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牛》教案(通用6篇)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把握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解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體會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三、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中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度
一、導入:
有這樣一位小說家,從事創作半個世紀,其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從遠古冰河時代的北歐寫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具有史詩的宏大氣魄和優美奇特的風格。1944年,“由于他借著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閑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丹麥小說家約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說,不但被選入丹麥語文教材,還不時在廣播中朗誦,給無數心靈以感動、教育和啟迪。這就是《安恩與奶牛》,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復述故事內容。
2、在復述的基礎上,概括故事內容。
三、研讀課文,認識人物,理解主旨
1、讀這篇小說時,你對后面發生的事有沒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沒想到的?
故事結尾的出人意料
2、作為讀者,在謎底揭曉之前,我們很難想象得出安恩帶奶牛到集市上做什么來了,
來到市場進行牲口交易的人們更想不到,所以在安恩拒絕了眾多的買主之后,終于有人對此尋根究底,不斷追問。最后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很耐人尋味。請你談談他四句問話的思路。
“那么,它是已經賣了不成?”——已經賣出,所以不再理睬別人!笆菃?那么干嗎老站在這里?難道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既然不賣,為什么要來這里?“是你自己的奶牛嗎?”——有可能她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著),不能賣。
“難道你站在這里是為了拿大伙兒開心嗎?”——既然是你的,卻又不肯賣,實在不可思議!
總結:集市是做買賣的地方,買牛人對安恩帶著奶牛到集市卻不賣有很多猜測。他的話都是根據安恩的回答而問的,完全符合符合正常的思維。這四句話有理有據,義正詞嚴,擲地有聲,由猜測到質疑最后到憤怒,步步深入,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
3、那么被質疑、責難的安恩呢?她為什么堅持不賣奶牛?
學生結合具體內容談安恩和奶牛的感情。
小結: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
4、你喜歡安恩這一人物嗎?你覺得她是怎樣一位老人?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學生結合具體內容探討安恩勤勞、樸實、善良、富有愛心、熱愛生活的人物形象。
教師隨機點評小說運用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小結:人物形象及情節特點。
情感誦讀最后一段。(口頭創作誦讀腳本)
5、總結:
師:隨著我們對文章的解讀,安恩,這一平凡農婦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她勤勞、樸實、善良、富有愛心,她把奶牛當作自己的同類,帶著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泵滋m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過的.這句話,不正是對安恩形象的闡釋嗎?
6、引導深層思考:
課上到這兒,似乎該畫上句號了。但老師想請同學們進行再深一層的思考:從安恩身上,我們還能讀出點什么?舊衣破衫,老牛相伴,閑適安然,傳遞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探討。
我們更可讀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在里面,一種淡泊與坦然的生活態度。
四、聯讀《釘子戶傳奇》,比較兩位老人身上的相似點。
學生討論、比較二人相似點:
她們都并不富有,她們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堅持。
她們固執的外表下,是澄澈的心靈,她們在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樂。
她們簡單的愿望、本色的心靈引發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讓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梅斯菲爾德正是現實版的安恩。
五、總結:
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解疑的過程,最初讀這篇文章,我們心中滿是不解和驚奇,隨著我們的深入閱讀,一種溫暖溫馨的感覺逐漸升起,而且越來越濃,安恩,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們的心靈,我們被她感動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啟迪人生,升華靈魂。
六、拓展。扣單元主題,漫步文學經典人物畫廊,體會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親近文學的感情。
七、作業:
以“我對安恩說”為題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學習本文的感受。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2
一、說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七年級上冊是以生活內容為單元編排的 第一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栋捕骱湍膛!肥潜緦W期第一次選編進教材的一篇小說。主要是通過閱讀外國優秀短篇小說,進一步理解文學的價值發現真善美。
二 、說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教學建議”中“關于閱讀教學”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寫作”部分要求“能根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根據這些要求和建議,結合我校語文“讀寫結合”教研要求,我對第二課時制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明確安恩的性格特點,
2.學習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讀寫結合,運用 想象擴寫。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小說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學以致用,通過擴寫故事加深學生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難點:
1.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尤其是安恩的閃光點;
2.對故事發展的推斷能力。
四、說學情及學法
學會描寫,學會把人物寫生動,這應該是初一學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過對文本的深入細致的閱讀感受,體會表現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輝。通過擴寫,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以描寫人物的方法 。
五、說教法
精心設計幾個教學環節,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目的。結合本次教研課題所要突出的讀寫結合的特點,設計了“我讀我說”、“我善發現”、“我可想象”、“我的舞臺”等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耄
為突出教學重點,簡潔導入。明確本節學習目標。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抓住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這一點,先讓學生再次明確本文的主人公,然后自然導入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學習,同時進一步加深對安恩這一形象的認識。
【設計意圖】
復習回顧,由讀到說,有效導入,認識寫法,實現教學目標1、2,為實現目標3作準備。
(二)、自由讀小說結尾,說說你的感受。出示課件4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你能夠在行文中發現蛛絲馬跡嗎?
【設計意圖】
學習小說中伏筆的運用,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為擴寫故事作進一步的準備
(三)、出示課件5、6 小組討論交流,先說說,再寫寫
故事真相還原后,你會不會覺得意猶未盡:想知道安恩和奶牛的其他故事嗎?
安恩和奶牛來集市前的.生活情景會是怎樣的,安恩道出事情真相后,周圍人的反應會怎樣?注意要符合安恩的性格特點和故事的發展脈絡。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出示課件7
學生寫約10分鐘左右后,教師點名讓個別學生展示,其他同學評價,教師也做適當示范點評。
注意圍繞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剛才的寫作要求點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展示和評價的平臺,最大限度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堂是學生的舞臺這一點。
(五)、出示課件8布置作業
1. 課后將本節課所寫的片段再修改完善。準備抄到正式作文本上。
2. 搜集人與動物的故事,準備開故事會。
【設計意圖】
使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課內外結合,使學習過程更完美;再者,課外繼續關注人與動物,使關心、尊重動物的美好品質成為學生的良好素養。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方贪 篇3
【學習目標】
1.體會小說情節巧妙的設計。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
【學習重難點】
1.體會小說情節巧妙的設計。(重點)
2.把握本文的主旨。(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共處。這一堂課,讓我們繼續穿越時空,走進一百年前的丹麥小鎮希默蘭,一起去解讀一個給人無窮啟發的溫馨故事。
二、自主預習
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覺得安恩有欺騙大家的嫌疑嗎?
明確: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沒有賣牛的打算,和買牛人一再發生沖突是她根本沒想到的,所以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存心欺騙眾人。她一開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想干擾別人做生意;面對嘈雜喧鬧的集市、熙來攘往的人群,她不過是一個悠閑的旁觀者;對所有的買主,她拒絕的態度都很鮮明;最后真相大白,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情節設計
1.安恩把奶牛帶到集市上讓它與同類相聚,這樣的考慮合理嗎?
明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動物,她認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單,無奈之下想出這個辦法,這是一位農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2.小說結尾,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了解釋后,為什么沒有寫集市上人們的反應?
明確:這樣結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也許有人會恍然大悟,對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稱贊她的智慧;也許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為每個養牛人也要生存,何況安恩并不富裕;也許有人會想到安恩的仁愛如同天使,他們會敬仰這樣一位老奶奶;也許會引發一些人的思考……
(二)探究主題
一幕集市上引人矚目的奶牛風波結束了。引發無數人好奇心的謎底竟是如此簡單——安恩帶著奶牛來到集市僅僅是為了讓奶牛和同類相聚、散心。通過對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讀,請你談談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討論、明確:安恩和奶牛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對奶牛喜歡、愛護、憐惜、尊重,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當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來看待。她對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姿態,而是發自內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簡單的行動詮釋了人與動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也闡釋了作品的主題: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它們,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正如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三)寫作技巧
1.明暗兩線,并行結構。本文有兩條線索,安恩拒絕出售奶牛是明線,而奶牛自始至終的孤獨則是暗線,正是因為這一點,安恩的行為才會遭到眾人的誤解,情節才會跌宕起伏。
2.形象描寫,栩栩如生。運用了外貌描寫、細節描寫、對話描寫、動作描寫等多種描寫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態描寫,敘寫了安恩是個不太富裕,但自尊、勤儉、有高尚趣味、沉靜、安詳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還有對周圍環境的描寫,意在反襯安恩的沉靜和安詳。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對牛的描寫,從中可看出這是頭年老、美麗、健壯結實、甘于奉獻的好牛。文中通過買牛人和安恩的對話描寫等,寫出了安恩的態度是從謙恭到不屑,到堅定的拒絕。對于最后一個買牛人所提出的疑問,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對于猜測,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讓對方消氣。對于不滿,安恩感到憤怒和無助。的確,就此而言,安恩真是個善解人意的人。
3.層層設置懸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簡單,但是耐人尋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講得充滿懸念,具有吸引力。直到末尾才揭開謎底,讓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書設計
安恩和奶牛
安恩——淡泊、坦然的人
奶!椒病仨樀膭游锶诵悦荔w現在對一切動物的關愛
五、課外拓展
安恩回到家后依然過著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漸衰老,將要死去。這時屠夫又出現了,提出買奶牛的請求。請你設想一下二人對話的情景,續寫一個結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雖然比較清貧但卻慈悲、善良、有愛心。表達了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的深刻主題。續寫結局,既要發揮想象,又不能脫離原文作者的寫作主題。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現在你賣給我,還能得到一筆錢。我們來做這筆交易吧!”屠夫說。
“它不賣的!卑捕髌届o地說。
“你仔細考慮考慮,否則你會后悔的!蓖婪蚋械讲豢伤甲h,又進行勸說。
“它不賣的,你不會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舊平靜地說。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離去了。
奶牛最終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方贪 篇4
教學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初步體會小說情節設計的巧妙。
2、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學魅力。
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以文學的四大樣式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散文、詩歌。今天一起學習一篇小說。
活動2【講授】梳理情節,分析人物。
第一部分:咬文嚼字,走近安恩
師:安恩和奶牛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牲口買賣市場上。老師把長長的故事變形為了一首散文詩。請一個同學來讀讀前面部分,幫助我們回顧情節。
瓦爾普峽集市一片喧囂,/牲口交易場上熙來攘往。/破舊的衣著散發著濃重的土味,/瘦骨嶙峋的老婦人悠閑地打著毛線,/剽悍粗野的嘈雜中,/她旁若無人,閑適安然。//孤獨的奶牛,靜靜依偎在老人身邊,/一身濃密的毛發,/好似一幅美麗的錦緞,/它的高大結實啊,/吸引著過往目光的流連。/問津者實在是不少啊,/就連屠夫也興致盎然。//淡淡的神情送走許多主顧,/再高的價格也是徒然,/堅定不移回絕的,/正是那高得嚇人的大價錢……
師:別人誤以為安恩是來賣牛的,于是在安恩和買牛人的交鋒中,我們的故事展開了,F在,孩子們,我就是買牛人,請你趕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兩個買牛人的詢問的。并且想想應該如何讀?請你關注課文3—10段。
。▽W生很快找出并圈出了安恩的回答。第一句為:它是不賣的。第二句是:它不賣的!)
(師不斷模仿買牛人的語氣語調和多個同學對話。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的異同。)
生:第一個句子后面是句號,第二個句子是感嘆號。語氣不同。
。◣熮D身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巨大的句號和一個巨大的感嘆號。)
師:真好!咱們這節課啊,就來破解這個句號和感嘆號之謎。先說說,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
生:安恩回答第一個買牛人時很平靜,回答第二個買牛人時很生氣。
師:安恩僅僅是平靜嗎?我們要善于聯系前后文,把一個句子放在具體語境中來判斷。老師建議你讀讀“它是不賣的”的后面兩個句子。
生(讀):然后,像是為了表示謙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針撂下,使勁兒地把鼻孔擦個不!
生:哦,安恩的語氣中應該還有謙恭。
師:她為啥謙恭?
生:她可能覺得有點兒對不住買牛人。
師:那你試一試讀出謙恭的語氣好嗎?
生(讀):它是不賣的。(讀得很誠懇,同學鼓掌。)
師:請比較著讀,再讀“它不賣的”這句。
生(讀):它不賣的'!(讀得很生硬冷漠,同學鼓掌。)
師:你為啥把這個句子處理得生硬冷漠呢?你有理由嗎?
生:安恩說這話前有這樣的神態描寫: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生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
師:好!能夠用老師剛才說的聯系前后文的方法,很棒!同學們,遠處到底有沒有使她感興趣的東西,這處神態描寫的用意在哪里?
生:其實沒有什么東西使她感興趣。安恩朝遠處看其實是為了不想看那個買牛人,她在含蓄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師:哦,看來安恩不喜歡那個買牛人,但是也不想太過于表現出來,她只用自己的眼光和語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請再讀讀這個句子,讀出安恩在努力掩飾的不滿和冷漠。
生(讀):它不賣的!
師:再體會一下,“它是不賣的”中的“是”字的作用。
生:“它不賣的”直截了當,“它是不賣的”就柔和多了,這個“是”字在這里讓語速變慢了,語氣柔和了。
師:好!孩子們,這樣學習語文就對了,聯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就會有奇妙發現。同樣都是要買安恩的牛,為啥安恩的態度截然相反,一謙恭一生氣呢?請再深入思考。
生:第一個人問得很有禮貌,他問的是“這頭母牛賣多少錢,老婆婆?”而第二個人是這樣問的“喂,這頭母牛多少錢?”,他沒有禮貌。
師:好!找得準!你嘗試把兩個人的形象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
生:第二個買牛人很粗魯,他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這讓安恩非常不喜歡。
師:安恩怎么不喜歡了?在原文中找出原詞來回答。
生: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保I牛人粗魯的行為讓安恩憐惜自己的牛了。
師:再仔細一點兒,多研究買牛人的動作。
生:這個買牛人是用肥碩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而第一個買牛人則是“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凈凈的皮毛”。動作不一樣。
師:比較得仔細點兒。
生:一個是“摸母!,一個是摸“干干凈凈的皮毛”,第一個人顯得挺珍視這頭牛。
師:真好!有點兒意思了。還要從更小更小的細節中去揣摩。
生:“用肥碩的手匆匆摸了摸”和“用手指摸摸”不一樣。用“手指”摸顯得更加珍愛喜歡。
師:太棒了!你真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孩子們,左手拿起你的筆,如果你的這只筆價值連城且是你的家傳珍寶(眾笑),你嘗試著用右手摸和用右手指摸,比較一下效果。
生:用“手指摸”顯得特珍貴特愛惜。
師:你看,名著就是這樣的,只著一字,盡得風流。
生:一個是“匆匆”地摸,一個不是“匆匆”。
師:分析得好!同樣是買牛人,但買牛的心態還是有差別。
生:我感覺第一個買牛人比較有修養,第二個買牛人卻很粗魯。
師:“修養”,這個很有意思。再說說。
生:他看牛的樣子是“端詳”。
師:什么是“端詳”?“端詳”和一般的“看”有什么不一樣?
師:來,孩子們,都抬起頭來,體會一下。先“看”我……然后,再“端詳”我……感受一下,是不是不一樣?(眾笑。)
生:安恩說她不賣牛后,這個買牛人的表現是“惶惑起來,躊躇不決地站了半晌”,后來終于不得不走了,但他臨走時的眼光仍然“依戀不舍地盯著這頭奶牛”,他很失望,但欲言又止,比較克制。他雖然是個生意人,但比較有涵養。
師:第二個買牛人呢?
生:這個買牛人“精明利落,臉刮得光溜溜的”,是個屠夫,身份就不一樣。屠夫當然會讓愛牛的安恩不喜歡。
生:他還穿著“血跡斑駁的罩衫”,讓人想到屠殺,安恩肯定也不喜歡。
生:安恩不賣牛,他的表現是“揚長而去”,生意做不成,他一點兒留念都沒有。他對牛其實非常冷漠。
師:大家讀得很透了。真棒!但第一個買牛人也是一個商人啊,雖然他很欣賞安恩的牛,說不定他把牛買回去也是屠宰呢!那不是和第二個買牛人本質是一樣嗎?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師:這個問題有點兒深了。有一句名言送給大家,長大后你們就懂了:對于人類而言,我們在路邊采一把花草回去喂牛是道德的,但是我們隨意踐踏花草是不道德的?偨Y一下,安恩態度變化乃是因為……
生:買牛人對牛的態度不同。
師:買牛人尊重牛,安恩就……
生:尊重他。
師:買牛人不尊重牛,安恩就……
生:不尊重他。
。◣熢诤诎迳系木薮缶涮柡透袊@號上畫笑臉和哭臉。寫下點睛之筆:尊重。)
活動3【活動】主題探究
第二部分:追根溯源,透析“我們”
師:這就是句號和感嘆號的秘密,這就是安恩的秘密!孩子們,我們來讀讀安恩的心靈獨白吧!
這頭奶牛太孤單了!/我的小村莊上就只有這么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這樣,我就到這里來了。/但是我不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已經弄成這樣,我只好回去了……
師:噢,發現了嗎?老師出示的文字和課本中有什么不一樣?
生:投影上是“我”,課本上是“我們”。
。◣煱鍟拔覀儭,組織學生讀正確的文字。)
師:能把“我們”換為“我”嗎?
生:不能。從“我們”中我感覺到安恩是把牛當成人來看的。
生:從“我們”中我看到安恩和牛就像一家人一樣。
生:“我們”表現出安恩和牛是平等的。
生:這句話是安恩脫口而出的,我感覺到安恩那么疼愛她的牛。
師:孩子們,“我們”是多么普通的一個詞語,能否來總結一下:什么是“我們”!
生:“我們”就是人和動物平等。
生:“我們”就是人不凌駕在動物身上。
生:“我們”就是人珍愛人以外的所有生物。
生:“我們”就是人不高高在上。
師:孩子們,從古至今,善良的人們總有崇高的情懷,就像我們的安恩。請馬上檢索第一自然段。她的衣服是……
生:老掉牙的舊衣服。
師:她的鞋子……
生:都被磨平了。
師:她的雙手是……
生:瘦骨嶙峋的。
師:她的頭發是……
生:花白的。
就是這樣一個又老又土的老人。但是,她的思想和情懷一點兒不老土。她關注著牛的物質需求,把自己的牛喂得特別健壯收拾得特別干凈,她還把牛當孩兒一樣疼愛著。她讓牛不孤獨,有朋友,這是關注牛的什么世界啊……
生:精神世界。
師:多么可愛的安恩,她可能沒有文化,但她卻最懂得“我們”。她真像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共生,萬物和我為一!
師:孩子們,讓我們記住安恩,在對“我們”的思考中,在回顧安恩的故事中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方贪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恩和奶!肥瞧吣昙壵Z文上冊新增加的一篇課文原先是《“諾曼底”號遇難記》雖然兩篇文章的體裁一樣,都是小說,都是通過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來凸顯人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表現哈爾威船長敬業愛崗的精神,堅定剛強的意志,以及寧死不渝的對輪船和乘客的執著的愛;后者表現安恩老太太盡管不富裕,卻擁有愛心,擁有自尊,關愛動物,善待動物,在看到奶牛孤單時,就帶到集市上和同類聚聚,說明她已經和那頭孤零零的奶牛相依為命文本的改動說明了什么顯然,是一種教育的轉型,一種“舍身救人”到“仁愛天下”的轉型文章就是希望孩子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在自保的基礎上,關愛他人,甚至動物,力求“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幸!
教學設想及教學目標
小說通過人物描寫來傳遞作者的思想以及寫作意圖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物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由點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過解題來揭示小說主題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這一堂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3、感悟和懂得對生命的尊重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難點:感悟和懂得對生命的尊重
二、說學情及學法
學會描寫,學會把人物寫生動,這應該是初一學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過對文本的深入細致的閱讀感受,體會表現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輝
在對人物的分析和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上,試圖通過讓學生來想象“奶牛從集市回家的路上對安恩會怎樣說”這樣的環節來引導學生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感悟
三、說教法:
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細致閱讀課文,圈點評注,思考討論:
1、從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寫?你覺得這樣的描寫展示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2、小說用了不少生動的詞語描寫人物,摘出這些詞語,說說它們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3、在對待奶牛的態度上安恩和買牛人有著怎樣的不同?你對此有怎樣的感受?讓教學始終圍繞文本而展開,不至于架空分析。
想象環節“奶牛從集市回家的路上對安恩說——”既是基于對主題的深入理解,更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
歌曲欣賞,激發興趣,進入狀態
2、走進課文
回顧小說的情節,熟悉課文,指出小說中的人物
3、佳句賞析
從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寫?
你覺得這樣的描寫展示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4、詞語品味
小說用了不少生動的詞語描寫人物,摘出這些詞語,說說它們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5、生命感悟
在對待奶牛的態度上安恩和買牛人有著怎樣的不同?
你對此有怎樣的感受?
6、愛的猜想
奶牛從集市回家的路上對安恩說——
7、讓愛延伸(課堂小結)
只要每一個人愛自己,愛家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多么和諧與可愛,就像安恩和奶牛,默默地處在喧鬧的集市,靜靜地享受情與愛。
五、說板書設計:
每一處描寫都能讓人物鮮活生動
每一個詞語都能讓文章熠熠生輝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
每一個生命都渴望交流溝通
每個人的心田都有愛的種子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初步體會小說情節設計的巧妙。
2、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度。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位小說家,從事創作半個世紀,其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從遠古冰河時代的北歐寫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具有史詩般的宏大氣魄和優美奇特的風格。194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丹麥小說家約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說,不但經常在廣播中朗誦,還被選人丹麥語文教材,給無數心靈以感動、教育和啟迪,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安恩和奶牛》。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一)讀準生字詞字音
羞怯 干癟 靦腆 褶撂 木屐 锃亮嶙峋 嘈雜 蹭 反芻 翕動 純粹 瑕疵粗糲 躊躇 窘迫
(二)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锃亮 瘦骨嶙峋 熙來攘往 嘈雜 翕動瑕疵 粗糲 躊躇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可范讀一段,然后請學生朗讀。
明確朗讀要求:聲音洪亮,讀音正確,吐字清晰,語速適當。
四、創設情境,梳理故事情節,認識人物形象
同學們,我記得第一課《為你打開一扇門》這篇課文補充的閱讀材料《致文學》中有這么兩句話:“你把時間凝聚在薄薄的書頁之中,讓讀者無拘無束地漫游歲月的長河,盡情地觀賞兩岸變化無窮的風光!蹦敲,這一堂課,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百年前的丹麥小鎮希默蘭,一起去探訪一個讓人無比回想的溫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傳遍了小鎮,“我”當時是丹麥《都市報》記者尼爾,正在此地采風,聽到這個故事后,想寫一篇民情專訪文章。于是去采訪五個經歷了集市奶牛風波的當事人,他們是牛販比爾,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最后一位買牛人漢斯,小鎮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員克里斯,分別向他們詢問了五個問題。現在你們就是他們的化身,請就采訪的問題進行回答。
1、問牛販比爾:作為奶牛事件的旁觀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過程。請您概括地介紹一下它的全部經過。
。▍⒖妓悸罚宏P注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從這幾個角度概括介紹。)
2、問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您是一個買牛行家,請談談您中意的那頭奶牛的特點。
。▍⒖妓悸罚宏P注奶牛的毛色、體格、品種、年紀、乳房等。)
3、問最后的買牛人漢斯:您特別希望能買到那頭出色的奶牛,以至于出到奇高的價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絕后,您和安恩有一段關于奶牛的對話,請談談您當時間話的想法和心情。
(參考思路:關注買牛人的問話情境。)
“那么,它是已經賣出了不成?”
——揣測:;蛟S已經賣出。所以不再理睬別人。
“是嗎?那么干嗎老站在這里?難道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
——質問:既然不賣,為什么要來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嗎?”
——懷疑:你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著),所以不能賣。
“難道你站在這里就為了拿大伙兒開心嗎?”
——氣惱:既然是你的,卻又不肯賣,耍我們嗎?不可思議!
4、問小鎮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覺得安恩有欺騙大家的嫌疑嗎?
(參考思路:關注小說的情節設計。)
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沒有賣牛的打算,和買牛人一再發生沖突是她根本沒想到的,所以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存心欺騙眾人。她一開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想干擾別人做生意;面對嘈雜喧鬧的集市、熙來攘往的人群,她不過是一個悠閑的旁觀者;對所有的買主,她拒絕的態度都很鮮明;最后真相大白,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5、問集市巡查員克里斯:事情發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⒖妓悸罚汗串嫵雒鑼懭宋锿饷病⑸駪B、語言、動作的語句,注意細節,進行分析批注,看看表現了安恩怎樣的內心世界、怎樣的性格特點。)
例如衣著、外貌:
樣式老掉牙卻很干凈的舊衣服,散發著土味兒的手染藍裙,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褪得泛白、七皺八褶、有了年頭的頭巾,后跟磨平了的木屐,瘦骨嶙峋的雙手,灰白的白發。
腳上的木屐連后跟都磨平了,但是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锃亮。
——安恩年紀老邁,飽經滄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儉樸。但她在意生活細節,是一位勤勞而有做人尊嚴的老人。
動作、神態:
她牽著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
——聯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是出于“太靦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擾別人罷了。這一舉動也顯示出她的善良。
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著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時動作嫻熟優美,見出她雖已不年輕,但依舊勤勞能干。
周圍一片嘈雜喧鬧……然而她卻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
她站在那里,豎起耳朵凝神傾聽著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也不時地抬頭看看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群和買賣交易的牲口。
——閑適悠然地置身于喧囂中。于嘈雜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自顧自繼續打著毛線。
——專注于手中的活計,可見沒有賣奶牛之心。
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興趣的東西。
——“愛憐地瞅”表現出對奶牛的愛惜,“不屑地斜視”則明確表現出對屠夫粗魯動作的厭惡?坍嬈渖屏、慈愛與樸實。
她睜大了眼睛。用懇求的眼神看著那個人。
——真誠地希望別人能理解她對奶牛的情感。
語言:
“它是不賣的!薄J真拒絕真心想買奶牛的第一個買主。
“它不賣的!”——冷冷地拒絕屠夫的興趣。
“這頭奶牛是不賣的。”——接連打發走了許多主顧。
“不!”——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時毫不猶豫。
“這頭牲口是不賣的!薄俣葓猿。
“這頭奶牛太孤單一了,”她終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莊就只有這么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這樣,我們就到這里來了。但是我們不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已經弄成這樣,我們只好回去了。不過,我剛才應該講一句‘對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見了,謝謝你。”
——安恩帶奶牛來集市的目的就是讓它到集市上散心,親近同類。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這樸素之極的理由表達了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也盡顯她的淳樸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誠的歉意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樸善良。
小結:研讀課文之后,在感動的同時,我們還真切地感受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1、情節:本文作者巧妙設計了懸念:安恩為什么不賣那頭漂亮的奶牛?她最后道出的原委讓人稱奇卻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構思讓讀者于情節的波瀾中體會小說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現了安恩這一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過外貌、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借助于傳神的細節刻畫。塑造了勤勞樸實、慈愛善良的鄉村老婦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她淳樸的性格和對動物的仁愛之心不只讓人感動。也讓人敬重。
五、探究小說的主題及現實意義
1、一幕集市上引人矚目的奶牛風波結束了。引發了無數人好奇心的謎底竟是如此簡單——安恩帶著奶牛來到集市僅僅是為了讓奶牛和同類相聚、散心。透過我們對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讀,請你談談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討論、明確:
安恩和奶牛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對奶牛喜歡、愛護、憐惜、尊重,把它當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來看待。她對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姿態,而是發自內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簡單的行動詮釋了人與動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也闡釋了作品的主題: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它們,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正如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2、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深情誦讀課文最后一段,以表達出對安恩情感世界的理解。
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點朗讀指導:
例如把握情感基調——這段話是安恩向誠心要買奶牛的人解釋不賣奶牛的原因,希望買牛人能理解她的苦衷,要讀得緩慢莊重、真摯誠懇又有點惶恐不安,表現出她對奶牛的真情和淳樸仁愛的性情,也表現出她對這種結果的始料不及和真誠的歉意。
例如把握具體語句——“這頭奶牛太孤單了”,整句要讀得輕柔一些,表現安恩對奶牛的理解和愛憐,其中“太”“孤單”重讀,突出奶牛的可憐處境。
例如把握重點詞語——三個“我們”要重讀。安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頭孤零零的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要讀出她和奶牛是一體的感覺來。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也可由學生自己談怎樣以聲傳情。
3、100多年前,約翰尼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寫成短篇故事集《希默蘭的故事》,一共34篇。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簡樸卻健康的生活。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之氣!栋捕骱湍膛!肥瞧渲凶畛錾亩唐0捕魃砩纤l的人性之美,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現時代的我們,除了為這位平凡老人的高貴人性所感動之外,從她身上還能讀出一些別的東西嗎?
引導學生深層思考:安恩并不富有,但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她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堅持不賣奶牛,是因為她把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她生活儉樸,老牛相伴,閑適安然,表現出一種沉靜安詳、淡泊坦然的生活態度。她在簡樸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樂,她固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澄澈的心靈。她的本色人生引發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讓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教學總結】
《安恩和奶!愤@篇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備課時,朗讀了很多遍課文,發現本文人物語言很有特色——簡短但富于變化。安恩在與第一個買牛人和第二次的買牛人——屠夫的談話中都僅各用一句話:分別是“它是不賣的”與“它不賣的”。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兩次的情感態度完全不一致。怎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話,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呢?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嗎?還是引導學生自悟呢?我選取了后者。在教學中,我引導啟發學生讀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請多個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情,在讀出情感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領悟其中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恰當準確地把握,全班形成共識后,再找幾組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便如身臨其境般進入角色,把握人物當時的情緒、心理,從而提高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課上讀課文,我總怕浪費時間,把讀的工作和任務都放手的交給了學生,放在課下,有些聽話的學生讀了,可讀時缺乏必要的現場指導,泛泛的讀。不聽話的學生就囫圇吞棗的讀,甚至不讀,語文的課堂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效果當然平平,分析人物形象很困難?杀敬谓虒W,通過讀,本來很難解決的人物形象分析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更讓我深切的意識到:語文課就該書聲瑯瑯,只有讀出情,才能悟出情,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