含義,體會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

  教學難點:

  如何將課本中的情感自然過渡到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教育,讓學生發自內心體會寶貴的親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講關于母愛的故事。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說些什么?

  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講述的也是有關于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及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吉檀伽利》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三、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時,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我們要讀準字音;二是用“我讀這句,讀出了孩子的,讀出了母親的”。

  2、請思考:

  “我”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

  “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戲)

  3、想一想:(1)這首詩表達了母子之間什么樣的感情?(母子情深:媽媽關愛孩子,孩子熱愛媽媽。)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活潑、可愛、頑皮、天真、熱愛母親)和一個怎樣的母親(善良、慈愛、關愛孩子)?

  四、美讀,感受語言美。

  1、用舒緩、溫馨、深情的讀這首散文

  2、我們怎樣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來讀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想象,快樂)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欣喜,責怪)

 。4)“我不告訴你,媽媽!边@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五、拓展延伸

  1在中國,我們一般用花兒來比喻什么?(兒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憎惡?贊美、貶抑?)

  3人們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在詩中有什么象征意義?人們←→花兒母親←→孩子)

  4、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變成了……”說話。

  師小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歡歌來努力回報我們的'母親。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語感。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美”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抒寫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玩過捉迷藏吧!有沒有和父母一起玩過?(沒有的同學可惜了,因為你比別人少一份甜美的回憶。)有玩過的同學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選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媽媽在房間里到處找,等到媽媽以為你走丟了,打算出去找時,你才會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嬌。媽媽這時肯定是生氣地要打你啊,罵你小壞蛋,你躲哪兒去了?我敢保證你肯定一點兒都不疼,還賴在媽媽懷里笑得得意呢。當我讀到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現這些畫面,心里暖暖地裝滿了幸福。我將這首詩帶與你們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帶到你的心里。

  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聽的過程中請你在腦海里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二、聽讀感知

  老師配樂朗誦詩歌,學生回答:

  1、好,課文朗誦完了。跟隨著詩的語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場景里都有誰?(孩子和他的媽媽,還有金色花)他們在干什么?(捉迷藏)請一位同學總結前面同學的發言,用一句話概括你看到的場景是?(一個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媽媽在捉迷藏)。

  2、徜徉在課文給我們描繪的場景中,看著孩子和媽媽在那里嬉戲,你有哪些感受?你覺得這個場景事要表達什么主題?

  明確:感覺十分溫馨、幸福。表達了母子間純潔的愛,孩子依戀著媽媽。媽媽寵愛這孩子。

  3、 如果讓你讀出這種溫馨與幸福,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速和語調來朗讀課文呢? 明確:舒緩、深情

  三、朗讀品析

  1、請大家用舒緩深情的語氣齊聲朗讀課文,注意面帶微笑,讀出溫馨、幸福的感覺。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有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朗讀過程中解決字詞:匿(nì)笑 羅摩衍(yǎn)那

  B、例1:我從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薄ⅰ拔野蛋档卦谀抢锬湫,卻一聲兒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薄拔也桓嬖V你,媽媽!敝肋@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淘氣、撒嬌、精靈般的孩子)

  朗讀指導:“笑嘻嘻”、“跳舞”讀得輕快,活潑;“暗暗”“悄悄”輕聲,聲音漸弱。體

  現“我”興奮、得意的心情。

  例2、我從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這是一個慈愛的媽媽。

  焦急的語氣。

  3、除了活潑,慈愛。孩子和媽媽還有沒有別的特點?揣摩一個人的特征可以從他的行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課文給我們展現了三幅“我”和媽媽嬉戲的場景,讀一讀,看看一天中他們都做了些什么。從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點。

  a.首先請同學概括穩重描繪了哪三幅場景?

  明確:清晨,當媽媽沐浴后禱告時,“我”散發出花香;午后,當媽媽在窗前讀書時,“我”投影在書頁;黃昏,當媽媽執燈去牛棚時,“我”變回了孩子,纏著媽媽講故事。

  b.先看前兩個場景,媽媽在做什么?(沐浴補充沐浴常識、禱告)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虔誠)的媽媽,再讀一讀第4段,想象:清晨,剛沐浴完的媽媽一襲白衣,從金色的花蔭下穿過,陽光透過樹枝斑駁地照在身上。濕漉漉的頭發細碎地反射著光線,看上去,媽媽好像籠罩著一層金光你從樹上看向媽媽,覺得她是那么(美麗/圣潔)寧靜的午后,媽媽捧著羅摩衍那坐在窗前細細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書頁上,不知道她有沒有察覺,媽媽十分(沉靜/安詳/溫柔)

  在媽媽祈禱、讀書的時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給媽媽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地方,為什么要這么做?表現出“我”的什么特點?(給媽媽帶來幸福,體貼、孝順媽媽)

  c.第三個場景,黃昏到了,我在樹上躲了一天,終于要結束這個游戲,又出現在媽媽面前,求媽媽講故事給我聽,媽媽怎么說?“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要讀出什么語氣?(焦急、嗔怪,又驚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訴你,媽媽!闭Z氣(撒嬌。得意。俏皮。淘氣)請同學讀一讀。

  比較,變換了語序和標點符號后,表達上與原句有什么區別?

  變換語序為:“你這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媽媽,我不告訴你。”

  明確:原文的句式強調“你到哪里去了”,媽媽的急切之情躍然紙上;強調“我不告訴你”表現出孩子的頑皮,自以為得意。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無法體現。

  變換標點為:“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

  明確:原文第一句重在問,而改后重在責怪;這里的壞孩子不是真的壞孩子,媽媽只是嗔怪!拔也桓嬖V你,媽媽!”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讓媽媽知道呢?他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曾做過的事,自以為得意;但又希望媽媽明白自己曾做過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為感嘆句后,就變成絕對不想讓媽媽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為什么不告訴媽媽“我”到哪里去了?

  明確:正如媽媽也從未列舉過她為我們做過什么奉獻一樣,“我”也不用特意告訴媽媽我所做的事,默默地為對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誠和誠懇的愛。

  總結:媽媽的焦急、驚喜、嗔怪,“我”的撒嬌、得意,俏皮,都體現出了“我”和媽媽的親密和我們之間純潔的愛。一樣的意思,換一下語序、改一個標點,表達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我們以后寫作的時候也要所注意這種細節上的精雕細琢。

  4、三幅場景剛好是一天的時間,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著媽媽,其實“我”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媽媽,陪伴著媽媽,依偎在媽媽的身旁?梢钥闯觥拔摇睂寢尩模ㄒ缿俸蛺郏拔摇笔且粋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愛)

  下面,我請三位同學分別為我們朗讀三個場景,這是三幅寧靜祥和的圖畫,徜徉其間,我們可以體會純潔的愛,要讀得舒緩深情,全班女生讀第八段,男生讀第九段。老師先起個頭,讀前面三段。希望我們合作愉快,讀出詩的美感來。

  四、探討釋疑:

  這次讀得好多了,看來比起剛開始上課時大家對這首散文詩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們還有沒有什么疑問,請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

  1、“我”為什么要變作金色花?

  明確: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才變作了金色花。

  2、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確:金色花是印度最美麗的圣樹上開的一種金黃色碎花,詩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訓練

  如果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讓你變成有魔法的精靈,你愿意變做什么來陪伴媽媽?

  例: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你。

  我要變成水的漣騎,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將學生創作進行交流。例如:

  媽媽,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靜靜陪在你的身邊,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樹下,陽光溫暖地照著,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邊?

  六、結束語

  不管你會變作什么,唯一不變的,是那一顆奉獻給媽媽的赤子之心。這顆心里裝滿了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這顆心里也有媽媽對孩子的關切之情。讓我們帶著這顆感恩的心,齊讀課文,讓詩的語言替我們傳達那說不盡的愛意。

  【板書】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全詩在宗教般圣潔的氛圍中流淌著母子間的深深愛意。這種愛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過多地分析講解文字,反而破壞了詩的美感和情感的傳達。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多種形式反復地朗讀、賽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次次朗讀水平的提高,正是他們一步步情感體會的深入的體現。本堂課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語言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意圖渲染圣潔、溫馨的氛圍,將學生帶到詩的情境中近距離接觸媽媽和孩子的活動,以期更深刻地體會媽媽與孩子的形象以及他們之間的愛。并且我將板書設計成一個大大的愛心,突出詩愛的主題。整堂課下來環環相扣,思路清晰。

  當然,初出茅廬的我上課的不足之處還是相當多,如開始時由于緊張以至于示范朗讀時有讀錯與停頓的現象,課堂行進中,也有講錯話表述隨意的現象出現。教態上,無意識保持雙手抱胸的防范狀態,與學生產生不該有的距離感。同時怕忘詞而利用學生朗讀的時間看教案,使得自己游離于課堂之外,不利于課堂氣氛的營造。這一切都表明了我還不夠老到和成熟,應該多鍛煉。

  另外,課堂上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顯,課堂效果不如預期。可能是朗讀指導未做到位,不應該一概否定性評價學生的示范朗讀,并且最后一次個別朗讀時應請讀得好的學生起帶頭作用,這一點沒有利用好。當然,也與我過于緊張以至于課堂氣氛渲染不夠有關系。這些說明我的課堂經驗還遠遠不夠,應該多多學習。

  這次開課從設計到磨課到最后正式開課,每一次都會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讓我有很大的收獲,感謝同組幫我磨課的老師,也希望我能在不斷實踐中成長為一位成熟的語文教師。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匿笑、羅摩衍那”等字詞。

  2.品讀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親情。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一、導入課文

  學生齊誦《游子吟》,問:這首詩誰寫的?(我國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深的愛和尊敬)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恒主題,因為她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同樣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次美的洗禮!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作家、文學家,代表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我朗讀,我感悟

  1.自由的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試著把握停頓,讀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課前預習完成)

  嗅羅摩衍那匿笑

  禱告沐浴花瓣

  2.齊讀,注意字音停頓,體會情感。(配樂:相約卡農)

  3.抽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提醒注意聽,讀完以后,要點評讀得怎么樣)

  4.教師指導朗讀

  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

  語速:輕快、跳躍

  情感:喜悅、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頑皮

  當你吃過中飯,

  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嗎?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边@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5.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聲音大聲一點,吐字清楚一點,感情飽滿一點。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6.這首詩寫了什么事情?表達了什么情感?

  這首詩寫了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然后與媽媽一起嬉戲玩耍,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質疑,我探究

  1.分組討論

 。1)為什么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2)“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感?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卻說:“你這壞孩子?”

  (4)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為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而瞞著媽媽。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表現出“我”對母親默默的關愛之情。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表現出“我”對母親的牽掛之情。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表現出“我”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因為媽媽找不到孩子,是多么著急。何況一整天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這種責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④《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就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我”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傾訴,我創作

  但丁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蹦笎劬拖褚还射镐傅南鲿r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

  你還想變成什么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趕快寫出來吧。

  示范:

  假如我變成了一縷清風,要與你相伴,停在綠野田間,輕悄悄地在空中來回,又在樹間吟唱,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假如我變成了一葉青芽,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頭,安靜地在茶山中等待收獲,又在滾燙的茶水中起舞,要讓你品嘗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夢,為了尋你,停在夜空的深處,悄悄地在睡夢中徜徉,又在記憶深處嬉戲,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變成了…………

  五、板書設計

  媽媽“我”

  做禱告時散發香氣

  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拿燈去牛棚時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

  3、 學習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

  本首詩抒發了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學習這首詩,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能背誦,從整體上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歌的語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詩歌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 課前預習導學

  1、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匿( )笑 禱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釋下列詞語。

  匿笑 禱告

  3、 自查資料或上網搜索關于泰戈爾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4、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5、 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 課堂學習研討

 。ㄒ唬ㄐ蕾p金色花同時播放印度歌曲),相機導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金黃的色彩反映母愛的光輝,偉大詩人泰戈爾就是用金色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

  板書:金色花(泰戈爾)

 。ǘ┳灾鲗W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ㄈ┏踝x課文,整體感知:

  1、 播放貝多芬的音樂《致愛麗絲》,教師范讀課文。(聽的要求:聽準字音、語調、語速、重音、節奏、感情基調)

  2、 自由朗讀。

  3、 指名朗讀,一人一段,點評學生朗讀情況。(配樂)

  4、 指導朗讀(從重音、感情上指導)

  5、 學生齊讀(配樂)

  學生思考:文中的“我”想變成什么?變成后相干什么?

  (四)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跳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以下問題:

 。1)一天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

  (2)這三次嬉戲表現了“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說明理由。

  2、品讀課文(自由讀詩,合作探究)

 。1)“我”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

 。2)我變成金色花后,為什么不讓媽媽知道?

 。3)見到孩子后,為什么說:“你這壞孩子”?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感情?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文中幾處使用修辭方法的句子,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 歸納總結。試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談談學習本詩的收獲。

 。〞r間寬松可以檢查課文背誦)

  (五)遷移訓練

  1、請你以“假如我……媽媽,你會……嗎?”進行說話訓練。

  (點撥: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認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練習本上試寫)

  2、課下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并與課文比較。

  三、 鞏固拓展延伸

  練習反饋:

  讀〈〈金色花〉〉全文,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來抒發的?

  2、當母親呼喊孩子的時候,孩子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你認為詩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孩子?

  4、在詩中,孩子讓母親嗅到花香、照亮母親所讀的書,聯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還會怎樣做呢?

  拓展延伸:

 。ㄒ唬扼w會愛心》 高 翔

  有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

  為了體驗沒有水的感覺,這位母親帶著上幼兒園的女兒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甘肅的定西。在汽車上,母親告訴孩子她們馬上就要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了。女兒便打算向駱駝學習,趕緊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鄉家里,母女倆從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還是去年積下的雨水。村民告訴他們,因用水緊張,這水得循環著使用:先用來洗臉,然后用來洗衣服,最后又用這盆臟水去喂豬。

  女兒說:“豬怎么能喝這樣的水呢?”

  媽媽反問:“那你覺得應該給它們喝什么?”

  “我給它們喝檸檬汁,給它們喝牛奶。女兒一臉稚氣歪著頭回答。

  后來媽媽問她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水能不能喝,女兒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凈!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兩天沒喝水了呢?也不喝嗎?” “不喝!

  不過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為她太渴,這兒太苦,而是因為媽媽訓斥了她。這戶老鄉家數月來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為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特地買來了韭菜。但當小女孩看到他們用雨水洗菜、揉面時,她拒絕吃飯。

  對她來說,畢竟再大的挑剔也不過口渴的難耐,于是她終于喝了兩天來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氣都有些陰沉,似乎一場雨即在眼前,給太久沒下雨的土地及這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來希望,可最終都破滅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縫,農民面臨的將是顆粒無收的命運。

  母女倆要回京了。女孩已和這兒的孩子結下了友誼,此刻的離去竟有些難舍。雖然那些孩子灰頭土臉,衣著破舊,因為他們從未嘗到過水的暢快淋漓,但可貴的是他們純真的童心和從單純的眼中流出的晶瑩的淚。

  揮手告別黃土地,把那里的貧窮落后留在身后,卻會把一種體會留在心里。年輕的母親要讓女兒體驗的,我想應該不只是水的珍貴。什么是愛心?那不只是打電話到新聞媒體去告訴他們“我要獻愛心啦”。也不是在鎂光燈的閃爍下向某慈善機構捐款,而是不漠視、不鄙夷不如我們生活條件的生命存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自己也懷著一顆感激之心去生活。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

  干涸( )挑剔( )晶瑩( )鄙夷( )

  2.解釋下列詞語。

  (1)干涸:

  (2)鄙夷:

  3.本文記敘的事件是什么?

  4.為什么說本文寫的這位母親“特別”?結合現實生活來談。

  5.本文主要運用哪種描寫手法寫小女孩?表現小姑娘怎樣的性格特點?

  6.“愛心”的含義是什么?

  7.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8.從文中畫橫線句子寫的內容你能聯想到魯迅的哪兩篇文章?

  9.讀了這篇文章,你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1.hé tī jīng bǐ

  2.(1)水干、枯竭

  (2)看不起

  3.一位母親帶著幼小的女兒到貧窮落后的農村去體驗沒有水的感覺。

  4.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給子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這位母親卻帶著女兒到艱苦貧窮的地方去體驗生活,所以說她特別。

  5.語言描寫天真、幼稚

  6.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自己也懷著一顆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給孩子以磨煉。

  (2)教育人們要尊重和幫助生活條件不如自己的人。

  (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戲》、《故鄉》。

  9.可暢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二)

  從大學到現在,離家已經整四年了,媽媽會是最想我的人。一直在外漂著,一直也在平靜地過著,只是仍然遠離家人的溫暖。經歷了許多,慢慢地學會了平靜的去看待一切事物,只是不能去想家人,特別是媽媽。

  自小就以為自己可以是一片葉子,隨風飄揚在空中揮灑陽光般的笑聲,即使是落在地上,化為泥土,也會是安靜的滿足。

  懷揣著江南的夢想,來到了遙遠的地方,漂浮的,或是沉落的,都浸透著快樂和悲傷;墜落風起,一次一次,在飛舞中忘了來時的路。

  媽媽,某天,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你還會認識我么?

  課后反思:這節課是我20xx年執教的一節優質課,我采用的是環節教學法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梳理總結——遷移訓練,在上課前,我用印度音樂和畫面(金色花)的設計導入,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角色。在五環節的基礎上,我加入了課前預習,以及對課前預習的交流展示,這樣即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在課中我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注重了朗讀訓練。在課文結束時我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緊接著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但也有不足之處,對生活的聯系不是太多。因此,為了彌補缺憾,我在練習反饋中又設計了一個聯系實際生活的題目,這樣使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語文學習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相生相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表演讀、齊讀)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

  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教學過程:

  一、自由朗讀,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媽媽的吻》。

  我們課前聽的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聽起來依然很動人,也許因為它表現了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更唱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情的傾訴,這種感情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這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恒主題。母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板書花朵形狀)讓我們期待一次美的洗禮!

  2、在學習課文以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爾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 《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3、接下來,讓我們自由朗讀一遍課文,為進一步感知美掃清障礙。朗讀課文時,老師有個要求,一是我們要讀準字音。

  (1) 現在我們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讀的效果。

  嗅( xiù ): 聞(氣味)。

  羅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長篇敘事詩。

  匿笑( nì ):匿,隱藏,不讓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禱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潤澤、培育。

 。2)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首詩的大致內容,請同學回答老師一個小問題

  A、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還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如果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那是一朵怎樣的花。(由具備了神力的小男孩變的花。)

  B、“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二、傾情誦讀,感受語言美。

  1、我們已經自由朗讀了這首詩,請同學們說說這首詩給你一個怎樣的感受,看看我們會不會“心有靈犀”。(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

 。ㄖ饕怀霰憩F孩子天真調皮、熱愛母親,母親慈愛善良、喜愛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們怎樣讀出這種感情呢?我們先來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有人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你同意嗎? 現在讓我們聆聽一遍詩歌朗讀,接受一次美的洗禮!聽一聽感情基調是不是舒緩、溫馨、深情的。

  3、聽了,我們醉了,F在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我們先來看看課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詩句,該用什么語氣去讀,為什么?

 、偌偃缥易兂闪艘欢浣鹕,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快樂)(教師提示,學生讀)

 、谀阋墙械剑骸昂⒆,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學生分析,學生讀)

 、邸澳愕侥睦锶チ,你這壞孩子?”(愛憐,責怪)

 、堋拔也桓嬖V你,媽媽!边@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2)我們知道了一些關鍵詩句的讀法,現在請同學們揣摩其他語句,把詩歌完整地朗讀一遍。然后老師請同學來演讀、評點。最后一起來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ɡ首x指導:讀準字音、停頓恰當、讀出重音、讀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畫面美。

  1、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式讀了這首詩,知道這首詩為我們創設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F在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面。

  我們先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的畫面是否來自于這一首詩?

  清晨朝露未晞,在鋪滿金色花的林蔭中,飄出一個修長的身影,她的濕發披在兩肩,發絲間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著林間綠色的小草。媽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小庭院里,她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口。媽媽在祈禱了,空氣中彌漫著媽媽輕柔的話語。突然媽媽的雙眉微微揚起,這香氣從何而來?我屏住氣息,一聲不響……

  2、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中的畫面,可以用“我感受到這樣的畫面……”的句式來做恰當描述。發揮集體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組描述的最美

  3、齊讀詩歌,再次品味畫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們已經感受了詩歌的語言美,品味了詩歌的畫面美。這些美都來自詩人的神奇表達。泰戈爾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特別的魅力?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小問題,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國,我們一般用花兒來比喻什么?(兒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憎惡?贊美、貶抑?)

 。3)人們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在詩中有什么象征意義?人們←→花兒 母親←→孩子)

  小結: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母親喜愛孩子、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表達實在美妙。ㄐ缕娴南胂,美妙的表達)板書“愛”

  五、創意表達,升華情感美。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是否覺得我們也要為深愛著我們的母親作些什么呢?我們用有創意的作業 ,來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展開想象的翅膀,請以“媽媽,假如我變成了-----------”來說一句話,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如:

  (1)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課文小結 :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作業 :

  1、收集資料,了解泰戈爾,閱讀《新月集》。

  2、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表現你對媽媽的深情。

  3、實踐活動:為親人洗一次腳,后進行片斷描寫(心理描寫或外貌描寫)。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品味本文樸實、清麗的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蘊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親至愛的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愛,并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樸實、清麗的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蘊藏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細致入微的體味母愛,并能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討論點撥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課之前先做一個智力小游戲,激發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熱熱身。給你們兩組詞,請發揮想象,說一句話,把二者聯系起來。(出示多媒體)學生,蜜蜂;媽媽,花。

  過渡語: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而奇妙,有一個孩子,他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玩起了捉迷藏,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泰戈爾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進作者與作品

  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作豐富。代表作:詩集《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迦利》。此外,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創作對中國詩歌(尤其是散文詩歌)的影響是廣泛的。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的描寫性。本質屬于詩。它第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韻,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充滿詩的意境,有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第二個特點是內容的跳躍性,以凝練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第三個特點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擴大內容和容量。

  三、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出示要求:掃除字詞障礙;有節奏;有感情。(指明男女讀,比比誰最棒)

  2、學生點評,并明確本文朗讀時應用的感情,語調。

  3、學生自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并用“我讀出了一位媽媽(孩子)”交流讀書感受,并找到文章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四、合作探究(小組討論)

  1、文中描繪了孩子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場面請找出來。明確:媽媽做禱告時,我就散發香氣;

  媽媽讀書時,我投影書頁上;

  媽媽拿燈去牛棚時,我回復原形。

  2、詩人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明確: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圣潔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這也正是本詩的一種寫作特點: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情。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

  3、我為什么不告訴媽媽我為她做了些好事呢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了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這些并不是為了讓媽媽夸獎他,只希望媽媽能生活的更快樂、更幸福。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了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了(同學暢所欲言)

  總結:母愛不光是在我們生病或受到傷害時才會體現出來。比如:上學時,母親會親自為我們背上書包,送到門口,并且叮囑:路上小心車,上課注意聽講,放學早點回家;放學回家時,路口總會出現母親那熟悉的身影,一見到我們總會急著問,冷嗎,餓嗎;晚上學習疲憊時,母親就會端上一杯溫水,并且心疼的讓我們休息;睡覺時,母親總會輕輕的為我們掖著被角,并默默的注視著我們。

  六、創寫文章

  既然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愛,那么我們也要去回報母親。那么,現在假如我們也具備了某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動,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對母親的滿懷愛意呢請以“假如我變成了”開頭,寫一段話。

  七、教師寄語

  母愛是早上出門前的一句叮囑;母愛是回家之后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母愛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帶有陽光味道的衣服。

  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呢汪國真說“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無論如何,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歡歌來回報

  我們的母親。

  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八、作業

  晚上回家幫媽媽做一件家務并把感受寫在周記本上。

  附板書

  金色花

  泰戈爾

  媽媽嬉戲孩子

  母子之情:禱告散發香氣(依戀,關愛)讀書投影書頁

  去牛棚時變回原形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課堂設計以朗讀貫穿始終,讓每個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更好的感悟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中間的表演朗讀把朗讀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學朗讀基礎不一,可以在比較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朗讀的難點是這段對話:“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痹诜治鋈宋镄蜗筮^程中,我讓學生試讀,又讓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姿態來讀,這樣的朗讀鋪墊,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間的情感,最后讀出了媽媽當時的疼愛、驚喜、責怪、牽掛等;讀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嬌、可愛。通過全班討論發言的形式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并能影響學生以后的生活,弘揚中華美德,使文章內涵得到拓展。最后再指導學生現場創作,不僅深入理解了詩歌的寫作方式,更在構思中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一舉兩得。

  從教學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來看,這堂課超越了考試的局限,通過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經歷,加大了課堂的容量。這就讓學生知道:語文有多大的外延,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4

  進度安排

  1課時

  課題

  7《金色花》

  第課時

  核心素養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語感。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美”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難點: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抒寫感情。

  教法學法

  默讀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學過程

  個性修改

  一、故事導入

 。◣熡贸林亍⒈瘋恼Z氣講述故事《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

  大家還記得震驚世界的“9·11”大災難嗎當飛機撞向世貿大樓時,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56層。在這生死關頭,他掏出了手機。愛德華撥打了兩個電話分別給他的助手和律師,可還沒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又撥通了第三個電話……大家想一想,第三個電話是給誰的呢律師趕到舊金山,見到了愛德華悲慟欲絕的母親。母親流著淚說:“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世的財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大家想想:愛德華對他的母親說的是怎樣的一句話呢美國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名美國公民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你!

 。▽胝n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期待一次愛的洗禮!(師板書課題)

  二、逐步深入,感悟“美麗”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了解“金色花”和“泰戈爾”的情況。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2、真情朗讀——感受美。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帶著聽讀的啟發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ń處熤笇Ю首x。)

  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焙⒆尤銎饗蓙砹,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3)學生個讀,并且說出自己初讀的感受,師生共評。

  3、聯想畫面——品味美。

 。1)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式讀了這首詩,詩歌為我們創設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現在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面。

  學生先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的畫面是否來自于這一首詩

  教師范例:在鋪滿金色花的林蔭中,飄出一個修長的身影,她的濕發披在兩肩,發絲間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著林間綠色的小草。媽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小庭院里,她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口。媽媽在祈禱了,空氣中彌漫著媽媽輕柔的話語。突然媽媽的雙眉微微揚起,這香氣從何而來我屏住氣息,一聲不響……

 。ㄕ垖W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2)學生用“我感受到了這樣的畫面……”的句式發揮聯想,將詩中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并且在小組中交流對詩中畫面的感受。

  4、抒寫情懷——再現美。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是否覺得我們也應該為深愛著我們的母親做些什么呢讓我們用創意的抒寫來表達我們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展開想象的翅膀,請以“媽媽,假如我變成了______”來說一段話,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示例: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W生課堂交流,教師點評。)

  三、教師總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相互的。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請你模仿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說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短詩。

  課后反思

  組長檢查簽字:包組領導簽字: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

  3、 學習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

  本首詩抒發了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愛的光輝,是何等幸?鞓,學習這首詩,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能背誦,從整體上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歌的語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詩歌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 課前預習導學

  1、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匿( )笑 禱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釋下列詞語。

  匿笑 禱告

  3、 自查資料或上網搜索關于泰戈爾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4、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5、 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 課堂學習研討

  (一)(欣賞金色花同時播放印度歌曲),相機導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金黃的色彩反映母愛的光輝,偉大詩人泰戈爾就是用金色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

  板書:金色花(泰戈爾)

 。ǘ┳灾鲗W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ㄈ┏踝x課文,整體感知:

  1、 播放貝多芬的音樂《致愛麗絲》,教師范讀課文。(聽的要求:聽準字音、語調、語速、重音、節奏、感情基調)

  2、 自由朗讀。

  3、 指名朗讀,一人一段,點評學生朗讀情況。(配樂)

  4、 指導朗讀(從重音、感情上指導)

  5、 學生齊讀(配樂)

  學生思考:文中的“我”想變成什么?變成后相干什么?

 。ㄋ模┖献魈骄浚肺惰b賞。

  1、跳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以下問題:

  (1)一天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

 。2)這三次嬉戲表現了“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說明理由。

  2、品讀課文(自由讀詩,合作探究)

  (1)“我”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

 。2)我變成金色花后,為什么不讓媽媽知道?

  (3)見到孩子后,為什么說:“你這壞孩子”?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感情?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文中幾處使用修辭方法的句子,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 歸納總結。試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談談學習本詩的收獲。

 。〞r間寬松可以檢查課文背誦)

 。ㄎ澹┻w移訓練

  1、請你以“假如我……媽媽,你會……嗎?”進行說話訓練。

 。c撥: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認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練習本上試寫)

  2、課下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并與課文比較。

  三、 鞏固拓展延伸

  練習反饋:

  讀《金色花》全文,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來抒發的?

  2、當母親呼喊孩子的時候,孩子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你認為詩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孩子?

  4、在詩中,孩子讓母親嗅到花香、照亮母親所讀的書,聯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還會怎樣做呢?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6

  《金色花》教案

  南南細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表演讀、齊讀)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

  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教學過程 

  一、自由朗讀,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媽媽的吻》。

  我們課前聽的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聽起來依然很動人,也許因為它表現了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更唱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情的傾訴,這種感情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這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恒主題。母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板書花朵形狀)讓我們期待一次美的洗禮!

  2、在學習課文以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爾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3、接下來,讓我們自由朗讀一遍課文,為進一步感知美掃清障礙。朗讀課文時,老師有個要求,一是我們要讀準字音。

  1)    現在我們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讀的效果。

  嗅( xiù ): 聞(氣味)。

  羅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長篇敘事詩。

  匿笑( nì ):匿,隱藏,不讓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禱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潤澤、培育。

  2)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首詩的大致內容,請同學回答老師一個小問題:

  A 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還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如果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那是一朵怎樣的花。(由具備了神力的小男孩變的花。)

  B“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二、傾情誦讀,感受語言美。

  1、我們已經自由朗讀了這首詩,請同學們說說這首詩給你一個怎樣的感受,看看我們會不會“心有靈犀”。(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

 。ㄖ饕怀霰憩F孩子天真調皮、熱愛母親,母親慈愛善良、喜愛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們怎樣讀出這種感情呢?我們先來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有人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你同意嗎? 現在讓我們聆聽一遍詩歌朗讀,接受一次美的洗禮!聽一聽感情基調是不是舒緩、溫馨、深情的。

  3、聽了,我們醉了,F在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我們先來看看課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詩句,該用什么語氣去讀,為什么?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快樂)(教師提示,學生讀)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學生分析,學生讀)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愛憐,責怪)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2)我們知道了一些關鍵詩句的讀法,現在請同學們揣摩其他語句,把詩歌完整地朗讀一遍。然后老師請同學來演讀、評點。最后一起來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ɡ首x指導:讀準字音、停頓恰當、讀出重音、讀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畫面美。

  1、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式讀了這首詩,知道這首詩為我們創設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F在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面。

  我們先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的畫面是否來自于這一首詩?

  清晨朝露未晞,在鋪滿金色花的林蔭中,飄出一個修長的身影,她的濕發披在兩肩,發絲間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著林間綠色的小草。媽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小庭院里,她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口。媽媽在祈禱了,空氣中彌漫著媽媽輕柔的話語。突然媽媽的雙眉微微揚起,這香氣從何而來?我屏住氣息,一聲不響……

  2、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中的畫面,可以用“我感受到這樣的畫面……”的句式來做恰當描述。發揮集體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組描述的最美

  3、齊讀詩歌,再次品味畫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們已經感受了詩歌的語言美,品味了詩歌的畫面美。這些美都來自詩人的神奇表達。泰戈爾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特別的魅力?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小問題,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國,我們一般用花兒來比喻什么?(兒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憎惡?贊美、貶抑?)

  3)人們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在詩中有什么象征意義?人們←→花兒 母親←→孩子)

  小結: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母親喜愛孩子、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表達實在美妙。ㄐ缕娴南胂,美妙的表達)板書“愛”

  五、創意表達,升華情感美。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是否覺得我們也要為深愛著我們的母親作些什么呢?我們用有創意的作業 ,來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展開想象的翅膀,請以“媽媽,假如我變成了-----------”來說一句話,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如:1)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課文小結 :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作業 :

  1、收集資料,了解泰戈爾,閱讀《新月集》。

  2、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表現你對媽媽的深情。

  3、實踐活動:為親人洗一次腳,后進行片斷描寫(心理描寫或外貌描寫)。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學設想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圣潔。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學會正確表達。

  情感態度: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如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

  四、課前準備

  學生: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一幅老師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請學生觀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給照片擬一個小標題。

 。ㄓ烧掌械哪缸忧樯钸@樣一個主題引出課文《金色花》。)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的力量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ǘ┱w感知

  1、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

  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神圣而又美麗。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詩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2、教師范讀課文

  前提:掃除字詞障礙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ń處煹呐錁防首x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孩子與母親這樣一個嬉戲的世界中)

  要求學生想像老師朗讀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情節。

  教師朗讀課文

  過渡:真希望老師剛剛能把大家帶入到一個孩子的游樂世界中,下面

  3、聊一聊

  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請你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

  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

  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

  B集體討論。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生: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

  4、合作學習

  分組共同研討下列問題(注: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在朗讀詩歌過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問題。)

 、僮髡邽槭裁窗押⒆酉胂癯梢欢浣鹕?

 。ㄎ覀冎袊矚g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②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

 。ǹ春⒆訛閶寢屪隽耸裁,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蹫槭裁磱寢屢娏嗣,說“你這壞孩子”?

 。ㄉ衔恼f,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參與指導,注重鼓勵。

  5、內容歸納

  要求學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歸納:

  當媽媽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

  當媽媽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到書頁上,

  當媽媽拿燈去車棚,我變回孩子還求媽媽講故事。

  小結:我看到了一個---------的孩子(可愛善良、孝順父母)

  我看到了一個---------的媽媽(寬容慈祥、疼愛孩子)

  過渡: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母子之間并不愉快的聲音,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

 。ㄈ┠芰τ柧

  1、朗讀練習

  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請同學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讀。

  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別問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朗讀指導: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

  2、寫作訓練

  本首散文詩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母親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的,這種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

  A出示例句:

 。偃缥沂且欢浣鹕ǎ

  我要散發花香沁入媽媽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進媽媽的掌心;

  我要迎風飄搖和媽媽爭個高低……

  那么你還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請以假如我是——開頭仿照例句寫一首短詩。

  C佳作交流

 。ㄋ模┎贾米鳂I

  1、推薦泰戈爾的三首詩。《孩童之道》《開始》《紙船》結合閱讀提示,完成思考與練習。

  2、今晚回家做一件實事來讓父母感受一下你對他們的愛。

  3、背誦詩歌。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銘”“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特征;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濃濃的親情。2、探究、品味,了解文章多樣的美。3、增強感恩意識,珍愛親情。教學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語言美。...

  • 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教案(通用17篇)

    目的要求一、了解童話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張性的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特點。二、認識封建統治者虛偽、愚蠢的本質。三、掌握本文的記敘要素。了解本文怎樣以“新裝”為線索,以皇帝為中心人物,層層深入地展開故事情節的。...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② 理清故事情節。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二、教學重點① 聯想和想像。...

  •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設計A】創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為學生能力訓練,為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教學步驟: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學反思(通用13篇)

    讓學生動起來-------《春》的教學案例樂清英華學校初中部 劉立輝一、主題: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語言秀雅清新,樸實雋永,更能讓人感受到“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 七年級語文上冊《竹影》教案魯教版(精選14篇)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

  •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導學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初步了解詩歌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會閱讀賞析詩歌。2、領會詩中“山”和“!钡乃囆g形象蘊涵的意味,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3、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知識與能力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能了解本文字句的意思。培養借助工具書、注釋理解課文的能力。2、掌握文言文實詞,積累詞語。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 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雪地賀卡》教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能力目標: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注意: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情感目標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學習重點1掌握生字新詞。2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

  • 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掌握“澄清”、“貯蓄”、“空靈”等詞語的音、形、義;2、通過精讀賞析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審美鑒賞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熱愛濟南、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 七年級語文上冊《秋天》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今天教學了《秋天》,40分鐘基本完成教學任務,有兩點不足,留待改進:一、課堂紀律跟前幾天相比有些松懈。部分學生自己玩自己的,還有小部分學生在小聲說話,授課期間兩次停下進行整頓。...

  • 北師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通用5篇)

    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把握、學習作者抓住色彩、形狀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的寫作手法。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義和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日出景象的描繪所表達的獨特感受和看法。...

  •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了解小傳特點,理清順序。2、品味儉省、平實的語言。3、培養、提高學生網絡環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1、了解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解讀魯迅精神。2、品味儉省的語言,感受含蓄情感。...

  • 七年級語文上冊《化石吟》教案設計(通用16篇)

    【教材簡析】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

  • 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 欧美日韩国产一中文字不卡 |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性色AV | 性一级录像片片视频免费看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天天综合一区二区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 欧美成人第一页 | 亚洲一区中文在线 |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久中文字幕花红影视 |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 免费视频在线视频观看1 | 91精品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馆 |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片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91呦呦| 四虎成人在线 | 亚洲操比 |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九色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成人一级大片 |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自播 | 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9999777做爰|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 99r热| 影音先锋在线资源中文字幕 | 国产网红主播精品av | 在线免费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