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走一步 再走一步》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精選2篇)
第2課《走一步 再走一步》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 篇1
第2課《走一步 再走一步》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使我們從中體會到人生的經驗。作者生動細致地敘述了我小時候冒險脫險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將困難化整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它。
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要能理解清全文冒險脫險的情節,畫出文末的主旨句,進而理解全文的中心。其次要細心品味作者細致生動的描寫,從中吸取語言養料,提高表達水平。還要把自己當作亨特,去“親臨親歷”,從亨特的脫險經歷中得到寶貴的啟示,學會戰勝生活中的困難。
[典題例析]
例題:品讀下面語句,簡析其表達效果。
1、 我聽見有人在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2、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解析:第1題考表達效果的理解分析,第2題考對全文主旨的理解。
參考答案:
1、聽見有人啜泣,竟然不知道是誰。最后才發現是自己。可見,“我”當時已經被嚇傻了。這句心理描寫,生動傳神,既有點夸張,又很符合當時的情景,充滿了童真童趣。
2、這句話用議論的方式點明全文的主旨,通過亨特的體驗,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將困難化整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它。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選擇題。
1、以下帶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訓誡(jiè) 聳立(sǒng) 迂回(xū)
b、啜泣(zhuì) 納罕(hǎn) 嶙峋(lín xún)
c、屹立(yì) 屢次(lěi) 頭昏目眩(xuàn)
d、蕭瑟(sè) 頭顱(lú)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詞語或帶點的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訓誡:告誡、教導 嶙峋:形容人很瘦
b、頭昏目眩:眼睛昏亂 小心翼翼:翅膀
c、啜泣:哭泣 納罕:驚奇、詫異
d、迂回:迂腐 凝視:長久地望著
3、以下句子中屬于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一項是 ( )
a、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c、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d、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
二、填空題。
4、注意下列句子中對話的引用方式,在方格內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1) “嗨!”內德說□“我們很久沒爬懸崖了。”
(2) “我們現在就去爬吧!”有個孩子叫道□
(3) 媽媽說□“快去快回來。”
5、下面各句中都有一個錯別字,請在這個字下面劃橫線,并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
(1)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喪氣時,我提醒自己……。 ( )
(2)我聽見有人輟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 )
(3)我驚奇而自毫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 )
(4)暮色倉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 )
6、在下列句子的括號里填入適合的量詞。
(1)我們最后來到一( )空地。
(2)我們就朝一( )懸崖飛跑而去。
(3)那是費城七月里一( )悶熱的日子。
(4)我們打算從崖頂沿著一( )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三、造句。
7、高不可攀:
8、小心翼翼:
四、簡答。
9、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義?
10、請用“我喜歡……因為……”的句式,摘出你喜歡的語句,并簡說喜歡的原因。
訓練二
一、 閱讀課文最后三段,回答如下問題。
1、 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灰心喪氣
著眼
2、找出描寫“我”下山時心理變化的詞語,將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說明其作用。
作用:
3、當我最后爬下了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后,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會兒,然后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答: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這個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為什么?
答:
5、請找出能表現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
6、對文中父親的教育方法你贊成還是反對?請說出你的理由。
答:
《走一步,再走一步》訓練一
1、d 2、c 3、d 4、(1),(2)。(3):5、(1)灰(2)啜(3)豪(4)蒼6、(1)片(2)座(3)個(4)條7、(略)8、(略)9、《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爸爸對我的勸告,是我脫險的行動過程,也是我的人生感悟,說明要向困難挑戰,才會戰勝困難。以此為題有形象性、動態感,并點明了文章的主題。10、(略)《走一步,再走一步》訓練二
1、從某方面觀察考慮 2、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產生成就感 作用:這個詞具體而詳盡地表現了我由害怕困難到增強信心到戰勝困難的全過程,描寫具體細致。 3、先“啜泣一會兒”是寫作者被自己的行動感動了,對自己敢下懸崖,感到有點兒害怕,又感到十分高興。最后,為自己產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動。4、“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寫我不敢大膽邁步。這個詞表現了我的膽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處不合愿意,表達效果不好。6、(略)
第2課《走一步 再走一步》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 篇2
東廬中學七年級(上)語文講學稿
再走一步課型:新授時間:2003/9/4
審核:初一語文組
1.學會復述故事,了解記敘文的有關知識,并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2.學會多種閱讀方式,感知文章內容與主旨,并從中獲取有益的人生啟示。
3.展開多角度閱讀,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的能力。
學習重點:目標1、2
學習難點:目標3
學習安排:兩課時
學習指導:本文是篇敘議結合的文章,宜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結合議論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閱讀,同學們可以從父親、“我”、“杰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們的做法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上音,并把整個詞語讀幾遍。
迂( )回 啜( )泣 納罕( )
瘦骨嶙峋( )( ) 頭暈目眩( )
(2)用楷書把下列的詞語工整,規范的寫一遍,力求美觀。
訓誡 聳立 迂回 凝視 納罕
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結合文下注釋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詞語的意思,并至少選擇其中五個來造句或寫段話。
2.認真閱讀課文,嘗試著用自己的話把“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敘述出來。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正確無誤。同時想一想,作者想通過這次經歷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學習·研討
1.導入 。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1)默讀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點、五分鐘左右完成。
(2)復述要抓住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要求表述連貫。
(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的內容。
3.朗讀訓練,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4.探究文章主旨。
(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標題“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么意思?
(2)當“我”畏懼、不敢下崖的時候,父親鼓勵“我”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3)作者在這次難忘的經歷后,有什么深刻的感悟?這當中有什么生活哲理?
5.多角度閱讀。
提示: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主旨外,還可以多角度閱讀,這樣讀就不至于往一個方向去想,能讀的有創意,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如何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于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請從父親、“我”、“杰利”、“四個孩子”,某一情節,某一句話等方面各擺出一個問題,思考并合作解答。
示例:
①.石架約七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的多、簡單的多,父親為什么不這樣做?
②.在父親的指導、鼓勵下,“我”終于成功的脫離了“險境”,這給你什么啟發呢?
③.請結合文章內容評價一下“杰利”和其他“四個孩子”。
④.為什么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巖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的要死呢?
⑤.末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我要到達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么又說“前途茫茫”呢?
⑥.賞讀課文:
選擇文中最喜歡、最欣賞的一段或幾處文字,多讀幾遍,想一想,悟一悟。
三.鞏固·練習
1.檢查“讀一讀,寫一寫”的內容。
2.在下列的情境中,你將如何做呢?請大膽的說出來。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3.讀一讀自讀課本《翻過那座山》的第二課《詩兩首》,想一想作者的人生感悟對你有什么啟發?還可以選擇詩中的一些經典句記一記。
4.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么經驗教訓?請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要敘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