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精選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篇1
第十七課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導學目標
1.理解和體驗故事情節(jié),感悟和思考人生哲理。
2.圈點和勾畫重點詞句,體會詞句的表達作用。
3.初步掌握記敘文的有關(guān)知識。
自主預習
一、字詞積累
1.易寫錯的字
訓誡(jiè) 陡(d ǒu)峭 嶙(lín)峋
2.易讀錯的字
著(zhuó)眼納罕(hǎn)
3.重點詞語釋義
訓誡:告誡,教導。
嶙峋:形容人瘦削。
納罕:驚奇,詫異。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心驚肉跳: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
頭暈?zāi)垦#侯^腦發(fā)暈,眼睛昏花。
二、素材積累
1.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jīng)驗,我便能應(yīng)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2.關(guān)于“戰(zhàn)勝困難”的名言
(l)每人心中都應(yīng)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 ——羅蘭
(2)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拿破侖
(3)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 ——雨果
(4)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夫斯基
(5)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shè)下重重的障礙。——泰戈爾
(6)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 ——徐悲鴻
三、結(jié)構(gòu)思路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把握好記敘文的六要素,能幫助你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
時間:一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的一個小懸崖
人物:“我”,五個男孩,父親
起因:消暑納涼去爬懸崖
事件: 經(jīng)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結(jié)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課堂導學
【導學探究】
問題一 請復述作者兒時發(fā)生的這個故事。
問題二 圈點勾畫文中描寫“我”爬懸崖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有關(guān)詞句,并認真品讀,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這些詞句突出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試加以分析。
2.請概括一下“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探究 從課文內(nèi)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對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示?從全文來看,在寫法上你有哪些收獲?
【當堂達標】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訓誡( ) dǒu( )峭 yū( )回 嶙峋( )
啜( )泣 著( )眼 sǒn g( )立 納罕( )
2.下列詞語或加點字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訓誡:告誡、教導。嶙峋:形容人瘦削。
b.頭暈?zāi)垦#海ㄑ劬Γ┗杌āP⌒囊硪恚撼岚颉?/p>
c.迂回:遷腐。凝視:長久地望著。
d.啜泣:傷心地哭泣。納罕:驚奇,詫異。
3.注意下列句子中對話的引用方式,在方格內(nèi)填上恰當?shù)臉它c符號。
(1)“嗨!”內(nèi)德說□“我們很久沒有爬懸崖了。”
(2)“我們現(xiàn)在就去爬吧!”有個孩子叫道□
(3)父親意味深長地說□“好好努力,別辜負了我和你娘啊i"
4.七年級(l)班的同學正在舉辦“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辦”的討論會,也邀請你參加。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wù)。
(1)請你為本次活動擬一個主題語。
(2)生活中我們該怎樣面對困難呢?請?zhí)嵋粭l建議。
(3)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做呢?許多仁人志士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你能說出兩個這樣的名人故事嗎?
(4)下面是有關(guān)“困難”“逆境”的名人名言。請你從中選擇一則作為你的座右銘,并說說選擇這則名言的原因。
a.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于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人。¬茅以升
b.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狄更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d.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我選擇( ),理由是:
課后提高
一、積累運用
1.《過故人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農(nóng)家的勞動生活。
2.根據(jù)語境,仿照畫線句子,在橫線上填寫適當內(nèi)容。要求運用修辭方法,語言生動形象。新 課 標 第 一 網(wǎng)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沖它哭,它便沖著你哭;你沖它笑,它便沖著你笑。這恰如:悲觀的人,把挫折視為爛泥潭,一點點陷人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3一6題。
①一個普通少年有一天說了一句非常不普通的話,他說:“我某某某是為北大而生的。”
②父親聽后在心里暗自發(fā)笑。因為父親知道兒子的資質(zhì)并不算是出類拔萃的。雖如此,父親還是懂得不能傷害兒子的積極性,只好報以微笑首肯。
③少年繼而又道:“我以前的時間都是渾渾噩噩,全部浪費了。”
④見兒子說出這樣的一句話,父親有些驚訝了。父親很慎重地看了看兒子,又想了想兒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嘆。原來,兒子的一個好朋友轉(zhuǎn)到一所省重點中學去就讀了,回來后兩個人剛剛在一起聚了一次。
⑤看見兒子堅定的神色,父親覺得兒子仿佛一下子就長大了。
⑥其后的日子里,父親發(fā)現(xiàn)兒子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要錢總是買零食,如今卻買各類學習資料;以前要家長督促學習,現(xiàn)在卻要家長督促休息。而且,長時間堅持著。
⑦又一天,少年在餐桌上對父親說:“爸爸,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學習也是一種享受。”
⑧父親會心地笑了,很為兒子驕傲。因為父親知道,當一個人鎖定一個高目標,并愉快地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時,這個人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1.“驕傲”有褒義和貶義兩種感情色彩,寫兩個句子,分別把兩種感情色彩表達出來。
4.請用原文填空。
(l)第②段“如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這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這個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短文中父親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6.請寫兩句與文章主題有關(guān)的詩句或名言警句。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 篇2
教學目標:1.有創(chuàng)意地 閱讀課文并復述故事
2.學會思考,感悟日常生活中所寓含 的深刻哲理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嘗試,敢于冒險的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
5.體悟文中“化整為零,克服困難”的方法,增強自己征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教學難點: 多角度地思考同一現(xiàn)象,獲得不同的感悟和體驗
(一) 學生學習過程設(shè)計:
1:課前自學:(1)誦讀、勾畫、點評批注
(2)閱讀并了解本文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
2:課內(nèi)學習: (1)學生交流自學內(nèi)容:
字、詞的讀音、詞義;作者及背景
(2)學生獨學: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
a: 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b:“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nèi)ヅ郎搅四兀?/p>
c:“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d: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二) 教師活動設(shè)計:
1:課前準備: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對學生課堂上將要涉及的問題有充足的準備
2:課堂導學:(1)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并予以方法的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再讀課文,談?wù)勛约鹤x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三)學生對學、小組群學并交流:
1:探究性品味文中“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 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想想有什么作用?
(2) 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3) “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朗讀這三句話時重音放在哪 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4) 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chǎn)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5) 結(jié)合課文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2:教師讓學生交流學習答案,各小組展示學習效果。教師指導、補充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和不足。
(四) 教師指導學生獨學、對學及小組學:
1: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教師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作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yīng)視為正確的,關(guān)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杰利。有同學喜歡,也有同學不喜歡。教師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的
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針對性要強一些。
2: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吧“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教師指導: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yīng)該傾向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jīng)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jīng)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3)教師繼續(xù)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lǐng)悟文中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jié)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教師巡回聽取學生發(fā)言,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發(fā)言予以指導。然后各小組推選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五)小結(jié)與作業(yè):
(1)教師先讓學生談自己學完本文后的收獲。無論內(nèi)容、語言、結(jié)構(gòu)各方面都行。
(2)教師小結(jié):本文作者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聲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做人也好,做學問也罷,如果能像本文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將會閃現(xiàn)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zhì)量的人生。
(3)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給本文的故事設(shè)計一個新的結(jié)局。
提示:假如杰利沒找到我的親人
杰利在途中勸說伙伴門一起回來幫助“我”
杰利和父親始終沒有來
附:板書設(shè)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冒險 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脫險
啟示:感悟化整為零給人以戰(zhàn)勝艱險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