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詩兩首》人教七上14
②“閃”寫出了群星閃爍的姿態。
③“現”既寫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
④“點”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燈點亮了。一字傳神,意境盡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點”展開了。
那么詩人看到此情此景產生了哪些無窮無盡的想像呢?
2、研習詩作后三節,體味想像的豐富和意境的優美。
(1)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詩作是怎樣逐步展開想像的?
(2)課文中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神話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3)這些想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詩的后3節中連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說明了什么?
五、背誦詩歌,體味語言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同時仔細體味詩歌語言好在哪里,并舉例說明。
六、小結: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六、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預習《靜夜》。
第二課時
一、導語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谶@樣月光如水的晚上,你會有哪些遐思呢?這節課,讓我們再隨同詩人觀賞奇景,馳騁想像。
二、朗讀品味
1、 聽《靜夜》詩歌朗誦。思考:
這首詩哪部分是寫實,哪部分是想象?寫實與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2、 學生自己朗讀第一節,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繪的夜景景象。
3、在這樣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你能結合詩的意境,發揮你的想像,探究出詩人所“泣”的內容嗎?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或者是無窮的思念?
明確:第二節開頭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詩人面對縹緲的星空,浮想連翩。晴夜高穹,銀河該在何處?站在村邊松林遠遠望去,只見一片白色迷蒙,如煙、似霧,虛幻空靈。而銀河岸邊,只怕有一位鮫人對月傷心,泣淚而成珠。
三、朗讀探究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好詩歌的感情基調。
2、請同學朗讀,思考: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四、比較閱讀:看看兩首詩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1、相同點:
(1)創作背景:都選自于《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
(2)內容: 題材: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天上傳說中的人和事.
(3)主題:表現了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失望和痛苦,對光明未來的向往.
(4)感情:都充滿了恬靜\美好,而又淡淡的憂傷.
2、 不同點:《天上的街市》更積極、樂觀一些。
五、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