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精選7篇)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發布時間:2022-12-24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精選7篇)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1

  《題破山寺后禪院》(七年級上)復習指南(背誦、賞析篇目)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注釋:

  1.禪房:僧侶們的住所。2.悅:使……悅。空:使……空。3.萬籟:凡能發出聲響的孔都叫“籟”,此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響。4.但:只。5.鈡磬:寺院里誦經、齋供時打擊鈡磬作為報時或召集信號。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屬制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

  詩句大意:

  首聯:清晨,進入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著山林。(時間、地點、入寺所見)

  頷聯: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徑通向古寺的幽靜后院,僧人誦經的禪房就掩映在茂盛的花木之中。(移步換景  禪房幽深肅穆的環境氛圍 )

  頸聯:朝陽下,山林煥發著光彩,使鳥兒也高興起來,自由自在地飛翔鳴叫;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使人俗念全消,心靈變得純凈。(美好的自然山水 內心愉悅脫俗)

  尾聯:此時,萬籟俱寂,只有禪院中的鐘磬之聲悠悠地傳來。(以聲襯靜  寧靜氣氛 )

  主題思想:

  本詩以清晨游寺后禪院為線索,描寫了古寺的肅穆、幽深、脫俗和純凈,抒發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2

  理解既是閱讀的目的又是閱讀能力的指標。通過理解不僅可以建構課文的意義表征,還可以檢驗閱讀的效果。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這篇題破山寺后禪院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8.詩的頷聯、頸聯寫出了環境 、 的特點,“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禪院的景色使人內心 。(3分)

  9.詩的尾聯動靜關系處理得很巧 妙,請結合詩句分析。(2分)

  題破山寺后禪院閱讀答案,僅供參考:

  8.(3分 )寧靜,幽美(突出“靜”和“美”之意即可),雜念頓消(純凈、安然,意思對即可)

  9.(2分)“靜”是指“萬籟俱寂”,“動”是指“鐘磬音”,用鐘磬音的悠揚不絕襯托環境的幽靜,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意思對即可)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3

  語默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按下列順序操作:一讀識字通詞,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2.詞語替換法用一些意義相近的詞替換原字,比較表達效果,體會作者遣詞用字的高妙。

  3.討論釋疑法多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4比較閱讀法適當引入相關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5.改寫法將詩歌改寫成現代散文,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合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體設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用投影方式介紹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古詩,F在我們就組織一次古詩接力背誦,一名同學背出上句,其他同學以搶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詩,要求準確無誤,看誰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鐘 (解說:初二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以接力背誦的形式導入  新課,喚起他們對所學篇目的回憶,并激發其“溫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競爭氣氛。)

  二、解題

  1.《題破山寺后禪院》。

  作者介紹:常建,唐代田園詩人。其作品往往通過對田園景色的描繪,表現對大自然秀麗風光的熱愛和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歌頌隱逸生活,抒發閑情逸致,有時流露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藝術風格上樸素真切,清新自然,詩情畫意,渾然一體。本詩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別云間》。

  作者介紹: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愛國作家、抗清將領。明代末年,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愛國作家,他們組織了既是文學團體又是政治團體的文社,如“復社”“幾社’等。他們積極參加抗清斗爭,并寫出了一些內容充實、慷慨激昂,閃爍著強烈民族精神的光輝詩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歲參加抗清活動,隨“幾社”領袖陳子龍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他的詩文充滿了濃烈的戰斗生活氣息,表現了抗清的決心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風格悲壯激越。其代表作除《別云間》外,還有哀悼陳子龍的長詩《細林夜哭》和散文《獄中上母書》。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2)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停頓,流暢朗讀。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ń庹f:先查工具書或參照注釋弄清字詞的讀音、意義,掃清朗讀障礙,再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的意義劃分節奏,總結五律、七律的停頓規律。)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題破山寺后禪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徑、禪房、花木、山水,可謂步步有景。這些景物都幽雅、寧靜、安閑,即使有鳥兒的歡騰、鐘籌的聲響,也只是以動村靜,更增添了一份肅穆與淡然之氣。使人讀后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凈地,心中雜念、浮躁消失殆盡,不禁沉醉于這樣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讀價值。改寫并不等于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唐憲宗崇尚佛學,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人宮供奉,致使文武百官不務正業,為瞻仰佛骨,大肆施舍而奔波,形成時弊。昏庸的統治者不辨賢佞,對敢于直言阻諫的韓愈幾欲定為死罪。本詩即反映了當朝者面后腐敗、荒廢朝政、誤國殃民的黑暗現實。

  (解說:貫徹讀思結合的教學原則,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3)《別云間》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以表達抗清的斗志為主要基調,同時也含有對江山為外族侵略的悲憤,面對死亡的無懼無悔,對故土的眷戀,人雖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堅定信念。

 。ń庹f: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題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徑通幽處,排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山光悅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悅”“空”該如何理解? “曲徑”一句,寫出了禪房的位置及環境,彎彎曲曲的小路將人們引向一個幽靜的去處,那就是在繁花簇擁中,高木掩映下的禪房。詩句的妙處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確定的,它們只是點出了景物的主要特點,而小路究竟是彎曲成什么樣子,后禪院幽靜到何種程度,深僻成何種境界,則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答案了。詩句留給讀者無限暇想的空間,讀者會身不由己地進人這個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來的“無我之境”成為“有我之境”,讀者的心靈也受到這種清靈幽深環境的吸引與凈化,“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也如是”,人與自然成為和諧的一體。因為一個心存雜念的人是不配進入這種畫面的。詩句既給人美妙的想像、愉悅的感受,又給人心靈的凈化與升華,而且這一切全在不動聲色之中進行,這便是其超人之處了。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悅”與“空”都是使動用法, 應理解為“使……歡 悅”“使……消除”否則整句詩歌的意義將無法把握。

 。ń庹f:學習詩歌不能只以讀懂意思為終極目標,要能夠欣賞品味其語言的精妙之處,做到既可意會,又能言傳,通過口頭訓練切實提高學生感受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2)往遷至藍關承任孫湘》一詩的頷聯與尾聯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中的“橫”與“擁”能不能用其他詞語替換一下,看效果有何不同?

  頷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抒胸臆,抒發自己為革除弊事,不惜年過體衰,而反遭貶遷的憤慨之情。而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則向侄孫傾吐凄楚難言的苦衷和憤激之情。 可以將“橫”試著改為“阻”‘浮”“‘飄”“堆’等詞,但它們都不能表達出“橫”字所體現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啊畵怼弊忠部梢愿臑椤胺e”“壓”‘“蓋”等詞,也同樣表達不出“擁”字所賦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意義。正是這兩個詞語的恰當運用,使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因遠離家鄉、路途艱險而無限的沉痛與悵惆。

 。ń庹f:在同一首詩中各句話側重表達的感情是有區別的,要指導學生把握體會。用詞語替換的方法體會詩歌遣字用詞的技巧。) (3)《別云間》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為抗清而死的決心和意志?

  有“泉路”“毅魄”“靈旗”幾個詞語。其意義都與‘死后”有關,不過沒有絲毫的畏懼,更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抗清事業的悔恨,而是充滿了戰斗的豪情、英雄的氣概。

  四、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完成了背誦,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獲。課下希望同學們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搜集唐代田園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的作品各一首。

  2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睂⑵渑c《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作比較閱讀,看它是從什么角度來抨擊時政的?

  3比較閱讀《別云間》和《梅嶺三章》(其一),及抗日將領吉鴻昌的絕筆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看三者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設計

  李白有一首《靜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边@是一首思鄉詩,古詩詞中有很多是用來表達思念之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寫對家人思念的宋詞:蘇武的《水調歌頭》和李清照的《醉花明》。

  (解說:由李白的詩歌導入  ,自然地由詩歌的學習過渡為對詞的學習,并明確了兩首詞的主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解題

  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于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泥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8放派的代表人物。詞都有詞牌,規定著詞作的句數、字數及音律。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字、詞障礙。

  (2)讀小序了解寫作背景,結

  合注釋弄清詞作大意,看其上閻與下閩表達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解說:在老師指導、講析之前完成自主閱讀,為下面的研讀作好準備。)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

  中秋佳節,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解說:對作品從整體與細節上做分析評價,切實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風格。)

 。2)《醉花陰》是一首懷人詩,但字面上卻未出現一個如“思”“憶”“盼”之類的詞語.只在結尾點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痹~作是借助哪些內容傳達出了孤單與懷念這一主題的?

  天氣的沉悶難受,白晝的漫長難消,夜半的涼透驚覺,這一切又恰逢重陽佳節,熱鬧喧騰的節日氣氛更增添了女詞人的寂寞惆悵,此情此景正如李清照在另一首詞中所說的:“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秉S昏時節,東籬之下,再多的清酒,再香的菊花,都難以慰藉這位形影相吊的少婦。即使是折一枝菊花吧,“將以遺所思”,而“路遠莫致之”。結尾三句真實地寫出了“為伊消得人推悴”的狀況,相思之傷人正如西風吹落花。詞句寫盡了對丈夫的深沉思念,滿懷的離愁寫得含蓄深婉。

  (解說:學習詞作中借環境烘托與人物行動來渲染、暗示心理的寫法。)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找出《水調歌頭》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弊髡咴谠~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無法排遣而向青天發難,進而自慰、釋然,語氣愈加曠達,感情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對生活的信心也更堅定。

  (解說:詞風的豪放正是作者為人曠達的表現,“文如其人”,通過作品風格了解作者品性。) (2)對《醉花陰》首句中“薄霧濃云”的意思有兩種理解,有人認為是寫天氣,“霧”與“云”都是天空中真實存在的;有人說“霧”與“云”

  實際是寫焚香而生的煙氣。你同意哪種說法,談一談自己的理由。

 。ń庹f: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教師不用統一的觀點作限制。)

  四、布置作業 

  1.蘇軾雖是豪放派詞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約柔美的。將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作比較閱讀。

  2.唐代金昌緒的《春怨》也寫相思:“打起黃草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它寫相思的方式與《醉花陰》有何不同?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4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詩人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表白了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

  《別云間》是詩人在故鄉被清兵追捕時所作的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全詩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決心,表現了詩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忱。

  《水調歌頭》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以奇特的想象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陰》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過對閨中環境和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孤獨寂寞之感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無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題破山寺后禪院》以由外入內的游寺的路線貫穿全詩。首聯從“入古寺”“見高林”寫起,點明游寺的時間,烘托幽深的氣氛,頷聯寫踏竹徑,到進禪房,抓住山寺獨特的景物,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頸聯點明全詩主旨,種種景物的描寫,都是圍繞“潭影空人心”層層鋪墊;尾聯以鐘磬音響輕輕回蕩,烘托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個幽靜、高遠的境界。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首聯:直言獲罪被貶原因。“朝奏”與“夕貶”相呼應,表明意外獲罪之迷!奥钒饲А庇少H謫之遠,說明獲罪之重。頷聯:表明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顧惜衰朽殘年的勇氣,言詞之中充滿著對因忠而得禍的怨憤之情。頸聯: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國事,情悲且壯,進一步抒發非罪遠謫的不平。尾聯:對遠道而來的侄孫韓湘交代后事,情調凄楚、心緒沉痛,蘊含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憤激情懷。

  《別云間》全詩緣事抒情。敘事上,由遠及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首聯:寫自己抗清的經歷和現在的遭遇。頷聯:作者將個人的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表達了對清軍入侵中原的強烈義憤和對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慮。頸聯:表明詩人就義之前的思鄉之情。尾聯: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斗志和對抗清事業的必勝信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按問“天”一一問“月”一一問“人生”的思路,層層遞進。

  詞前小序,敘述作詞的原因,領起全篇。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刻畫了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表達了作者的豁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醉花陰》這首詞上片開頭寫節日的無聊與閑愁,一個“愁”字奠定全詞基調。后二句寫佳節重陽的夜晚。一句“涼初透”,給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寫獨自對酒賞菊以及內心的愁緒。開頭二句似乎寫得閑雅灑脫,良辰美景自得其樂,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個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涼意境!澳馈笔峭回6鴣,三個句子三個層次,不消魂承上逆轉,引出下句“西風”,使重陽佳節帶上蕭索的凄涼;最后推出“人比黃花瘦”的警句來,是重陽“愁”的歸結!笆荨笔侨~詞眼,主題所在。全詞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離別之苦。

  三、參考譯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鳥自由地歡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讓人心地空靈。萬物的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爾傳來鐘磐的余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諫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剛呈送到皇宮,傍晚就傳來獲罪的消息而被貶潮州。既然決心為圣明的君主興利除弊,又怎么能夠顧惜自己的衰朽殘年。巍巍秦嶺云海茫茫,身家何處是歸宿?皚皚白雪擁堵藍關,馬兒都裹步不前。賢任孫從遠方來,念你孝心一片,就勞你到那瘴癘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別云間》

  抗清斗爭已經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敵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淪陷,雙眼熱淚不斷,天地遼闊,可何處能訴說心中的悲憤!毀家紓難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鐵蹄下的父老鄉親。待到魂魄歸來故土的那一天,重舉抗清的大旗與敵人決一死戰。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何時出現的呢?端起酒杯仰問上蒼。(又)不知天上的宮殿樓臺,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駕風前去,又怕瓊樓玉宇的極高處,(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況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間(痛快)呢!月亮轉過朱閣,低照著美麗的窗戶,照著不眠的詩人。不應有什么怨恨,(但它)為什么總是趕在(我)離別親人的時候露著圓臉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歡離合,月亮總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難以圓滿。只求親人平安,千萬里之外共賞此美月吧。

  《醉花陰》

  漫長的白天難以挨過,銅香爐里的香料逐漸燃盡。重陽佳節又到了,碧紗櫥中夜半時,玉枕冰涼透骨。傍晚在東籬下飲酒賞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無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風吹卷竹簾,賞花人比菊花還顯得單薄清瘦。

  四、詩詞簡析

  《題破山寺后禪院》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后,游歷虞山破山寺時寫的一首山水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贊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皭偂,用如動詞,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翱铡毕。形容詞用作動詞!笆埂铡薄_@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這首詩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語言簡潔明凈,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本詩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疏勸阻,因此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行至藍田關(今陜西省藍田縣)時,寫下這首詩給侄孫韓湘。“一封朝奏九重大,夕貶潮州路八千。”寫作者上疏諫阻迎佛骨被貶滴一事!俺迸c“夕”相對,極言獲罪之速。“路八千”言遠赴潮州路途的艱難困苦,滿腔無事而遭放逐的悲憤。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睂憺椤俺资隆,“衰朽”“殘年”在所不惜了,雖遭沉重打擊,但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信念卻沒有絲毫改變。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眼前高山峻嶺,云霧茫茫,雪擁藍關。身家何處是歸宿?瞻念前途,不由得觸動了詩人的百結愁腸。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睂憞谕兄秾O準備到那瘴癘猖獗的蠻荒之地,為自己收拾骨骸,流露出作者暮年遭貶的哀傷心緒。

  《別云間》

  云間,是作者的家鄉。這首詩就作于他在云間被捕時。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寫自己參加抗清起義已經整整三年;而今壯志未酬卻身陷敵手的經歷。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飽含血淚,悲壯淋漓。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作者已抱定必死的決心,放心不下的只是正在遭受清兵蹂躪的父老鄉親。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钡鹊交昶菤w來的那一天,詩人要重掌抗清的大旗繼續同敵人戰斗,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戰斗精神。

  《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太守任期中寫的。當時王安石當政,作者在政治上遭到壓抑,所以詞中頗有消極傷感的情緒。但他畢竟有著曠達的胸襟,對人生哲理的探討中達到了自我解脫。

  上闋寫“歡飲賞月”時生發的奇想。為了解除自身的寂寞,作者在中秋把酒賞月時一邊舉著酒杯,一邊詢問青天,想象著“天上宮闋”這一夜的情景,并忽發“升天”奇想。但他想到月宮的高寒,想到在凄清的月宮中起舞也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又感到天上又怎么能比得上人世間生活的溫馨美好呢!“何似在人間”,一句飽含著對人間生活的摯愛之情。

  下闋寫“無眠”時的思親之情,并生發對人生哲理的探求。當月兒轉到朱閣的這一面,低低的照著綺戶時,作者已經在“無眠”中幾乎度過了一整夜,月圓而親人不能團聚在一起,他望月而生的離愁別緒顯得更濃了。然而他能寬慰自己:不能怨恨月亮總是在我遠離親人、思念親人的時候露出圓臉,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圓滿的,還是面對現實,通過嬋娟月色來傳達一種平安的祝福,并且一同忘卻憂愁,共享這良辰美景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釋懷后流露的豪爽曠達之情。

  《醉花陰》

  這首《醉花陰》寫于作者南渡之前,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上闋描寫寂寞無聊的生活。“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訴說長日無聊,從香消見晝長!俺钣罆儭比质惆l了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惆悵!凹压澯种仃,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畤@季節變化迅速,光陰荏苒。下闋抒寫離情別緒!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睂懓碓谕ピ褐酗嬀瀑p菊,菊花淡淡飄香。“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盡管把酒對菊,人的幽怨難消。從人比菊瘦可見幽怨的深劇。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按下列順序操作:一讀識字通詞, 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2.詞語替換法用一些意義相近的詞替換原字,比較表達效果,體會作者遣詞用字的高妙。

  3.討論釋疑法多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4比較閱讀法適當引入相關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5.改寫法將詩歌改寫成現代散文,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合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 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體設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用投影方式介紹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古詩,F在我們就組織一次古詩接力背誦,一名同學背 出上句,其他同學以搶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詩,要求準確無誤,看誰背得最多,接得最 快。占5分鐘 (解說:初二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以接力背誦的形式導入  新課,喚 起他們對所學篇目的回憶,并激發其“溫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競 爭氣氛。)

  二、解題

  1.《題破山寺后禪院》。

  作者介紹:常建,唐代田園詩人。其作品往往通過對田園景色的描繪,表現對大自然秀麗風 光的熱愛和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歌頌隱逸生活,抒發閑情逸致,有時流露出對污 濁官場的厭惡。藝術風格上樸素真切,清新自然,詩情畫意,渾然一體。本詩是常建的代表 作。

  2.《別云間》。

  作者介紹: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愛國作家、抗清將領。明代末年,在階級矛盾和民 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愛國作家,他們組織了既是文學團體又是政治團體的文 社,如“復社”“幾社’等。他們積極參加抗清斗爭,并寫出了一些內容充實、慷慨激昂, 閃爍著強烈民族精神的光輝詩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歲參加抗清活動,隨“幾 社”領袖陳子龍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他的詩文充滿了濃烈 的戰斗生活氣息,表現了抗清的決心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風格悲壯激越。其代表作除 《別云間》外,還有哀悼陳子龍的長詩《細林夜哭》和散文《獄中上母書》。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2)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停頓,流暢朗讀。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 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解說:先查工具書或參照注釋弄清字詞的讀音、意義,掃清朗讀障礙,再指導學生根據句 子的意義劃分節奏,總結五律、七律的停頓規律。)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題破山寺后禪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 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徑、禪房、花木、山水,可謂步步有 景。這些景物都幽雅、寧靜、安閑,即使有鳥兒的歡騰、鐘籌的聲響,也只是以動村靜,更 增添了一份肅穆與淡然之氣。使人讀后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凈地,心中雜念、浮躁消 失殆盡,不禁沉醉于這樣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ń庹f: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 讀價值。改寫并不等于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 湘》一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唐憲宗崇尚佛學,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人宮供奉,致使文武百官不務正業,為瞻仰佛骨,大肆 施舍而奔波,形成時弊;栌沟慕y治者不辨賢佞,對敢于直言阻諫的韓愈幾欲定為死罪。本 詩即反映了當朝者面后腐敗、荒廢朝政、誤國殃民的黑暗現實。

  (解說:貫徹讀思結合的教學原則,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3)《別云間》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以表達抗清的斗志為主要基調,同時也含有對江山為外族侵略的悲憤,面對死亡的無懼 無悔,對故土的眷戀,人雖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堅定信念。

 。ń庹f: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 應多加肯定、鼓勵。)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題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徑通幽處,排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佳句,你認 為它好在哪里?“山光悅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悅”“空”該如何理解? “曲徑”一 句,寫出了禪房的位置及環境,彎彎曲曲的小路將人們引向一個幽靜的去處,那就是在繁花 簇擁中,高木掩映下的禪房。詩句的妙處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確定 的,它們只是點出了景物的主要特點,而小路究竟是彎曲成什么樣子,后禪院幽靜到何種程 度,深僻成何種境界,則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答案了。詩句留給讀者無限暇想的空間, 讀者會身不由己地進人這個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來的“無我之境”成為“有我 之境”,讀者的心靈也受到這種清靈幽深環境的吸引與凈化,“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 我也如是”,人與自然成為和諧的一體。因為一個心存雜念的人是不配進入這種畫面的。詩 句既給人美妙的想像、愉悅的感受,又給人心靈的凈化與升華,而且這一切全在不動聲色之 中進行,這便是其超人之處了。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悅”與“空”都是 使動用法, 應理解為“使……歡 悅”“使……消除”否則整句詩歌的意義將無法把握。

  (解說:學習詩歌不能只以讀懂意思為終極目標,要能夠欣賞品味其語言的精妙之處,做到 既可意會,又能言傳,通過口頭訓練切實提高學生感受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2)往 遷至藍關承任孫湘》一詩的頷聯與尾聯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 關馬不前”中的“橫”與“擁”能不能用其他詞語替換一下,看效果有何不同?

  頷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抒胸臆,抒發自己為革除弊事,不惜年過體 衰,而反遭貶遷的憤慨之情。而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則向侄孫傾吐凄 楚難言的苦衷和憤激之情。 可以將“橫”試著改為“阻”‘浮”“‘飄”“堆’等詞,但它 們都不能表達出“橫”字所體現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啊畵怼弊忠部梢愿 為“積”“壓”‘“蓋”等詞,也同樣表達不出“擁”字所賦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 意義。正是這兩個詞語的恰當運用,使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因遠離家鄉、路途艱險而無限的 沉痛與悵惆。

  (解說:在同一首詩中各句話側重表達的感情是有區別的,要指導學生把握體會。用詞語替 換的方法體會詩歌遣字用詞的技巧。) (3)《別云間》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為抗清而死 的決心和意志?

  有“泉路”“毅魄”“靈旗”幾個詞語。其意義都與‘死后”有關,不過沒有絲毫的畏懼, 更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抗清事業的悔恨,而是充滿了戰斗的豪情、英雄的氣概。

  四、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完成了背誦,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 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獲。課下希望同學們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搜集唐代田園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的作品各一首。

  2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 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睂⑵渑c《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作比較閱讀,看它是從什么角度 來抨擊時政的?

  3比較閱讀《別云間》和《梅嶺三章》(其一),及抗日將領吉鴻昌的絕筆詩:“恨不抗日 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看三者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設計

  李白有一首《靜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边@是一首思鄉詩,古詩詞中有很多是用來表達思念之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兩首寫對家人思念的宋詞:蘇武的《水調歌頭》和李清照的《醉花明》。

 。ń庹f:由李白的詩歌導入  ,自然地由詩歌的學習過渡為對詞的學習,并明確了兩首詞的主 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解題

  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于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 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泥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 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 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8放派的代表人物。詞都有詞牌,規定著詞作的句數、字數 及音律。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字、詞障礙。

 。2)讀小序了解寫作背景,結

  合注釋弄清詞作大意,看其上閻與下閩表達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ń庹f:在老師指導、講析之前完成自主閱讀,為下面的研讀作好準備。)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l)《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

  中秋佳節,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 —“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 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鞍丫啤薄皻w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 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ń庹f:對作品從整體與細節上做分析評價,切實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風格。)

 。2)《醉花陰》是一首懷人詩,但字面上卻未出現一個如“思”“憶”“盼”之類的詞語. 只在結尾點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痹~作是借助哪些內容傳達出了孤 單與懷念這一主題的?

  天氣的沉悶難受,白晝的漫長難消,夜半的涼透驚覺,這一切又恰逢重陽佳節,熱鬧喧騰的 節日氣氛更增添了女詞人的寂寞惆悵,此情此景正如李清照在另一首詞中所說的:“不如向 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黃昏時節,東籬之下,再多的清酒,再香的菊花,都難以慰藉這位 形影相吊的少婦。即使是折一枝菊花吧,“將以遺所思”,而“路遠莫致之”。結尾三句真 實地寫出了“為伊消得人推悴”的狀況,相思之傷人正如西風吹落花。詞句寫盡了對丈夫的 深沉思念,滿懷的離愁寫得含蓄深婉。

 。ń庹f:學習詞作中借環境烘托與人物行動來渲染、暗示心理的寫法。)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找出《水調歌頭》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 度?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睂⑷耸赖木酆 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 里共蟬娟!弊髡咴谠~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對親人的思念 之情無法排遣而向青天發難,進而自慰、釋然,語氣愈加曠達,感情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天下 之人的美好祝愿,對生活的信心也更堅定。

  (解說:詞風的豪放正是作者為人曠達的表現,“文如其人”,通過作品風格了解作者品 性。) (2)對《醉花陰》首句中“薄霧濃云”的意思有兩種理解,有人認為是寫天 氣,“霧”與“云”都是天空中真實存在的;有人說“霧”與“云”

  實際是寫焚香而生的煙氣。你同意哪種說法,談一談自己的理由。

 。ń庹f: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教師不用統一的觀點作限制。)

  四、布置作業 

  1.蘇軾雖是豪放派詞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約柔美的。將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 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作比較閱讀。

  2.唐代金昌緒的《春怨》也寫相思:“打起黃草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 西!彼鼘懴嗨嫉姆绞脚c《醉花陰》有何不同?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5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詩人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表白了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

  《別云間》是詩人在故鄉被清兵追捕時所作的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全詩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決心,表現了詩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忱。

  《水調歌頭》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以奇特的想象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陰》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過對閨中環境和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孤獨寂寞之感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無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題破山寺后禪院》以由外入內的游寺的路線貫穿全詩。首聯從“入古寺”“見高林”寫起,點明游寺的時間,烘托幽深的氣氛,頷聯寫踏竹徑,到進禪房,抓住山寺獨特的景物,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頸聯點明全詩主旨,種種景物的描寫,都是圍繞“潭影空人心”層層鋪墊;尾聯以鐘磬音響輕輕回蕩,烘托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個幽靜、高遠的境界。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首聯:直言獲罪被貶原因。“朝奏”與“夕貶”相呼應,表明意外獲罪之迷!奥钒饲А庇少H謫之遠,說明獲罪之重。頷聯:表明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顧惜衰朽殘年的勇氣,言詞之中充滿著對因忠而得禍的怨憤之情。頸聯: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國事,情悲且壯,進一步抒發非罪遠謫的不平。尾聯:對遠道而來的侄孫韓湘交代后事,情調凄楚、心緒沉痛,蘊含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憤激情懷。

  《別云間》全詩緣事抒情。敘事上,由遠及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首聯:寫自己抗清的經歷和現在的遭遇。頷聯:作者將個人的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表達了對清軍入侵中原的強烈義憤和對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慮。頸聯:表明詩人就義之前的思鄉之情。尾聯: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斗志和對抗清事業的必勝信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按問“天”一一問“月”一一問“人生”的思路,層層遞進。

  詞前小序,敘述作詞的原因,領起全篇。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刻畫了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表達了作者的豁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醉花陰》這首詞上片開頭寫節日的無聊與閑愁,一個“愁”字奠定全詞基調。后二句寫佳節重陽的夜晚。一句“涼初透”,給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寫獨自對酒賞菊以及內心的愁緒。開頭二句似乎寫得閑雅灑脫,良辰美景自得其樂,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個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涼意境!澳馈笔峭回6鴣,三個句子三個層次,不消魂承上逆轉,引出下句“西風”,使重陽佳節帶上蕭索的凄涼;最后推出“人比黃花瘦”的警句來,是重陽“愁”的歸結。“瘦”是全詞詞眼,主題所在。全詞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離別之苦。

  三、參考譯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鳥自由地歡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讓人心地空靈。萬物的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爾傳來鐘磐的余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諫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剛呈送到皇宮,傍晚就傳來獲罪的消息而被貶潮州。既然決心為圣明的君主興利除弊,又怎么能夠顧惜自己的衰朽殘年。巍巍秦嶺云海茫茫,身家何處是歸宿?皚皚白雪擁堵藍關,馬兒都裹步不前。賢任孫從遠方來,念你孝心一片,就勞你到那瘴癘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別云間》

  抗清斗爭已經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敵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淪陷,雙眼熱淚不斷,天地遼闊,可何處能訴說心中的悲憤!毀家紓難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鐵蹄下的父老鄉親。待到魂魄歸來故土的那一天,重舉抗清的大旗與敵人決一死戰。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何時出現的呢?端起酒杯仰問上蒼。(又)不知天上的宮殿樓臺,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駕風前去,又怕瓊樓玉宇的極高處,(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況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間(痛快)呢!月亮轉過朱閣,低照著美麗的窗戶,照著不眠的詩人。不應有什么怨恨,(但它)為什么總是趕在(我)離別親人的時候露著圓臉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歡離合,月亮總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難以圓滿。只求親人平安,千萬里之外共賞此美月吧。

  《醉花陰》

  漫長的白天難以挨過,銅香爐里的香料逐漸燃盡。重陽佳節又到了,碧紗櫥中夜半時,玉枕冰涼透骨。傍晚在東籬下飲酒賞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無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風吹卷竹簾,賞花人比菊花還顯得單薄清瘦。

  四、詩詞簡析

  《題破山寺后禪院》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后,游歷虞山破山寺時寫的一首山水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肮潘隆薄案吡帧蓖怀隽似粕剿碌挠难藕蛯庫o。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贊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皭偂,用如動詞,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翱铡毕。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這首詩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語言簡潔明凈,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本詩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疏勸阻,因此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行至藍田關(今陜西省藍田縣)時,寫下這首詩給侄孫韓湘。“一封朝奏九重大,夕貶潮州路八千。”寫作者上疏諫阻迎佛骨被貶滴一事。“朝”與“夕”相對,極言獲罪之速!奥钒饲А毖赃h赴潮州路途的艱難困苦,滿腔無事而遭放逐的悲憤。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睂憺椤俺资隆保八バ唷薄皻埬辍痹谒幌Я耍m遭沉重打擊,但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信念卻沒有絲毫改變。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眼前高山峻嶺,云霧茫茫,雪擁藍關。身家何處是歸宿?瞻念前途,不由得觸動了詩人的百結愁腸。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寫囑托侄孫準備到那瘴癘猖獗的蠻荒之地,為自己收拾骨骸,流露出作者暮年遭貶的哀傷心緒。

  《別云間》

  云間,是作者的家鄉。這首詩就作于他在云間被捕時。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睂懽约簠⒓涌骨迤鹆x已經整整三年;而今壯志未酬卻身陷敵手的經歷。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飽含血淚,悲壯淋漓。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弊髡咭驯Фū厮赖臎Q心,放心不下的只是正在遭受清兵蹂躪的父老鄉親。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钡鹊交昶菤w來的那一天,詩人要重掌抗清的大旗繼續同敵人戰斗,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戰斗精神。

  《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太守任期中寫的。當時王安石當政,作者在政治上遭到壓抑,所以詞中頗有消極傷感的情緒。但他畢竟有著曠達的胸襟,對人生哲理的探討中達到了自我解脫。

  上闋寫“歡飲賞月”時生發的奇想。為了解除自身的寂寞,作者在中秋把酒賞月時一邊舉著酒杯,一邊詢問青天,想象著“天上宮闋”這一夜的情景,并忽發“升天”奇想。但他想到月宮的高寒,想到在凄清的月宮中起舞也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又感到天上又怎么能比得上人世間生活的溫馨美好呢!“何似在人間”,一句飽含著對人間生活的摯愛之情。

  下闋寫“無眠”時的思親之情,并生發對人生哲理的探求。當月兒轉到朱閣的這一面,低低的照著綺戶時,作者已經在“無眠”中幾乎度過了一整夜,月圓而親人不能團聚在一起,他望月而生的離愁別緒顯得更濃了。然而他能寬慰自己:不能怨恨月亮總是在我遠離親人、思念親人的時候露出圓臉,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圓滿的,還是面對現實,通過嬋娟月色來傳達一種平安的祝福,并且一同忘卻憂愁,共享這良辰美景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釋懷后流露的豪爽曠達之情。

  《醉花陰》

  這首《醉花陰》寫于作者南渡之前,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上闋描寫寂寞無聊的生活!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訴說長日無聊,從香消見晝長。“愁永晝”三字抒發了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惆悵。“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畤@季節變化迅速,光陰荏苒。下闋抒寫離情別緒!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寫傍晚在庭院中飲酒賞菊,菊花淡淡飄香。“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盡管把酒對菊,人的幽怨難消。從人比菊瘦可見幽怨的深劇。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按下列順序操作:一讀識字通詞, 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2.詞語替換法用一些意義相近的詞替換原字,比較表達效果,體會作者遣詞用字的高妙。

  3.討論釋疑法多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4比較閱讀法適當引入相關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5.改寫法將詩歌改寫成現代散文,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合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 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體設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用投影方式介紹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古詩。現在我們就組織一次古詩接力背誦,一名同學背 出上句,其他同學以搶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詩,要求準確無誤,看誰背得最多,接得最 快。占5分鐘 (解說:初二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以接力背誦的形式導入  新課,喚 起他們對所學篇目的回憶,并激發其“溫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競 爭氣氛。)

  二、解題

  1.《題破山寺后禪院》。

  作者介紹:常建,唐代田園詩人。其作品往往通過對田園景色的描繪,表現對大自然秀麗風 光的熱愛和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歌頌隱逸生活,抒發閑情逸致,有時流露出對污 濁官場的厭惡。藝術風格上樸素真切,清新自然,詩情畫意,渾然一體。本詩是常建的代表 作。

  2.《別云間》。

  作者介紹: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愛國作家、抗清將領。明代末年,在階級矛盾和民 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愛國作家,他們組織了既是文學團體又是政治團體的文 社,如“復社”“幾社’等。他們積極參加抗清斗爭,并寫出了一些內容充實、慷慨激昂, 閃爍著強烈民族精神的光輝詩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歲參加抗清活動,隨“幾 社”領袖陳子龍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他的詩文充滿了濃烈 的戰斗生活氣息,表現了抗清的決心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風格悲壯激越。其代表作除 《別云間》外,還有哀悼陳子龍的長詩《細林夜哭》和散文《獄中上母書》。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2)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停頓,流暢朗讀。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 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ń庹f:先查工具書或參照注釋弄清字詞的讀音、意義,掃清朗讀障礙,再指導學生根據句 子的意義劃分節奏,總結五律、七律的停頓規律。)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題破山寺后禪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 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徑、禪房、花木、山水,可謂步步有 景。這些景物都幽雅、寧靜、安閑,即使有鳥兒的歡騰、鐘籌的聲響,也只是以動村靜,更 增添了一份肅穆與淡然之氣。使人讀后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凈地,心中雜念、浮躁消 失殆盡,不禁沉醉于這樣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ń庹f: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 讀價值。改寫并不等于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 湘》一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唐憲宗崇尚佛學,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人宮供奉,致使文武百官不務正業,為瞻仰佛骨,大肆 施舍而奔波,形成時弊。昏庸的統治者不辨賢佞,對敢于直言阻諫的韓愈幾欲定為死罪。本 詩即反映了當朝者面后腐敗、荒廢朝政、誤國殃民的黑暗現實。

 。ń庹f:貫徹讀思結合的教學原則,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3)《別云間》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以表達抗清的斗志為主要基調,同時也含有對江山為外族侵略的悲憤,面對死亡的無懼 無悔,對故土的眷戀,人雖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堅定信念。

 。ń庹f: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 應多加肯定、鼓勵。)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題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徑通幽處,排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佳句,你認 為它好在哪里?“山光悅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悅”“空”該如何理解? “曲徑”一 句,寫出了禪房的位置及環境,彎彎曲曲的小路將人們引向一個幽靜的去處,那就是在繁花 簇擁中,高木掩映下的禪房。詩句的妙處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確定 的,它們只是點出了景物的主要特點,而小路究竟是彎曲成什么樣子,后禪院幽靜到何種程 度,深僻成何種境界,則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答案了。詩句留給讀者無限暇想的空間, 讀者會身不由己地進人這個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來的“無我之境”成為“有我 之境”,讀者的心靈也受到這種清靈幽深環境的吸引與凈化,“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 我也如是”,人與自然成為和諧的一體。因為一個心存雜念的人是不配進入這種畫面的。詩 句既給人美妙的想像、愉悅的感受,又給人心靈的凈化與升華,而且這一切全在不動聲色之 中進行,這便是其超人之處了。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悅”與“空”都是 使動用法, 應理解為“使……歡 悅”“使……消除”否則整句詩歌的意義將無法把握。

 。ń庹f:學習詩歌不能只以讀懂意思為終極目標,要能夠欣賞品味其語言的精妙之處,做到 既可意會,又能言傳,通過口頭訓練切實提高學生感受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2)往 遷至藍關承任孫湘》一詩的頷聯與尾聯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 關馬不前”中的“橫”與“擁”能不能用其他詞語替換一下,看效果有何不同?

  頷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抒胸臆,抒發自己為革除弊事,不惜年過體 衰,而反遭貶遷的憤慨之情。而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則向侄孫傾吐凄 楚難言的苦衷和憤激之情。 可以將“橫”試著改為“阻”‘浮”“‘飄”“堆’等詞,但它 們都不能表達出“橫”字所體現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啊畵怼弊忠部梢愿 為“積”“壓”‘“蓋”等詞,也同樣表達不出“擁”字所賦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 意義。正是這兩個詞語的恰當運用,使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因遠離家鄉、路途艱險而無限的 沉痛與悵惆。

 。ń庹f:在同一首詩中各句話側重表達的感情是有區別的,要指導學生把握體會。用詞語替 換的方法體會詩歌遣字用詞的技巧。) (3)《別云間》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為抗清而死 的決心和意志?

  有“泉路”“毅魄”“靈旗”幾個詞語。其意義都與‘死后”有關,不過沒有絲毫的畏懼, 更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抗清事業的悔恨,而是充滿了戰斗的豪情、英雄的氣概。

  四、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完成了背誦,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 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獲。課下希望同學們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搜集唐代田園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的作品各一首。

  2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 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睂⑵渑c《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作比較閱讀,看它是從什么角度 來抨擊時政的?

  3比較閱讀《別云間》和《梅嶺三章》(其一),及抗日將領吉鴻昌的絕筆詩:“恨不抗日 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看三者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設計

  李白有一首《靜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边@是一首思鄉詩,古詩詞中有很多是用來表達思念之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兩首寫對家人思念的宋詞:蘇武的《水調歌頭》和李清照的《醉花明》。

  (解說:由李白的詩歌導入  ,自然地由詩歌的學習過渡為對詞的學習,并明確了兩首詞的主 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解題

  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于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 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泥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 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 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8放派的代表人物。詞都有詞牌,規定著詞作的句數、字數 及音律。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字、詞障礙。

  (2)讀小序了解寫作背景,結

  合注釋弄清詞作大意,看其上閻與下閩表達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ń庹f:在老師指導、講析之前完成自主閱讀,為下面的研讀作好準備。)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

  中秋佳節,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 —“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 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 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解說:對作品從整體與細節上做分析評價,切實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風格。)

  (2)《醉花陰》是一首懷人詩,但字面上卻未出現一個如“思”“憶”“盼”之類的詞語. 只在結尾點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痹~作是借助哪些內容傳達出了孤 單與懷念這一主題的?

  天氣的沉悶難受,白晝的漫長難消,夜半的涼透驚覺,這一切又恰逢重陽佳節,熱鬧喧騰的 節日氣氛更增添了女詞人的寂寞惆悵,此情此景正如李清照在另一首詞中所說的:“不如向 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秉S昏時節,東籬之下,再多的清酒,再香的菊花,都難以慰藉這位 形影相吊的少婦。即使是折一枝菊花吧,“將以遺所思”,而“路遠莫致之”。結尾三句真 實地寫出了“為伊消得人推悴”的狀況,相思之傷人正如西風吹落花。詞句寫盡了對丈夫的 深沉思念,滿懷的離愁寫得含蓄深婉。

 。ń庹f:學習詞作中借環境烘托與人物行動來渲染、暗示心理的寫法。)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找出《水調歌頭》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 度?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 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 里共蟬娟!弊髡咴谠~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對親人的思念 之情無法排遣而向青天發難,進而自慰、釋然,語氣愈加曠達,感情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天下 之人的美好祝愿,對生活的信心也更堅定。

 。ń庹f:詞風的豪放正是作者為人曠達的表現,“文如其人”,通過作品風格了解作者品 性。) (2)對《醉花陰》首句中“薄霧濃云”的意思有兩種理解,有人認為是寫天 氣,“霧”與“云”都是天空中真實存在的;有人說“霧”與“云”

  實際是寫焚香而生的煙氣。你同意哪種說法,談一談自己的理由。

 。ń庹f: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教師不用統一的觀點作限制。)

  四、布置作業 

  1.蘇軾雖是豪放派詞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約柔美的。將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 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作比較閱讀。

  2.唐代金昌緒的《春怨》也寫相思:“打起黃草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 西。”它寫相思的方式與《醉花陰》有何不同?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6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詩人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表白了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

  《別云間》是詩人在故鄉被清兵追捕時所作的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全詩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決心,表現了詩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忱。

  《水調歌頭》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以奇特的想象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陰》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過對閨中環境和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孤獨寂寞之感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無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題破山寺后禪院》以由外入內的游寺的路線貫穿全詩。首聯從“入古寺”“見高林”寫起,點明游寺的時間,烘托幽深的氣氛,頷聯寫踏竹徑,到進禪房,抓住山寺獨特的景物,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頸聯點明全詩主旨,種種景物的描寫,都是圍繞“潭影空人心”層層鋪墊;尾聯以鐘磬音響輕輕回蕩,烘托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個幽靜、高遠的境界。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首聯:直言獲罪被貶原因。“朝奏”與“夕貶”相呼應,表明意外獲罪之迷。“路八千”由貶謫之遠,說明獲罪之重。頷聯:表明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顧惜衰朽殘年的勇氣,言詞之中充滿著對因忠而得禍的怨憤之情。頸聯: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國事,情悲且壯,進一步抒發非罪遠謫的不平。尾聯:對遠道而來的侄孫韓湘交代后事,情調凄楚、心緒沉痛,蘊含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憤激情懷。

  《別云間》全詩緣事抒情。敘事上,由遠及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首聯:寫自己抗清的經歷和現在的遭遇。頷聯:作者將個人的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表達了對清軍入侵中原的強烈義憤和對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慮。頸聯:表明詩人就義之前的思鄉之情。尾聯: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斗志和對抗清事業的必勝信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按問“天”一一問“月”一一問“人生”的思路,層層遞進。

  詞前小序,敘述作詞的原因,領起全篇。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刻畫了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表達了作者的豁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醉花陰》這首詞上片開頭寫節日的無聊與閑愁,一個“愁”字奠定全詞基調。后二句寫佳節重陽的夜晚。一句“涼初透”,給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寫獨自對酒賞菊以及內心的愁緒。開頭二句似乎寫得閑雅灑脫,良辰美景自得其樂,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個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涼意境!澳馈笔峭回6鴣,三個句子三個層次,不消魂承上逆轉,引出下句“西風”,使重陽佳節帶上蕭索的凄涼;最后推出“人比黃花瘦”的警句來,是重陽“愁”的歸結!笆荨笔侨~詞眼,主題所在。全詞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離別之苦。

  三、參考譯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鳥自由地歡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讓人心地空靈。萬物的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爾傳來鐘磐的余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諫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剛呈送到皇宮,傍晚就傳來獲罪的消息而被貶潮州。既然決心為圣明的君主興利除弊,又怎么能夠顧惜自己的衰朽殘年。巍巍秦嶺云海茫茫,身家何處是歸宿?皚皚白雪擁堵藍關,馬兒都裹步不前。賢任孫從遠方來,念你孝心一片,就勞你到那瘴癘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別云間》

  抗清斗爭已經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敵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淪陷,雙眼熱淚不斷,天地遼闊,可何處能訴說心中的悲憤!毀家紓難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鐵蹄下的父老鄉親。待到魂魄歸來故土的那一天,重舉抗清的大旗與敵人決一死戰。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何時出現的呢?端起酒杯仰問上蒼。(又)不知天上的宮殿樓臺,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駕風前去,又怕瓊樓玉宇的極高處,(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況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間(痛快)呢!月亮轉過朱閣,低照著美麗的窗戶,照著不眠的詩人。不應有什么怨恨,(但它)為什么總是趕在(我)離別親人的時候露著圓臉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歡離合,月亮總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難以圓滿。只求親人平安,千萬里之外共賞此美月吧。

  《醉花陰》

  漫長的白天難以挨過,銅香爐里的香料逐漸燃盡。重陽佳節又到了,碧紗櫥中夜半時,玉枕冰涼透骨。傍晚在東籬下飲酒賞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無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風吹卷竹簾,賞花人比菊花還顯得單薄清瘦。

  四、詩詞簡析

  《題破山寺后禪院》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后,游歷虞山破山寺時寫的一首山水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肮潘隆薄案吡帧蓖怀隽似粕剿碌挠难藕蛯庫o。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贊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皭偂保萌鐒釉~,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這首詩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語言簡潔明凈,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本詩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疏勸阻,因此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行至藍田關(今陜西省藍田縣)時,寫下這首詩給侄孫韓湘!耙环獬嗑胖卮,夕貶潮州路八千。”寫作者上疏諫阻迎佛骨被貶滴一事!俺迸c“夕”相對,極言獲罪之速!奥钒饲А毖赃h赴潮州路途的艱難困苦,滿腔無事而遭放逐的悲憤。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寫為“除弊事”,“衰朽”“殘年”在所不惜了,雖遭沉重打擊,但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信念卻沒有絲毫改變。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毖矍案呱骄䦷X,云霧茫茫,雪擁藍關。身家何處是歸宿?瞻念前途,不由得觸動了詩人的百結愁腸。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寫囑托侄孫準備到那瘴癘猖獗的蠻荒之地,為自己收拾骨骸,流露出作者暮年遭貶的哀傷心緒。

  《別云間》

  云間,是作者的家鄉。這首詩就作于他在云間被捕時。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睂懽约簠⒓涌骨迤鹆x已經整整三年;而今壯志未酬卻身陷敵手的經歷。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飽含血淚,悲壯淋漓。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作者已抱定必死的決心,放心不下的只是正在遭受清兵蹂躪的父老鄉親。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等到魂魄歸來的那一天,詩人要重掌抗清的大旗繼續同敵人戰斗,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戰斗精神。

  《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太守任期中寫的。當時王安石當政,作者在政治上遭到壓抑,所以詞中頗有消極傷感的情緒。但他畢竟有著曠達的胸襟,對人生哲理的探討中達到了自我解脫。

  上闋寫“歡飲賞月”時生發的奇想。為了解除自身的寂寞,作者在中秋把酒賞月時一邊舉著酒杯,一邊詢問青天,想象著“天上宮闋”這一夜的情景,并忽發“升天”奇想。但他想到月宮的高寒,想到在凄清的月宮中起舞也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又感到天上又怎么能比得上人世間生活的溫馨美好呢!“何似在人間”,一句飽含著對人間生活的摯愛之情。

  下闋寫“無眠”時的思親之情,并生發對人生哲理的探求。當月兒轉到朱閣的這一面,低低的照著綺戶時,作者已經在“無眠”中幾乎度過了一整夜,月圓而親人不能團聚在一起,他望月而生的離愁別緒顯得更濃了。然而他能寬慰自己:不能怨恨月亮總是在我遠離親人、思念親人的時候露出圓臉,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圓滿的,還是面對現實,通過嬋娟月色來傳達一種平安的祝福,并且一同忘卻憂愁,共享這良辰美景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釋懷后流露的豪爽曠達之情。

  《醉花陰》

  這首《醉花陰》寫于作者南渡之前,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上闋描寫寂寞無聊的生活!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訴說長日無聊,從香消見晝長!俺钣罆儭比质惆l了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惆悵!凹压澯种仃,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畤@季節變化迅速,光陰荏苒。下闋抒寫離情別緒。“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寫傍晚在庭院中飲酒賞菊,菊花淡淡飄香!澳啦幌辏熅砦黠L,人比黃花瘦”。寫盡管把酒對菊,人的幽怨難消。從人比菊瘦可見幽怨的深劇。

  第 1 2 頁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 篇7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一首比較深刻的政治抒情詩,詩人把朝廷的腐敗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起來寫,表白了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氣。

  《別云間》是詩人在故鄉被清兵追捕時所作的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全詩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破國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決心,表現了詩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熾熱的愛國熱忱。

  《水調歌頭》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以奇特的想象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陰》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過對閨中環境和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孤獨寂寞之感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無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題破山寺后禪院》以由外入內的游寺的路線貫穿全詩。首聯從“入古寺”“見高林”寫起,點明游寺的時間,烘托幽深的氣氛,頷聯寫踏竹徑,到進禪房,抓住山寺獨特的景物,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頸聯點明全詩主旨,種種景物的描寫,都是圍繞“潭影空人心”層層鋪墊;尾聯以鐘磬音響輕輕回蕩,烘托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個幽靜、高遠的境界。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首聯:直言獲罪被貶原因!俺唷迸c“夕貶”相呼應,表明意外獲罪之迷。“路八千”由貶謫之遠,說明獲罪之重。頷聯:表明自己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顧惜衰朽殘年的勇氣,言詞之中充滿著對因忠而得禍的怨憤之情。頸聯: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國事,情悲且壯,進一步抒發非罪遠謫的不平。尾聯:對遠道而來的侄孫韓湘交代后事,情調凄楚、心緒沉痛,蘊含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憤激情懷。

  《別云間》全詩緣事抒情。敘事上,由遠及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首聯:寫自己抗清的經歷和現在的遭遇。頷聯:作者將個人的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表達了對清軍入侵中原的強烈義憤和對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慮。頸聯:表明詩人就義之前的思鄉之情。尾聯: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斗志和對抗清事業的必勝信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按問“天”一一問“月”一一問“人生”的思路,層層遞進。

  詞前小序,敘述作詞的原因,領起全篇。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刻畫了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表達了作者的豁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醉花陰》這首詞上片開頭寫節日的無聊與閑愁,一個“愁”字奠定全詞基調。后二句寫佳節重陽的夜晚。一句“涼初透”,給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寫獨自對酒賞菊以及內心的愁緒。開頭二句似乎寫得閑雅灑脫,良辰美景自得其樂,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個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涼意境!澳馈笔峭回6鴣,三個句子三個層次,不消魂承上逆轉,引出下句“西風”,使重陽佳節帶上蕭索的凄涼;最后推出“人比黃花瘦”的警句來,是重陽“愁”的歸結。“瘦”是全詞詞眼,主題所在。全詞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離別之苦。

  三、參考譯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鳥自由地歡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讓人心地空靈。萬物的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爾傳來鐘磐的余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諫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剛呈送到皇宮,傍晚就傳來獲罪的消息而被貶潮州。既然決心為圣明的君主興利除弊,又怎么能夠顧惜自己的衰朽殘年。巍巍秦嶺云海茫茫,身家何處是歸宿?皚皚白雪擁堵藍關,馬兒都裹步不前。賢任孫從遠方來,念你孝心一片,就勞你到那瘴癘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別云間》

  抗清斗爭已經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敵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淪陷,雙眼熱淚不斷,天地遼闊,可何處能訴說心中的悲憤!毀家紓難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鐵蹄下的父老鄉親。待到魂魄歸來故土的那一天,重舉抗清的大旗與敵人決一死戰。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何時出現的呢?端起酒杯仰問上蒼。(又)不知天上的宮殿樓臺,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駕風前去,又怕瓊樓玉宇的極高處,(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況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間(痛快)呢!月亮轉過朱閣,低照著美麗的窗戶,照著不眠的詩人。不應有什么怨恨,(但它)為什么總是趕在(我)離別親人的時候露著圓臉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歡離合,月亮總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難以圓滿。只求親人平安,千萬里之外共賞此美月吧。

  《醉花陰》

  漫長的白天難以挨過,銅香爐里的香料逐漸燃盡。重陽佳節又到了,碧紗櫥中夜半時,玉枕冰涼透骨。傍晚在東籬下飲酒賞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無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風吹卷竹簾,賞花人比菊花還顯得單薄清瘦。

  四、詩詞簡析

  《題破山寺后禪院》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后,游歷虞山破山寺時寫的一首山水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贊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皭偂保萌鐒釉~,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鐘馨音響輕輕回蕩,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這首詩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語言簡潔明凈,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本詩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疏勸阻,因此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行至藍田關(今陜西省藍田縣)時,寫下這首詩給侄孫韓湘。“一封朝奏九重大,夕貶潮州路八千!睂懽髡呱鲜柚G阻迎佛骨被貶滴一事!俺迸c“夕”相對,極言獲罪之速!奥钒饲А毖赃h赴潮州路途的艱難困苦,滿腔無事而遭放逐的悲憤。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寫為“除弊事”,“衰朽”“殘年”在所不惜了,雖遭沉重打擊,但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信念卻沒有絲毫改變。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毖矍案呱骄䦷X,云霧茫茫,雪擁藍關。身家何處是歸宿?瞻念前途,不由得觸動了詩人的百結愁腸。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睂憞谕兄秾O準備到那瘴癘猖獗的蠻荒之地,為自己收拾骨骸,流露出作者暮年遭貶的哀傷心緒。

  《別云間》

  云間,是作者的家鄉。這首詩就作于他在云間被捕時。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寫自己參加抗清起義已經整整三年;而今壯志未酬卻身陷敵手的經歷。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飽含血淚,悲壯淋漓。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弊髡咭驯Фū厮赖臎Q心,放心不下的只是正在遭受清兵蹂躪的父老鄉親。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钡鹊交昶菤w來的那一天,詩人要重掌抗清的大旗繼續同敵人戰斗,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戰斗精神。

  《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太守任期中寫的。當時王安石當政,作者在政治上遭到壓抑,所以詞中頗有消極傷感的情緒。但他畢竟有著曠達的胸襟,對人生哲理的探討中達到了自我解脫。

  上闋寫“歡飲賞月”時生發的奇想。為了解除自身的寂寞,作者在中秋把酒賞月時一邊舉著酒杯,一邊詢問青天,想象著“天上宮闋”這一夜的情景,并忽發“升天”奇想。但他想到月宮的高寒,想到在凄清的月宮中起舞也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又感到天上又怎么能比得上人世間生活的溫馨美好呢!“何似在人間”,一句飽含著對人間生活的摯愛之情。

  下闋寫“無眠”時的思親之情,并生發對人生哲理的探求。當月兒轉到朱閣的這一面,低低的照著綺戶時,作者已經在“無眠”中幾乎度過了一整夜,月圓而親人不能團聚在一起,他望月而生的離愁別緒顯得更濃了。然而他能寬慰自己:不能怨恨月亮總是在我遠離親人、思念親人的時候露出圓臉,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圓滿的,還是面對現實,通過嬋娟月色來傳達一種平安的祝福,并且一同忘卻憂愁,共享這良辰美景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釋懷后流露的豪爽曠達之情。

  《醉花陰》

  這首《醉花陰》寫于作者南渡之前,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上闋描寫寂寞無聊的生活!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訴說長日無聊,從香消見晝長!俺钣罆儭比质惆l了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惆悵!凹压澯种仃枺裾砑啅N,半夜涼初透”?畤@季節變化迅速,光陰荏苒。下闋抒寫離情別緒!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寫傍晚在庭院中飲酒賞菊,菊花淡淡飄香。“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盡管把酒對菊,人的幽怨難消。從人比菊瘦可見幽怨的深劇。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按下列順序操作:一讀識字通詞, 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共鳴。

  2.詞語替換法用一些意義相近的詞替換原字,比較表達效果,體會作者遣詞用字的高妙。

  3.討論釋疑法多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4比較閱讀法適當引入相關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5.改寫法將詩歌改寫成現代散文,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合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 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體設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用投影方式介紹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古詩,F在我們就組織一次古詩接力背誦,一名同學背 出上句,其他同學以搶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詩,要求準確無誤,看誰背得最多,接得最 快。占5分鐘 (解說:初二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以接力背誦的形式導入  新課,喚 起他們對所學篇目的回憶,并激發其“溫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競 爭氣氛。)

  二、解題

  1.《題破山寺后禪院》。

  作者介紹:常建,唐代田園詩人。其作品往往通過對田園景色的描繪,表現對大自然秀麗風 光的熱愛和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歌頌隱逸生活,抒發閑情逸致,有時流露出對污 濁官場的厭惡。藝術風格上樸素真切,清新自然,詩情畫意,渾然一體。本詩是常建的代表 作。

  2.《別云間》。

  作者介紹: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愛國作家、抗清將領。明代末年,在階級矛盾和民 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出現了一批愛國作家,他們組織了既是文學團體又是政治團體的文 社,如“復社”“幾社’等。他們積極參加抗清斗爭,并寫出了一些內容充實、慷慨激昂, 閃爍著強烈民族精神的光輝詩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歲參加抗清活動,隨“幾 社”領袖陳子龍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他的詩文充滿了濃烈 的戰斗生活氣息,表現了抗清的決心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風格悲壯激越。其代表作除 《別云間》外,還有哀悼陳子龍的長詩《細林夜哭》和散文《獄中上母書》。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2)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停頓,流暢朗讀。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 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解說:先查工具書或參照注釋弄清字詞的讀音、意義,掃清朗讀障礙,再指導學生根據句 子的意義劃分節奏,總結五律、七律的停頓規律。)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題破山寺后禪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 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徑、禪房、花木、山水,可謂步步有 景。這些景物都幽雅、寧靜、安閑,即使有鳥兒的歡騰、鐘籌的聲響,也只是以動村靜,更 增添了一份肅穆與淡然之氣。使人讀后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凈地,心中雜念、浮躁消 失殆盡,不禁沉醉于這樣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ń庹f: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 讀價值。改寫并不等于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 湘》一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唐憲宗崇尚佛學,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人宮供奉,致使文武百官不務正業,為瞻仰佛骨,大肆 施舍而奔波,形成時弊。昏庸的統治者不辨賢佞,對敢于直言阻諫的韓愈幾欲定為死罪。本 詩即反映了當朝者面后腐敗、荒廢朝政、誤國殃民的黑暗現實。

 。ń庹f:貫徹讀思結合的教學原則,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3)《別云間》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以表達抗清的斗志為主要基調,同時也含有對江山為外族侵略的悲憤,面對死亡的無懼 無悔,對故土的眷戀,人雖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堅定信念。

 。ń庹f: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 應多加肯定、鼓勵。)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題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徑通幽處,排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佳句,你認 為它好在哪里?“山光悅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悅”“空”該如何理解? “曲徑”一 句,寫出了禪房的位置及環境,彎彎曲曲的小路將人們引向一個幽靜的去處,那就是在繁花 簇擁中,高木掩映下的禪房。詩句的妙處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確定 的,它們只是點出了景物的主要特點,而小路究竟是彎曲成什么樣子,后禪院幽靜到何種程 度,深僻成何種境界,則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答案了。詩句留給讀者無限暇想的空間, 讀者會身不由己地進人這個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來的“無我之境”成為“有我 之境”,讀者的心靈也受到這種清靈幽深環境的吸引與凈化,“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 我也如是”,人與自然成為和諧的一體。因為一個心存雜念的人是不配進入這種畫面的。詩 句既給人美妙的想像、愉悅的感受,又給人心靈的凈化與升華,而且這一切全在不動聲色之 中進行,這便是其超人之處了。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悅”與“空”都是 使動用法, 應理解為“使……歡 悅”“使……消除”否則整句詩歌的意義將無法把握。

 。ń庹f:學習詩歌不能只以讀懂意思為終極目標,要能夠欣賞品味其語言的精妙之處,做到 既可意會,又能言傳,通過口頭訓練切實提高學生感受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2)往 遷至藍關承任孫湘》一詩的頷聯與尾聯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 關馬不前”中的“橫”與“擁”能不能用其他詞語替換一下,看效果有何不同?

  頷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抒胸臆,抒發自己為革除弊事,不惜年過體 衰,而反遭貶遷的憤慨之情。而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則向侄孫傾吐凄 楚難言的苦衷和憤激之情。 可以將“橫”試著改為“阻”‘浮”“‘飄”“堆’等詞,但它 們都不能表達出“橫”字所體現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啊畵怼弊忠部梢愿 為“積”“壓”‘“蓋”等詞,也同樣表達不出“擁”字所賦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 意義。正是這兩個詞語的恰當運用,使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因遠離家鄉、路途艱險而無限的 沉痛與悵惆。

 。ń庹f:在同一首詩中各句話側重表達的感情是有區別的,要指導學生把握體會。用詞語替 換的方法體會詩歌遣字用詞的技巧。) (3)《別云間》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為抗清而死 的決心和意志?

  有“泉路”“毅魄”“靈旗”幾個詞語。其意義都與‘死后”有關,不過沒有絲毫的畏懼, 更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抗清事業的悔恨,而是充滿了戰斗的豪情、英雄的氣概。

  四、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完成了背誦,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 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獲。課下希望同學們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搜集唐代田園派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的作品各一首。

  2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 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睂⑵渑c《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作比較閱讀,看它是從什么角度 來抨擊時政的?

  3比較閱讀《別云間》和《梅嶺三章》(其一),及抗日將領吉鴻昌的絕筆詩:“恨不抗日 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看三者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設計

  李白有一首《靜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這是一首思鄉詩,古詩詞中有很多是用來表達思念之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兩首寫對家人思念的宋詞:蘇武的《水調歌頭》和李清照的《醉花明》。

  (解說:由李白的詩歌導入  ,自然地由詩歌的學習過渡為對詞的學習,并明確了兩首詞的主 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解題

  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于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 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泥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 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 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8放派的代表人物。詞都有詞牌,規定著詞作的句數、字數 及音律。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字、詞障礙。

 。2)讀小序了解寫作背景,結

  合注釋弄清詞作大意,看其上閻與下閩表達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ń庹f:在老師指導、講析之前完成自主閱讀,為下面的研讀作好準備。)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

  中秋佳節,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 —“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 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鞍丫啤薄皻w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 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ń庹f:對作品從整體與細節上做分析評價,切實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風格。)

  (2)《醉花陰》是一首懷人詩,但字面上卻未出現一個如“思”“憶”“盼”之類的詞語. 只在結尾點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痹~作是借助哪些內容傳達出了孤 單與懷念這一主題的?

  天氣的沉悶難受,白晝的漫長難消,夜半的涼透驚覺,這一切又恰逢重陽佳節,熱鬧喧騰的 節日氣氛更增添了女詞人的寂寞惆悵,此情此景正如李清照在另一首詞中所說的:“不如向 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秉S昏時節,東籬之下,再多的清酒,再香的菊花,都難以慰藉這位 形影相吊的少婦。即使是折一枝菊花吧,“將以遺所思”,而“路遠莫致之”。結尾三句真 實地寫出了“為伊消得人推悴”的狀況,相思之傷人正如西風吹落花。詞句寫盡了對丈夫的 深沉思念,滿懷的離愁寫得含蓄深婉。

 。ń庹f:學習詞作中借環境烘托與人物行動來渲染、暗示心理的寫法。)

  3.欣賞品味及課堂訓練。

  1)找出《水調歌頭》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 度?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 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 里共蟬娟!弊髡咴谠~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對親人的思念 之情無法排遣而向青天發難,進而自慰、釋然,語氣愈加曠達,感情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天下 之人的美好祝愿,對生活的信心也更堅定。

 。ń庹f:詞風的豪放正是作者為人曠達的表現,“文如其人”,通過作品風格了解作者品 性。) (2)對《醉花陰》首句中“薄霧濃云”的意思有兩種理解,有人認為是寫天 氣,“霧”與“云”都是天空中真實存在的;有人說“霧”與“云”

  實際是寫焚香而生的煙氣。你同意哪種說法,談一談自己的理由。

 。ń庹f: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教師不用統一的觀點作限制。)

  四、布置作業 

  1.蘇軾雖是豪放派詞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約柔美的。將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 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作比較閱讀。

  2.唐代金昌緒的《春怨》也寫相思:“打起黃草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 西!彼鼘懴嗨嫉姆绞脚c《醉花陰》有何不同?

七年級上冊《題破山寺后禪院》復習指南(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別云間》《醉花陰》《水調歌頭》(精選17篇)

    語默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 《題破山寺后禪院》詩歌閱讀的答案

    理解既是閱讀的目的又是閱讀能力的指標。通過理解不僅可以建構課文的意義表征,還可以檢驗閱讀的效果。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這篇題破山寺后禪院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題破山寺后禪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

  • 題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

  • 題破山寺后禪院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 《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詞五首 教學設計

    詩詞五首 教學設計示例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訓練點1.理解詩意、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2.背誦全部詩歌。3.品味精妙的語言。4.學習詩詞在內容、形式上的特點。(二)能力訓練點培養誦讀能力,欣賞能力。...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等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等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等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等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 《詩詞五首》:《題破山寺后禪院》《別云間》《醉花陰》《水調歌頭》

    語默 教學目的 1.借誦讀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景致和所抒發的感情。 2.了解各篇寫作的背景,深切體會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詩詞。 2.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

  • 題破山寺后禪院

    桑秀仙一、教學目的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3、德育: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4、重點目標:背誦此詩。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二、教學過程(一)查上首詩的默寫。...

  •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描述種子的結構。2、描述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教學重點:1、描述種子的結構。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教學難點:1、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活動。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 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2教學設計(通用2篇)

    module 6 an invitation to the cinemaunit2 let’s go to the cinema on friday?teaching aims :語言知識目標:語法;1.用在時間前的介詞in. 地點前的介詞at.2.where is ------? it’s at/in-----.when is-------? it’s in/on----....

  •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蟬和貝殼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寓言四則》教案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影片免费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 |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 | 亚州国产|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 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乱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郎 |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免费yy | 国产美女视频免费观看网址 |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费 | 欧美69视频| 18禁止黄片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 |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知道 | 免费观看电视在线高清视频大全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 中文字日产乱码六区中国有限公司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1区 |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白浆 |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内精品视频666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福利 | 小四郎av | 欧美一级做a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一再猛点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97在线成人自拍视频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