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02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范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范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芭f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里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后面的句子銜接!耙娷娞、“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么辦呢?這里可以略作停頓,然后用堅定的語氣讀“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在“從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征”三個字讀得沉著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后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夸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案啊薄ⅰ岸取、“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煉。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笆D”、“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斑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著梳妝小弟忙著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涌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后要有一個停頓,以示伙伴們反復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后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后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讀,最后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3.復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布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范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范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笆D”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芭f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里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薄爱敶袄碓启W,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后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么辦呢?這里可以略作停頓,然后用堅定的語氣讀“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在“從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征”三個字讀得沉著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后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夸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煉。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斑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著梳妝小弟忙著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涌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后要有一個停頓,以示伙伴們反復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后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后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讀,最后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3.復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布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于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2.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用課件打出)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后魏,這詩產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三、共同、研習課文

  1.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么深受人們的喜愛?請根據課文進行探究分析。

  明確:(學生的發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結合課件適當引導并指導學生誦讀)

  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設置懸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木蘭想到了什么?“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原來,是木蘭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為保家衛國的大計,于是“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棁@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深明大義、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木蘭做入伍前準備,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急切準備)和赴戰地途中的見聞、感受。先寫木蘭緊張籌備,整裝待發。用“東”、“西”、“南”、“北”這種民歌常用的鋪陳手法,借以突出準備工作的繁忙。“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边@句詩寫出了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地的荒涼。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征途遙遠)。 既表現了一個女孩子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感情,又寫出了出征的歷程,行軍的疾速。讀著,我們好像聽到了黃河的濤聲,燕山的馬嘶,看到主人公縱馬奔馳在漫長崎嶇的征程,去迎接戰斗。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木蘭十年征戰的情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給我們描繪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渲染了戰場的氣氛和環境的艱苦,描寫簡潔、生動,使我們好像聽到了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使我們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出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十年的征戰的血與火的考驗,使木蘭經受了嚴酷戰爭的磨煉,終于歷盡艱辛,屢克頑敵,成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而凱旋歸來。對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子,有著多少不尋常的經歷啊!在呵氣成冰的夜晚,木蘭肯定會有很多次思念家鄉的徹夜不眠,也肯定會有很多次懷著家丑國恨和戰友們風馳電掣,越過數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艱苦戰斗。

  木蘭戰功卓著,入朝受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翱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勛位如此之高,賞賜如此之多,然而,木蘭卻不屑一顧。她深切地懷念著故鄉。十年奮戰對她來說,并非為了受賞加爵,而只是為了爭得安定地從事勞動的生活權力,因此,木蘭堅決地作出了解甲歸田的請求。處于長期封建戰爭動亂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勞動生活,他們把這一愿望,寄托于木蘭形象之中。木蘭辭歸這一情況的設置,正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理想!稗o官”一節,在木蘭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木蘭在建立功勛后,沒有以此為階梯,進入統治階級的行列。相反,卻解甲歸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這位古代女英雄的藝術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詩歌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而有別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的情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到此為止“完成了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后一筆,一個淳樸、勤勞,既英武豪放,又美麗動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們的眼前!俺鲩T看火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穿上男裝,在戰場上馳聘格斗時,同男戰士一樣吃苦,一樣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蘭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勛和蔑視功名富貴的美好心靈,受到了人們由衷的贊美。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分析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達到當堂成誦)

  2.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

  [布置作業 ]

  請你以本詩為素材,以《木蘭傳》為題編一則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聽,看誰講得好。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4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流傳于我國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寫的是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千百年來,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全詩明朗剛健、質樸生動,具有濃郁的民歌情味。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木蘭是一個“女英雄”切入,通過“初讀詩歌、感知故事——細讀詩歌、感受形象——深讀詩歌、對話木蘭”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進行了“原來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化解讀,品讀出了一個剛柔相濟、千嬌百媚、隱忍剛強的英雄形象。

  一、深入解讀文本,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即教師引領學生開始閱讀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師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好的切入點使課堂衍生著意外和精彩,使師生享受這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木蘭詩》往往被視為英雄的贊歌!坝⑿邸笔鞘裁茨兀坑⑿劬褪潜<倚l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墒顷P于“打仗”就寫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作者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因此本文立意的重點不是花木蘭參加了戰爭和她戰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個“女英雄”。戰爭的責任本來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作為一個女子,她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也就是男性的職責。這個職責不單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她主動參戰,為國而戰,立了戰功卻辭官還鄉,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這個英雄的內涵,從承擔“家”的重擔開始,到為國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親情的歡樂,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種非英雄的姿態,木蘭還尤其為自己成功的掩蓋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

  所以,我便抓住“木蘭是一個女英雄”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了“從      

  句中,我讀出了一個                   的木蘭,因為                    !钡闹鲉栴},引導學生讀詩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讀她“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特征。

  二、教師適時追問,引導學生個性解讀

  “追問”,在已提出問題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補充和深化、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夠理解透徹甚至出新出彩的問。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書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而追問就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教師在動態發展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并能隨機應變地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思維作即時的疏導、點撥!白穯枴睙o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導策略。

  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木蘭形象的解讀,教師的幾次追問激發了學生思維,使課堂生成了新的精彩。試舉三例:

  (一)當學生說到從“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币痪渲凶x出一個勤勞的木蘭時,師生之間有如下對話:

  師:為何嘆息?

  生: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師:一邊是年邁的父親,一邊是沉重的征役,幾番思索,幾番猶豫,木蘭決定隱藏女兒身,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因此木蘭此時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心理變化?

  生:從猶豫不絕到決心已定、鏗鏘堅定。

  教師再次追問:此時的木蘭還僅僅是一個勤勞、有孝心的木蘭嗎?

  生:她還是一個有責任心的木蘭,因為她不想讓父親戰死沙場,為了父親她勇于犧牲自己。

  師:作為那個時代足不出戶的女子,卻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本屬于男性的職責,這個責任不但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

  一個追問,不但將此時木蘭復雜的心境挖掘出來,而且木蘭的形象也更加飽滿。

 。ǘ┱n堂上有一學生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一句中讀出了一個不羨慕錢財的木蘭。

  教師追問:木蘭為什么“不用”?

  生1:因為她非常想回家,見她的父母。

  生2:她不想在鄉親面前擺出很高的架子。

  師:立了戰功的木蘭與一般英雄的光宗耀祖、富貴還鄉恰恰相反,她舍棄的是——

  生:榮華富貴

  師:她要的是——

  生:親情

  師:對,親情、天倫之樂。這里面包含的是對家鄉、對父母最深切的眷戀。正如艾青所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樣一個單薄、樸實的木蘭又立在我們眼前。

 。ㄈ┊斀庾x到木蘭一身紅妝出現在并肩作戰十二年的同伴面前時,伙伴都非常吃驚,師生之間又出現了如下對話:

  師:伙伴為什么“驚忙”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追問:為什么不知, “不知”的背后是什么?

  生1:因為她穿著重重的鎧甲,同伴認不出來。

  生2:因為木蘭很堅強。

  生3:因為木蘭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是不會讓人懷疑的。

  生4:因為木蘭很勇敢。

  師:是啊,不知的背后是木蘭十二年危機四伏的軍旅生涯中,對其女性角色的隱藏;不知的背后是她和男子一樣出生入死、征戰沙場隨時現出生命;不知的背后還是柔弱的木蘭和男子一樣的隱忍和剛強!所以老師還要說:原來女子亦剛強!

  一個“不知”的追問,便將木蘭隱忍、剛強、勇敢的英雄形象解讀出來,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也正是木蘭這一“女英雄”流傳千古的原因所在,剛柔相濟、千嬌百媚、隱忍堅強的木蘭赫然立于我們眼前。

  在《木蘭詩》課堂教學中,我還努力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積極主動展示學習成果,課堂上提問學生達60余人次;注重了本文作為樂府民歌的特點,以“讀”貫穿整節課堂:初讀詩歌、感知故事——細讀詩歌、感受形象——深讀詩歌、對話木蘭;對話木蘭、課本詩的創作,讓師生再次走進木蘭的心靈,豐富木蘭的形象,也成為課堂一個小小的亮點。

  在《木蘭詩》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不少缺陷。“著我舊時裳”指導“裳”的讀音時,讀對了,板書時卻隨手寫錯了;還有“出郭相扶將”“將”的讀音,也出現了失誤,這在語文課上是非常失敗的。同時在整個課堂流程中,教師還是有些緊張不夠熟練,課堂語言略顯生硬,教師自身的素質有待提升。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5

  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背趹饋y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關于“樂府詩”

  樂府是從漢到唐各朝設立的專門搜集民間樂曲和歌詞以及制作樂章的管理部門。這些個部門創作搜集的詩就叫樂府詩。

  關于時代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

  參照課文注釋,初步了解全詩大意。

  一、字

  1、讀準字的音

  唧唧(。C杼( ) 軍帖(。】珊梗ā。“绊d( )

  胡騎( ) 戎機(。∷窔猓ā。〗痂兀ā。〖t妝( )

  2、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tiē 貼,貼上。

  火伴皆驚忙    火:huǒ 伙,伙伴。

  二、解詞

  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

  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市場

  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關山度若飛   度:過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學習本詩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

  以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3、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這樣的詳略安排突出了木蘭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場,12年征戰生活,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這些內容突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的中國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從《木蘭詩》中找出表現木蘭作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語句。

  木蘭當戶織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關于“木蘭”的形象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的優秀品質。

  關于全詩的主題思想

  《木蘭詩》描述了我國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歌頌了女英雄木蘭勤勞樸實、剛強勇敢的性格和不愛功名、不慕富貴的高尚品德。

  測試

  1、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可汗(kè hán)  轡頭(pèi)   鞍韉(jiān)

  b、啾啾(jiū jiū)  朔氣(suò)   燕山(yān)

  c、云鬢(bìn)    金柝(tuò)   鎧甲(kǎi)

  d、紅妝(zhuāng)  穿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

  b、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將     郭:外城

  木蘭不用尚書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氣傳金柝     朔:北方

  策勛十二轉     策勛:記功

  d、軍書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沒有用對偶手法的一項是(  )

  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d、策勛十二轉,賞賜千百強

  5、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跨越飛和山,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參 考 答 案

  1、b

  解析:“朔”讀“shuò”。

  2、c

  解析:a中“貼”為“帖”;b中“渡”為“度”;d中“辯”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數,非確指。

  4、d

  解析: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別。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這句話既是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也是描寫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

  中考解析

  1、根據下面各句的內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的成語(。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蔡桓公的悲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焙笕烁爬橐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

  【考點】:成語的來歷及其意義

  【分析】:此題既考查了對詞義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語積累,同時考查學生對學過的文言詩文的理解。a項的成語是: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b項的成語是:諱疾忌醫。c項的成語是:無人問津。d項的成語是:撲朔迷離(或迷離撲朔)。

  2、用原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朔氣傳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寒光照鐵衣!

  3、根據原文,將句子補充完整。

  將軍百戰死,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壯士十年歸!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6

  同學們,我們已經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后語調一致,沒有區分悲傷、憂愁和喜悅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么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師:打亂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難度的題,大家這么快就做好了,不錯。看看,情節的正常秩序是怎樣的呢?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功、辭官還鄉。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么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回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說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著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說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娘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場;為了孝順,她舍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師:好,說到這里,請大家回憶昨天看的豫劇《花木蘭》,其中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有沒有人記得?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師:(掌聲中)謝謝,雖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韻味盡出,讓我們過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癮。從大家的發言中,我感到大家與木蘭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蘭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師:是的,這本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為了更多的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小結一下,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么多優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秀女兒花木蘭。這里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前,送別,征戰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說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花家沒有男子漢,我愿替父去出戰。(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為你驕傲,我們為你自豪。ㄕ坡暎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著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著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ㄕ坡暎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啊。ㄕ坡暎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么我們都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ㄉ杂勺x)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么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后面喜悅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娘去……”一節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愿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么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后怎么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么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么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ㄕ坡暎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7

  一、“男尊女卑”是封建倫理道德的主要內容,是束縛婦女的沉重枷鎖。而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戰功顯赫、辭官還鄉的美德,無情地嘲諷了封建統治階級輕視婦女的倫理觀念。在當今時代,女子有“半邊天”的說法,請聯系實際,談談新時期女子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為話題,在班內組織一次討論會。二、這首詩留下了許多“飛白”,請體會木蘭的思想感情,想象木蘭停機嘆息時的心境、奔赴前線途中的心情及還鄉后重著女兒裝的感情等,對詩歌進行擴寫。三、開放探究1.閱讀下面兩段歌詞,然后完成題目。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奴隸得翻身,奴隸得翻身。(1)上面的文字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歌詞。比較《木蘭詩》,兩者都寫的是女子,但側重的角度卻有所不同。你能找出它們二者各自的側重點嗎?(2)“戰士的責任重”一句,請你結合《木蘭詩》,說說這句話在《木蘭詩》中是否有體現?而在這首歌中,它的含義具體體現在哪里?(3)歌詞中為什么要提到古代的木蘭?(4)從歌詞來看,今天的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她的目標是什么?請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目標闡述出來。2.請充分發揮想象,將下面這首樂府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要大膽、合理,字數不少于500字。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參考答案:1.(1)《木蘭詩》選擇寫木蘭從軍這一故事,側重于木蘭愛親人、愛國家的責任感,而在表現上則側重于描寫她美好的思想情懷。《紅色娘子軍》連歌側重于女戰士解放奴隸、解放自身的責任感,側重于論述女戰士扛槍求解放的意義。(2)木蘭正是出于對親人、對國家的責任感而“替爺征”的。這首歌,這一句具體體現在“婦女的冤仇深”“扛槍為人民”“奴隸得翻身”幾句話上。(3)意在表明:女子本不應該生來就受壓迫,女子也有能力,能做大事業。提到古代的木蘭,可使這一觀點得到更廣泛的例證。(4)在黨的領導下,解放受壓迫的奴隸和人民,包括婦女自身,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2.提示:此詩選自北朝樂府詩,它描繪了一位射技高超的女英雄形象。她撩起衣裳,跨馬如飛,像一陣卷起蓬草的風一樣,馳騁在北國原野上。她箭不虛發,無人敢擋。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8

  一、解題。

  簡介這首詩產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見A式“解題”②③④⑤條)。

  二、正音、解詞。

  見A式。

  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步驟是:(1)教師范讀后提出問題: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跟前一個單元里的文人詩歌有什么不同?(2)學生齊讀一遍后答問。(3)根據學生答問情況再提問,再齊讀全詩,進一步認識民歌的敘事手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因勢利導,將學生點滴認識加以集中,必要時也可作補充。下面是討論后小結的要點(加點的字可板書),僅供參考。

  ①詩中大部分都是口頭語,特別是人物的語言如“阿爺無大兒”兩句、“可汗問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兩句,跟平時說話并無二致,可見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

  也有個別書面語句如“萬里赴戎機”四句,這是詩在流傳過程中經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

 、诿窀钄⑹鲁Wプ≈攸c加以鋪排,鋪排的辦法很多:

  排比:如“爺娘聞女來”六句、“東市買駿馬”四句。

  復沓:如:“問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辭”八句(復沓跟疊句的區別是:疊句不換字,而復沓可以更換個別詞語。)

  頂真(又稱“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說明]以上關于修辭的說明,可能有爭議,但不宜在課上爭論,因為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記誦和了解民歌敘事的鋪排手法,至于屬何種修辭,可以放在課下討論。

 、勖窀璧幕拘问绞撬木湟还,偶爾也有六句一節的。本詩共14節(可讓學生自行劃分,除第8、11、12三節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

  ④民歌中有三種基本手法:敘述,稱“賦”;比喻,稱“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體的形象)引出本題,稱“興”。(可讓學生先分析開頭兩句和結尾四句,提出“興”和“比”;再說中間——這就是“賦”。)  

  [說明]這個環節要著眼于誦讀,知識不宜細講,重點是講鋪排,因為它涉及全詩句數之半,熟悉了這些詩句,背誦的速度必能增快。

  四、誦讀練習。

  步驟是:(1)歸納各段大意,再合并為四大段,分段進行背誦練習;(2)每段先齊讀,再以點撥方式作誦讀指導,然后自由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下面只寫出誦讀指導的要點。

  總提示:敘事詩的人物形象是在情節發展的全過程中逐步顯現出來的,誦讀敘事詩應把握兩點,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節發展的節奏。關鍵在于感情的投入,視故事中的種種圖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節):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要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    

 、偾皟删鋵懩咎m平日在家勞動的情形,應讀得緩慢些,讀后作稍長停頓。為什么?(要讓讀者想象她不僅勤勞,而且技巧嫻熟。)

 、凇安宦劇薄l“不聞”呢?(父親)這是木蘭見到“軍帖”之后,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停機而嘆。父親感到奇怪——這正是情節的開端,當輕聲徐徐而讀。讀完,徑直接讀“問女”二句。    

 、勰咎m答父問的基調是深沉的,但其間又有變化。木蘭本有所思,為什么偏要說“無所思”、“無所憶”?(寬慰老父)“昨夜”一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家)如此低沉的詩句該怎么讀呢?(低而緩)到段末,感情有變化嗎?(轉為堅定)“愿為”兩句應當讀得懇切些。

  至此,木蘭已說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親(還有母親、阿姊)同意嗎?(同意)但詩中不提,這是一次“跳躍”。為制造懸念,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第二段(第5至7節):木蘭置辦戰具后奔赴戰場。

  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    

 、佟皷|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馬”而來,但中間又有“跳躍”,該怎么讀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節奏)為什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

 、诘6、7兩節既有敘事,又有抒情,詩中是怎樣敘述萬里征途的?(辭爺一宿黃河;辭黃河一宿黑山,兩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思親;向往戰斗)“黃河流水鳴濺濺”給人怎樣的感受?(悲壯)“胡騎鳴啾啾”呢?(戰斗的激情。)

  敘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為主?(抒情)思親和向往戰斗二者哪一種為主?(向往戰斗)可見,這段當用抒情的調來讀,既剛強又柔婉。

  第三段(第8至10節):十年戰斗生活,入朝受賀,辭宮不就。

  這三節課本原作兩段,有兩個場面。讀第8節,要設想出“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圖景;讀第9、10節,要設想出朝廷慶功盛典的情況。(李白詩句“隱隱五風樓,峨峨橫三川。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可資參考。)

  朗讀前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詩中寫十年戰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中的表現?目的是通過兩處側面描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治者還是普通戰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斗英雄。這樣,木蘭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佟叭f里”兩句寫木蘭到戰場后回憶此番行軍歷程(上文“聞燕山胡騎鳴”表明已到戰場),讀時須有蒼涼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氣”兩句概括了木蘭十年戰斗生涯,宜用悲壯聲調讀,引發聽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轉直下,讀“將軍”兩句,可加快速度。

  ③“歸來”四句,由莊嚴轉為熱烈。    

 、堋翱珊埂敝畣栆x得親切,木蘭答語要讀得樸實無華、自然平易,才能再現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無居功之心。

  第四段(第11至13節):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

  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誦讀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其間亦略有變化。

 、偌胰藲g迎一節要有喜慶的氣氛,節奏最快。

  ②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節奏稍稍放慢,宜輕聲讀,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讀到“貼花黃”,應作一頓,為高潮蓄勢。

 、邸耙娀锇椤币还澥侨姼叱保拙湔f木蘭,宜讀得平緩,至“驚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語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應作一頓。

  歌者贊辭(最后一節)

  前三句都是鋪墊,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語調當由平緩發展高昂!鞍材堋本浔究蓪懽鳌鞍材鼙嫘鄞啤,但這樣寫語意就平淡無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此句當讀得字字清晰,擲地有聲,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五、分析木蘭形象。

  1.讓學生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擬將課文分三個部分讓學生口頭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應加以肯定。以下要點僅供參考:

  (1)參軍前的木蘭(第1至4節):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而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第5至10節):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第11至13節):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千余年來膾炙人口的原因。

  要點有二:①木蘭是人民大眾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這種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戰,戰功赫赫,不是為了貪圖官爵,而是視為自己對祖國,對人民應盡的責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②木蘭又是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在征兵令下達后,她為父親年老又無大兒而停機嘆息;在行軍途中的夜晚,她回憶起爺娘呼喚自己的親切聲音;在慶功會上;她卻急于回到故鄉的土地上,跟家人團聚,跟故鄉人民一同過和平勞動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們的心中也能引起強烈的反響。

  六、解釋詩中的“互文”。

  內容見A,可依次提出,讓學生作答。

  七、留作業 。

  1.熟練地背誦全詩。

  2.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編一段故事,

  木蘭在戰場上    

  木蘭在回故鄉的途中

  木蘭到家第二天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9

  《木蘭詩》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ǘ┠芰τ柧汓c

  1.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想像擴寫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ㄋ模┟烙凉B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云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學法引導

  1.本詩詩韻婉轉,瑯瑯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粗讀課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細讀,抓住敘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2.能復述,擴寫成改寫故事,理解詳寫和略寫的好處,找出對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說出運用修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

  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錄音磁帶、《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2.有條件的可轉播關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節目。

  3.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名句、重點詞語理解的膠片。

  4.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制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1.熟讀全詩,看文章可分成幾個部分。

  2.重點分析前三部分,這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高潮部分,看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1.分析剩下的課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改寫文章。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ǎ⿲诵抡n

  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中國的一部古代文學名著搬上了銀幕,轟動了世界,大家知道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嗎?對,是《花木蘭》;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風靡世界,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來學習木蘭的最初雛形——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ǘ┟鞔_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節。

  2.通過分析詩歌,理解木蘭的形象。

  (三)整體感知

  l.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2.速讀課文,將詩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個字簡單概括內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一6段)凱旋而歸。

  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ㄋ模┲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背景介紹

  關于《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有多種說法。從詩中的地名看,詩的時代背景,當與北魏和柔然的戰爭有關。而游牧民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則是它產生的社會基礎。

  2.詩的結構是按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寫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復雜。

  (2)從第一段春,木蘭的身份是什么?“當戶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

  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礎。

 。3)木蘭到底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講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事發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里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從軍,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辦法?聰明的木蘭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這兩段敘述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著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復思考——下定決心(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5)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愿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要啰嗦地寫呢?為什么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賹懠胰藢δ咎m從軍的重視,要采買上好的用品。

 、趹鹗戮o迫,時間緊張,渲染出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

 、圻@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誠如謝榛所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四溟詩話》)聯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樂府歌辭《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睎|西南北的鋪排,看似重復,卻寫出了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景和人們采蓮時愉悅的心情。

  (6)思考: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么?(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婉轉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呼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范讀第一部分,并指導學生背誦。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中、戰后。

 。╨)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中,哪句寫戰后?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戰后一一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欣賞寫“戰”中的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眱删涫畟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斗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么?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么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正穿著鎧甲,和戰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準備為保衛祖國而戰。

  (3)木蘭在戰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說,但我們想一定是智勇雙全。根據①這么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現。②從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ㄎ澹┎贾米鳂I

  1.想像一下,木蘭在戰場上會遇到什么情況?她會怎樣處理?

  2.為什么把戰爭過程寫得如此簡略?

 。┌鍟O計

  木蘭詩

  一、(l一3)替父從軍  詳

  二、(4)十年征戰  略

  第二課時

 。ǎ┟鞔_目標

  1.體會文章后兩部分的內容及感情。

  2.學習根據想像擴寫文章。

  (二)整體感知

  讀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寫了什么內容?

 。ㄈ┲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為何略寫征戰中木蘭的英勇?

  這種寫法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的機智勇敢無須贅述,一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概括出來了。這樣,兒女情與英雄氣融合得天衣無縫,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這部分有一個疑點:木蘭歸來后,因戰功赫赫,于是“可汗問所欲”?赡咎m的回答是什么呢?“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睘槭裁醋龀鲞@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愿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里還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挖掘一下?

  學生討論后明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內”是封建禮法定下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秘密地代父從軍并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然而,她卻不能隨著戰爭轉入和平,繼續在朝廷為治理國政而做出貢獻。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脫的。木蘭的還鄉,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過這一點,如黃梅戲《女駙馬》等。木蘭只有辭受封爵、解甲歸田這惟一道路可走。

  (2)從“爺娘聞女來”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到家,受到熱烈歡迎。顯出女郎面目后,令戰友們驚惶。這段首先用三組復疊句式極力鋪寫木蘭抵家時家人歡騰的情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边@幾句寫出了不同人物的特點,形象非常生動。

  (3)作者省略了木蘭回家后親人相聚、暢敘別情的熱烈場面,你能否根據課文內容,

  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擴寫?親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4)當然,這里邊最高興的當屬木蘭,下面幾個排比句,從描寫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動中顯出其初到家時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種大團圓的熱鬧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閥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①為何不先脫戰袍,后開門窗?

  木蘭離開養育她成人的家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個家,

  思念家中的親人,F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熱愛、思念的家,一進家門,還來不及卸下戎裝,就開門開窗,因為她對這個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愜意,都充滿感情。

 、凇爱敶袄碓启W,對鏡貼花黃”又反映了木蘭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暢;二是愛美之心,木蘭亦有,表現了她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和對正常人生的向往。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真實。

 、圻@幾句木蘭還原“本來面目”與哪個地方照應?

  與開頭交待木蘭是女兒身照應。

  3.讀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蘭對戰友們的“驚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對木蘭的深切贊美。這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和互文見義的手法,說無論是“雄兔”還是“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它們在一起跑動的時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這幽默風趣的比喻,表現了木蘭的穩重機智,又使這首詩的結尾余音裊裊,悠揚不盡!更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謀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你還能再舉幾例嗎?穆桂英,李清照,武則天……

  女同學不宜妄自菲薄。

  4.《木蘭詩》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在于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如設問、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以及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暢達的聯珠句法,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等,來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感情服務,事奇詩亦奇,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四)總結、擴展

  木蘭詩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敘事詩,為了塑造木蘭的形象,作者選取了廣闊的生活場面進行描寫。從時間上說,前后長達十多年;從地域上說,涉及家庭、鄉里、戰場和朝廷。對這樣豐實的生活內容,作者以“木蘭是女郎”為準則進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詩繁簡得當。千百年來,《木蘭詩》一直被人們傳誦著,具有恒久的藝術生命力。

 。ㄎ澹┎贾米鳂I

  1.背誦全詩。

  2.有條件的話課后觀看動畫片《花木蘭》和豫劇《花木蘭》

  (六)板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10

  一、 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 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有所了解,我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于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為重點。

  2. 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木蘭詩》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詩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活動。

  3. 確定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知識目標:1.文言知識,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背誦古詩。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1.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儆欣诩ぐl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2. 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并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趶褪龇ǎ航處熖崾緦W生復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鑒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莞傎惙ǎ横槍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四、 說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了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復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第一環節:導入

  教師給學生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二環節:作品及背景介紹

  將課前準備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搜集來的材料,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播放課文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然后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接著讓學生自己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首先讓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工具書,試譯全詩。然后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果有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再將全班分為a、b兩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為a組必答題,雙號為b組必答題。底分為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別納入小組計分,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第五環節:復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先選幾位同學復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余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畫出思路圖。然后依據;思路圖,背誦思路強化背誦。然后再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指導背誦。(如:教師背上半句,學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最后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讓學生課后搜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將《木蘭詩》改寫成劇本。目的是讓學生強化背誦,通過自編自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迎接校園文化藝術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合作探究,就最想解決而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環節:檢查背誦

  通過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集體背誦的方式檢查。

  第二環節:研討賞析

  先請同學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讀者的美感,教師歸納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美,總結出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壯美的愛國情,繁簡相宜、詳略得當。

  第三環節: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先要求學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問題,然后教師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板示,并交給全班討論解決。學生有可能提到: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到底姓什么呢?”“木蘭的姐姐為什么不去從軍?”等問題。有些問題可留給學生課后去自己查找,有些可當堂解決。

  第四環節: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為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第五環節:小結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2.畫出我心目中的花木蘭。

  說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我將板書設計成這樣,主要是理清課文思路,讓學生根據這個簡單的示意圖把課文的故事情節復述下來,強化背誦。

  代父從軍

  征戰沙場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第二課時主要通過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所以把文章的美點提練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ǘ┠芰τ柧汓c

  1.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想像擴寫課文。

 。ㄈ┑掠凉B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ㄋ模┟烙凉B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云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學法引導

  1.本詩詩韻婉轉,瑯瑯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粗讀課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細讀,抓住敘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2.能復述,擴寫成改寫故事,理解詳寫和略寫的好處,找出對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說出運用修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

  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錄音磁帶、《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2.有條件的可轉播關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節目。

  3.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名句、重點詞語理解的膠片。

  4.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制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1.熟讀全詩,看文章可分成幾個部分。

  2.重點分析前三部分,這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高潮部分,看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1.分析剩下的課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改寫文章。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ǎ⿲诵抡n

  前一段時間,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中國的一部古代文學名著搬上了銀幕,轟動了世界,大家知道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嗎?對,是《花木蘭》;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風靡世界,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來學習木蘭的最初雛形——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ǘ┟鞔_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節。

  2.通過分析詩歌,理解木蘭的形象。

 。ㄈ┱w感知

  l.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2.速讀課文,將詩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個字簡單概括內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一6段)凱旋而歸。

  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背景介紹

  關于《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有多種說法。從詩中的地名看,詩的時代背景,當與北魏和柔然的戰爭有關。而游牧民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則是它產生的社會基礎。

  2.詩的結構是按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寫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復雜。

 。2)從第一段春,木蘭的身份是什么?“當戶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

  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礎。

 。3)木蘭到底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講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事發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里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從軍,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辦法?聰明的木蘭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這兩段敘述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著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復思考——下定決心(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5)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愿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要啰嗦地寫呢?為什么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賹懠胰藢δ咎m從軍的重視,要采買上好的用品。

 、趹鹗戮o迫,時間緊張,渲染出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

 、圻@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誠如謝榛所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保ā端匿樵娫挕罚┞撓胛覀冊鴮W過的一首樂府歌辭《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睎|西南北的鋪排,看似重復,卻寫出了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景和人們采蓮時愉悅的心情。

 。6)思考: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么?(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婉轉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呼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范讀第一部分,并指導學生背誦。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中、戰后。

  (l)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中,哪句寫戰后?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戰后一一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欣賞寫“戰”中的兩句!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兩句十個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斗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么?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么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正穿著鎧甲,和戰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準備為保衛祖國而戰。

 。3)木蘭在戰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說,但我們想一定是智勇雙全。根據①這么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現。②從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ㄎ澹┎贾米鳂I 

  1.想像一下,木蘭在戰場上會遇到什么情況?她會怎樣處理?

  2.為什么把戰爭過程寫得如此簡略?

 。┌鍟O計 

  木蘭詩

  一、(l一3)替父從軍 詳

  二、(4)十年征戰 略

  第二課時

 。ǎ┟鞔_目標

  1.體會文章后兩部分的內容及感情。

  2.學習根據想像擴寫文章。

  (二)整體感知

  讀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寫了什么內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為何略寫征戰中木蘭的英勇?

  這種寫法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的機智勇敢無須贅述,一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概括出來了。這樣,兒女情與英雄氣融合得天衣無縫,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這部分有一個疑點:木蘭歸來后,因戰功赫赫,于是“可汗問所欲”?赡咎m的回答是什么呢?“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睘槭裁醋龀鲞@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愿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里還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挖掘一下?

  學生討論后明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內”是封建禮法定下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秘密地代父從軍并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然而,她卻不能隨著戰爭轉入和平,繼續在朝廷為治理國政而做出貢獻。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脫的。木蘭的還鄉,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過這一點,如黃梅戲《女駙馬》等。木蘭只有辭受封爵、解甲歸田這惟一道路可走。

  (2)從“爺娘聞女來”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到家,受到熱烈歡迎。顯出女郎面目后,令戰友們驚惶。這段首先用三組復疊句式極力鋪寫木蘭抵家時家人歡騰的情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寫出了不同人物的特點,形象非常生動。

  (3)作者省略了木蘭回家后親人相聚、暢敘別情的熱烈場面,你能否根據課文內容,

  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擴寫?親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4)當然,這里邊最高興的當屬木蘭,下面幾個排比句,從描寫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動中顯出其初到家時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種大團圓的熱鬧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閥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贋楹尾幌让搼鹋郏箝_門窗?

  木蘭離開養育她成人的家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個家,

  思念家中的親人。現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熱愛、思念的家,一進家門,還來不及卸下戎裝,就開門開窗,因為她對這個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愜意,都充滿感情。

 、凇爱敶袄碓启W,對鏡貼花黃”又反映了木蘭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暢;二是愛美之心,木蘭亦有,表現了她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和對正常人生的向往。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真實。

 、圻@幾句木蘭還原“本來面目”與哪個地方照應?

  與開頭交待木蘭是女兒身照應。

  3.讀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蘭對戰友們的“驚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對木蘭的深切贊美。這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和互文見義的手法,說無論是“雄兔”還是“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它們在一起跑動的時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這幽默風趣的比喻,表現了木蘭的穩重機智,又使這首詩的結尾余音裊裊,悠揚不盡!更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謀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你還能再舉幾例嗎?穆桂英,李清照,武則天……

  女同學不宜妄自菲薄。

  4.《木蘭詩》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在于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如設問、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以及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暢達的聯珠句法,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等,來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感情服務,事奇詩亦奇,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四)總結、擴展

  木蘭詩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敘事詩,為了塑造木蘭的形象,作者選取了廣闊的生活場面進行描寫。從時間上說,前后長達十多年;從地域上說,涉及家庭、鄉里、戰場和朝廷。對這樣豐實的生活內容,作者以“木蘭是女郎”為準則進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詩繁簡得當。千百年來,《木蘭詩》一直被人們傳誦著,具有恒久的藝術生命力。

 。ㄎ澹┎贾米鳂I 

  1.背誦全詩。

  2.有條件的話課后觀看動畫片《花木蘭》和豫劇《花木蘭》

 。┌鍟O計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12

  木蘭詩

  教學目的

  1.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誦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杼: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 ,專用名詞,不能念kě hàn 。

  鞍韉:jiān ,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jiàn 。

  轡頭:pèi ,韁繩。

  燕山:yān ,山名,不能念yàn 。

  胡騎:jì ,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ó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i,當劈開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 ,靠近,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范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準備出征和奔馳征途。第4段為第三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贊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安宦剻C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棁@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板書: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奔馳遙遠征途)。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后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后,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夸張)。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皩④姲賾鹚溃瑝咽渴隁w”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板書:長期激戰凱旋)。

  3.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板書:夸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板書: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板書: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火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板書: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板書:喜劇高潮結束)。

  4.指定學生朗讀第五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板書: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板書:贊美謹慎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

  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取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描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木蘭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凱旋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篇13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木蘭詩

  [教學目標 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資源]

  1.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于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2.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后魏,這詩產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三、共同、研習課文

  1.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么深受人們的喜愛?請根據課文進行探究分析。

  明確:(學生的發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結合課件適當引導并指導學生誦讀)

  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設置懸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木蘭想到了什么?“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原來,是木蘭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為保家衛國的大計,于是“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深明大義、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木蘭做入伍前準備,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急切準備)和赴戰地途中的見聞、感受。先寫木蘭緊張籌備,整裝待發。用“東”、“西”、“南”、“北”這種民歌常用的鋪陳手法,借以突出準備工作的繁忙。“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句詩寫出了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地的荒涼。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征途遙遠)。 既表現了一個女孩子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感情,又寫出了出征的歷程,行軍的疾速。讀著,我們好像聽到了黃河的濤聲,燕山的馬嘶,看到主人公縱馬奔馳在漫長崎嶇的征程,去迎接戰斗。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木蘭十年征戰的情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給我們描繪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渲染了戰場的氣氛和環境的艱苦,描寫簡潔、生動,使我們好像聽到了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使我們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皩④姲賾鹚,壯士十年歸”寫出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十年的征戰的血與火的考驗,使木蘭經受了嚴酷戰爭的磨煉,終于歷盡艱辛,屢克頑敵,成為建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而凱旋歸來。對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子,有著多少不尋常的經歷啊!在呵氣成冰的夜晚,木蘭肯定會有很多次思念家鄉的徹夜不眠,也肯定會有很多次懷著家丑國恨和戰友們風馳電掣,越過數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艱苦戰斗。

  木蘭戰功卓著,入朝受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翱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勛位如此之高,賞賜如此之多,然而,木蘭卻不屑一顧。她深切地懷念著故鄉。十年奮戰對她來說,并非為了受賞加爵,而只是為了爭得安定地從事勞動的生活權力,因此,木蘭堅決地作出了解甲歸田的請求。處于長期封建戰爭動亂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勞動生活,他們把這一愿望,寄托于木蘭形象之中。木蘭辭歸這一情況的設置,正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理想。“辭官”一節,在木蘭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木蘭在建立功勛后,沒有以此為階梯,進入統治階級的行列。相反,卻解甲歸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這位古代女英雄的藝術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詩歌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而有別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的情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到此為止“完成了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后一筆,一個淳樸、勤勞,既英武豪放,又美麗動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們的眼前!俺鲩T看火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穿上男裝,在戰場上馳聘格斗時,同男戰士一樣吃苦,一樣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蘭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勛和蔑視功名富貴的美好心靈,受到了人們由衷的贊美。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分析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達到當堂成誦)

  2.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

  [布置作業 ]

  請你以本詩為素材,以《木蘭傳》為題編一則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聽,看誰講得好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七年級語文上冊《鄧稼先》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

  • 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深入研討課文,體會角色的社會意義。2、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學重點:研討課文,體會角色的社會意義。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小組成員相互傳看,每組推舉1—2篇有創新的優秀習作在班上...

  •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窘虒W重點】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銘”“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特征;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3、學習詩歌借用具體意象表達感情的方法。重點:通過朗讀在簡單清新的語言中感悟至愛親情難點:借具體意象表達感情教學安排:一課時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課前學生齊唱...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濃濃的親情。2、探究、品味,了解文章多樣的美。3、增強感恩意識,珍愛親情。教學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語言美。...

  • 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教案(通用17篇)

    目的要求一、了解童話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張性的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特點。二、認識封建統治者虛偽、愚蠢的本質。三、掌握本文的記敘要素。了解本文怎樣以“新裝”為線索,以皇帝為中心人物,層層深入地展開故事情節的。...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② 理清故事情節。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二、教學重點① 聯想和想像。...

  •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設計A】創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為學生能力訓練,為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教學步驟: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學反思(通用13篇)

    讓學生動起來-------《春》的教學案例樂清英華學校初中部 劉立輝一、主題: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語言秀雅清新,樸實雋永,更能讓人感受到“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 七年級語文上冊《竹影》教案魯教版(精選14篇)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

  •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導學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初步了解詩歌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會閱讀賞析詩歌。2、領會詩中“山”和“!钡乃囆g形象蘊涵的意味,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3、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 七年級語文上冊《賣油翁》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知識與能力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能了解本文字句的意思。培養借助工具書、注釋理解課文的能力。2、掌握文言文實詞,積累詞語。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 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雪地賀卡》教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能力目標: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注意: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情感目標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學習重點1掌握生字新詞。2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

  • 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掌握“澄清”、“貯蓄”、“空靈”等詞語的音、形、義;2、通過精讀賞析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審美鑒賞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熱愛濟南、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国产视频在线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久久久大|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 免费v片在线观看 |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 五十路熟妇强烈无码 | 国产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在线视频网 | 2020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一区三区 | 久草青青草| 麻豆传煤入口免费进入2023 | 2024最新毛片 | 久久网精品视频 | 美女视频黄a全部免费看小说 |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小早川怜子 | 亚洲av毛片 | 99久久免费热在线精品 |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 一卡二卡久久 | 国偷盗摄自产福利一区在线 | 一二三级毛片 | 又大又黄又爽又粗的视频在线观看 | 欧洲经典二三区 | 麻豆传谋在线观看免费mv | 久久久久久久一级 | 日本黄色天堂 | 成人天堂视频第一网站 | 大学生一级片 | 色多多性虎精品无码av |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 |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国产系列视频二区 | xxddcc羞羞答答| 国产午夜日韩不卡一区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