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精選12篇)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4-01-18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精選12篇)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1

  學校:上南中學北校    教師:許明燦      班級:預(1)班

  教材:二期課改語文教材(六年級)課題:《愛蓮說》 第1課時

  一、        學情分析

  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學生基礎之差,就我而言,可以說是嘆為觀止。第一次摸底考,很簡單的題目,居然大半學生開了紅燈。在以后的考試中,成績也很不理想。主要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有問題。經驗告訴我,這類班級要有提高,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課也必須降格以求,以適合他們的接受能力。比如,多用口頭語,多用通俗語,少用書面語,少用文言文,盡管所教的是文言文。另外要重視故事的價值,說話要形象具體,以便于學生能夠感知,能夠領會。

  二、        教案

  《愛說》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托物言志”,即借物來說理、抒情的寫法;

  2.領悟短文的志趣和情操:清廉正直、潔身自好;

  學習重點:物——“蓮”美麗的形象  志——堅貞正直、鄙棄名利。

  教學難點:動員學生探究性學習及從學生的角度、學生的價值進行教學。

  教學時數:一課時

  步驟:

  課前預習:1、作者周敦頤。

  2、“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3、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淤泥   濯清漣   褻玩   隱逸等。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溫故而知新,由《陋室銘》導入《愛蓮說》。

  二、釋題

  題目的意思是“說說我為什么愛蓮的道理”。“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多用敘事、寫人、詠物的形式來闡述見解、說明道理。講究辭采,與現代雜文或

  雜感相近。

  三、簡介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歷任

  州縣地方官吏,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

  宋代理學創始人,古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后人將他的著作編為《周元公集》。這

  篇“說”,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南康知軍)時寫的。在此期間,

  他曾親率屬下在府署(軍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

  四、朗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

  五、掌握下列詞語的音義

  蕃fan(多) 淤yu泥(淤積的污泥) 濯zhuo(洗滌) 清漣lian(此處指清水)     褻xie(親近而不莊重) 噫yi(嘆詞) 鮮xian(少)

  六、賞析課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全文總領,領起下文所愛的三方面。“愛”字扣題。 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表明與眾不同,含褒義。陶淵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甚”,含貶義。劉禹錫《賞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牡丹芳》: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獨:強調與眾人所愛不同,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比喻君子既不為社會不良風氣所污染,又不愿討好獻媚社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君子內心通達,品格正直;不拉關系,不走歪路。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植:樹立。比喻君子品德高尚,聲名遠揚;卓然挺立,堅守節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比喻君子端正嚴肅,令人敬重,不能隨意玩弄。

  以上第一段,主要寫蓮的可愛和自己獨愛蓮的緣由。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謂:說,認為。菊花在萬花凋謝時開放,獨抗寒霜,不與眾花同時,故說是隱逸者。 牡丹,花之富貴者。 牡丹,色艷香濃,富麗華貴,故說是富貴者。 蓮,花之君子者也。 照應前文對蓮花形象品質的描繪,點明蓮花比喻君子。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三種花都予以人格化,評花實際上是在評人。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慨嘆真正的隱士很少。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嘆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幾乎沒有。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眾”與上文“甚”呼應,與兩個“獨”構成鮮明對比,暗含譏諷。

  以上第二段,點明蓮花的比喻意義,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當世沒有同道者,而喜愛富貴的凡夫庸子卻很多。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表示鄙棄和厭惡。

  七、小結本文特點

  借助于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或說明事理,這叫托物言志。本文寫蓮,以“花之君子”一語貫穿全文,都表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的愿望。托物言志的好處是,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含義深刻而不枯燥,語言生動而不呆板,能引起閱讀的興趣并發人深思。

  文中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明自己的喜愛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感嘆世上沒有人與自己的愛好相同。菊花是陪襯,牡丹是反襯。(此部分可不講)

  八、歸納全文中心

  提問:文章開頭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后面卻又說“予獨愛蓮”,這是為什么?

  本文以蓮喻人,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贊美君子清廉正直的美德,鄙棄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了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九、熟讀能誦

  十、布置作業

  1、背誦

  2、《感知、體驗》

  3、在校園找一種植物,予以人格化的描寫,來象征人的品格

  三、        教學過程片斷

  在導入中,我講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即在星子縣參觀愛蓮池時,因鐵將軍把門,翻墻上去縱目觀賞,由此說明《愛蓮說》對后代讀書人的影響。

  在課文結束時,又講了蘇州拙政園的遠香堂、杭州小瀛洲的亭亭亭皆因《愛蓮說》得名,呼應了開頭所說的《愛蓮說》對后人的影響。

  另外,使我有深刻印象的是下面這一片斷:

  課例記載

  為了給課堂教學提供一個麻雀讓大家解剖,我在10月下旬上了一堂探究性公開課,課文是《愛蓮說》。上課之前,請同學們預習。

  《愛蓮說》是文言文,免不了要請同學們翻譯。在翻譯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時,朱揚帆和大家一樣,舉起了手,于是我請他翻譯,只見他站起了身,手里拿著書,慢騰騰地說:“這個……這個,我喜歡蓮花出……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個回答很出乎意料之外,因為關照大家預習,而且他也舉起了手,應該有所準備。當時我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沒翻譯哎!”,他還在啊啊地僵在那里,我只能說:“沒關系,先坐下去”。為了有個臺階可下,我又說:“要么是沒預習好,要么是太緊張”。

  課繼續上下去,上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我順便問了個問題“什么叫‘隱士’?”朱揚帆又舉起了手。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公開課出洋相,我可以不請他回答,不過我還是考慮給他一次表現的機會,讓他來回答。這次他倒是很順利地作了回答,毫不猶豫地說“隱居的人”,我馬上予以表揚,說道“他剛才沒翻譯好,現在是將功補過了”。等到翻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一句時,朱揚帆又把手舉得高高的,我抱著濃濃的興趣請他解釋,他說“牡丹,象征花中的富貴者”。我一聽,很不錯,便發出感慨:“翻譯很好,看來他預習是不錯的。剛才可能是緊張了沒說出來。現在立了兩大功勞,就把前面小小的過錯全給彌補了。”經過這樣的表揚,朱揚帆發言的欲望更加強烈了,幾乎每次提問他都會舉手。比如我問“第二段最關鍵的句子是哪一句?”他作了回答,盡管也很關鍵,卻跑到第一段去了。經過啟發,在大家吃不準,都不敢舉手發言的情況下,他又舉手要求發言,這次一語破的,回答很正確。當同學們對“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對應“品德高尚,聲名遠揚”還是對應“端正嚴肅,令人敬重”發生爭議時,我讓同學們說一下各自的理由,朱揚帆表態“‘香遠益清’是對應‘品德高尚,聲名遠揚’”,這個表態是正確的,我從內心里感到高興。而當我請同學們從《陋室銘》找一下根據,即把人的品德和香氣聯系在一起的句子,也是朱揚帆反應最快,他脫口而出“惟吾德馨”。可以看出,朱揚帆是越來越在狀態中了,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回答貼切。

  特別是我介紹蘇州拙政園水中主體建筑“遠香堂”,同時我問“遠香堂”得名的由來,朱揚帆竟能毫不費力地指出,是根據《愛蓮說》“香遠益清”一句來的。從現場表現看,朱揚帆的語感和悟性都是很出色的,在尋找內在聯系方面,似乎有勝人一籌之處。可實際上朱揚帆平時學習不用功,成績也并不理想,。你看他,小小的眼睛總是瞇縫著,小小的臉上總是掛著笑紋,可特別頑皮,上課總能找到一兩個理由往臺子下鉆,似乎對大地有深厚的感情,老是看到他躺在地下。上課有這樣的行為,可謂絕無僅有,也是史無前例。作為老師,碰到這樣的學生,只能哭笑不得。那么,那天公開課,他為什么會有那樣出眾的表現呢?

  上完公開課后,有老師在評課會上說,我的點評很有特色,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點評。那么,也許是我的點評起到了好的作用?由此激起了朱揚帆思考發言的欲望!

  四、        教學反思

  總結下來,有這么幾點反思,分述如下:

  一、我讓同學們預習,朱本人也舉起了手,我滿心期待他有一個很好的回答,誰知他竟然無法翻譯,令我尷尬。不過,我沒有批評他,還為他找了臺階。這樣,就不損傷他的自尊心,反過來,他倒是想著要將功補過。我這種做法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當朱揚帆再次發言,而且發言正確時,我利用點評當即予以表揚;當他又一次踴躍發言并有精彩表現時,我由衷地給予肯定的點評,還大大地表彰了一番。這就極大地鼓勵了學生思維表達的愿望,也使朱揚帆以后的表現越來越好。

  三、點評恰如其分,多給予正面的評價,就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激發,其潛能往往是不可限量的。

  這就是我在這堂課的幾點思考,用以自省。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鞏固對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學重點】 對中心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難點 】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與內容】

  一、情景導入  (cai 課件)

  1、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哪幾位同學能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狀?

  2、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它的區徽主要以什么作圖案?你認為這樣設計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點】

  ①、它的區徽主要以荷花作圖案,因為澳門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門長期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門人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潔。

  同學們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蓮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門人民之所以用蓮花作為區徽的圖案,由此看來,荷花在澳門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義。 對蓮的這種認識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人頌蓮言志的短文 ——《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誦,初領文意(cai 課件)

  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認真地聽一遍本課的配樂朗誦,聽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問題:①、把你對蓮的描繪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上橫線;②、思考如何復述課文內容。

  三、課文復述,感知文意 (學生發言)

  剛才聽了一遍課文朗誦,之前,同學們在預習課上已經結合課下的注釋,對本課內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幾位同學能為我們復述一遍課文內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內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主要觀點進行變式闡述)

  四、錄像欣賞,加深文意(cai 課件)

  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地把握、理解課文,請欣賞、感知一段精彩的錄像。

  五、課文分析,探究文意(cai 課件,展現蓮的定格畫面)

  悠揚的音樂、聲聲入耳;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一段精彩的錄像,確實把我們帶入了對蓮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我們一起對課文作進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請一名學生起來有表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帶著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出示cai 課件)

  1、作者在文中把蓮比作什么?——把蓮比作君子。

  2、你認為我們生活中君子的標準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生活中的君子應該鄙棄那種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具有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從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語句來展現蓮花的品格?你認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寫蓮的生長環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寫體態、香氣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

  寫風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以上幾位同學對蓮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對贊美蓮的語句找得非常準確。為了進一步加深我們對蓮的美好印象,請同學們一起把描寫蓮的語句齊誦一遍。

  作者郵箱: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3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八年級人教版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內容短小內涵深刻。教學時啟發學生從蓮的特點聯想到君子的品行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本文后,反思本次教學活動前后過程,認識到以下三點:

  一、自我調控方面。

  時間緊,任務急,精力跟不上。提前一周知道比賽時間,夜間休息就有些失眠多夢,一直持續到抽課當天。抽課后獨自一人準備所有工作,事無巨細獨立完成,直到講課結束,兩天一夜睡眠不足四小時,長時間處于腦袋發脹狀態,直到課講完后一個多小時頭腦才感覺清晰,憋悶感才消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自我調控能力差,抗壓能力差;二是平時教學研討精細度不夠,對不同文體的缺少分析對比性研究,沒能形成風格鮮明的自我教學特色。

  二、教學理念方面。

  上課時,這是一篇已學過的文言文。那考察什么呢?評課老師說:考察如何舊課新教。我追問了一句,評課老師回答,例如:字詞處理上巧變為復習鞏固、搶答形式等。我的理解:那就是教學組織形式上的“創新”。而我想的是,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從教學模式上變,如何能真正做到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學會思考、學習表達。

  平時上課,很多學生不會記筆記、不會傾聽、不會思考問題、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缺失,學習方法指導不到位造成的,而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就從課堂教學中去引導和滲透,讓發言的同學盡力講清是如何思考的,從哪個方面哪個角度去思考的,也就是怎樣概括出這個答案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去歸納總結;不會發言的同學努力傾聽別人思考的方法和思路,即學習方法;然后學著去運用,逐漸學習著去思考、學習著去表達。在課堂中以教學的知識和內容為載體,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進行指導、滲透,強化學生的思維模式訓練,這也就無形中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我覺得,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和訓練人的思考方法和思維能力,這才可能實現終身學習的教育愿景。

  三、創新意識方面。

  創新于科學教學理論的深厚積淀,于對文本內容的深刻解讀,大到謀篇布局,小到字詞標點,都應做到認識明確、見解精準。對文本的理解有了這樣的深度、廣度的獨立思考,才可能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有創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4

  執教者:南安市實驗中學 陳春紅

  1、知識與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難詞難句和關鍵詞語;在反復誦讀、悟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美。

  2、教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系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設想

  1、教學過程 分為:"誦讀環節——悟讀環節——拓展環節"三大板塊。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為重點,襯托的寫法為難點。

  2、課前制作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3、學生課前準備:

  (1)了解作者周敦頤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動為本文設計板書。

  (3)搜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蓮花導人新課。

  2、同學交流搜集的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3、介紹"說"文體的概念。

  二、誦讀環節。

  1、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2、同學交流課前設計的板書并介紹設計意圖。(展示臺投影)

  3、二讀,個人讀,小組讀,教師讀,大家評。

  三、悟讀環節。(先聽多媒體配樂朗讀,然后小組討論問題。)

  1、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用課文原話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3、質疑,解疑。

  四、拓展環節。

  1、仿句。

  2、"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蓮花的自然屬性,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談談你們聯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五、小結。

  1、結束語。

  2、三讀,深情地背誦全文。(背景音樂)

  六、布置作業 。

  1、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并默寫課文。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5

  《愛蓮說》評課稿

  語文組    宋佳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觀孟凡杰老師教《愛蓮說》

  《愛蓮說》選自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蓮花的生活環境,特殊性狀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聯系起來,描繪贊美蓮,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聽了孟老師的《愛蓮說》一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孟老師在這一堂課中貫徹了一條很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閱讀的習慣。

  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孟老師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第一,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孟老師貫穿在課堂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孟老師既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又積極發揮幫學作用。課前準備的關于蓮花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體驗。

  孟老師把閱讀作了五個階段的安排:

  第一階段:師高聲朗讀,整體把握。

  第二階段:放錄音,學生跟讀。

  第三階段:生齊讀,自瀆后解決字、詞、句。

  孟老師采用學生質疑這一手段,讓學生讀出新的感受、新的體驗和個性化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既要交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更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教師就不是作者的傳聲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學生閱讀的伙伴,是閱讀集體中能力略強的一員。在這一階段,孟老師大膽的向課文錄音中的“蔓”字的讀音提出了不同的見解,這種敢于說“不”的精神值得學習和借鑒。

  第三階段:品讀探究,正確評價。這里有“個人思考”“集體討論”“師生合作”“教師點撥”等幾種方式。教師設計幾個關鍵的問題:

  (1、翻譯句子。2、表現蓮高潔的句子還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訴概括蓮高潔的句子。)讓學生去探究、去評價。

  第四階段:齊讀課文、小組討論釋疑。

  在這一階段學生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

  1、  作者為何“獨愛蓮”?

  2、  結尾為什么順序發生了改變,最后說牡丹之愛?

  孟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做以適當點撥。

  第五階段: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再讀課文,生談收獲,齊讀結束。

  第二,師生與作者的關系。閱讀本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如果讀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豈不索然寡味?只要是個性化的閱讀,讀者總會讀出新信息來,許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勞動的結果。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應該把迎合當作尊重,也不要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作者,須知:書在誰的手里,誰就是書的主人。因此,我認為孟老師讓學生去多讀課文,這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勞動。

  第三, 閱讀和生活的關系。文學是生活的反映,閱讀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閱讀和生活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應當樹立為人生而閱讀的觀念,既要關照別人的生活,更要關注自己的生活;既要為今天的應試去認知和理解,更要為明天的發展去批判和創新。孟老師讓學生去寫讀后感正是連接閱讀和生活的關系的一條有效途徑。

  當然,上好一堂課,教師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這堂課會更有價值。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6

  第一:在教學模式上,我們一貫采用的傳統教授文言文教學的固定模式,即:朗讀---疏通---理解---積累,在議課過程中許小艷老師提出怎樣突出重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節課僅僅是為了追求某種形式上的完美,還是要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更讓我受益的是陳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讀來帶動、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陳教授絕不拘泥于讀的形式,而要求學生應讀出作者,讀出自我。與陳教授的課相比,本節課中我設計的朗讀在某些地方就顯得很浪費時間。為了這個環節,即使教學內容很簡單,即使學生已經會讀,仍要按模式照舊進行。所以教無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舊。

  第二:在導入新課時,孔令宏老師建議以古往今來贊美蓮的詩句或學生談蓮的形象等方式來導入,以此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用什么方式調動起學生內在的熱情,激發起活躍的思維,積極地去參與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同時我覺得孔老師這個提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不過,我也不推翻我的觀點,我覺得學生的課前三分鐘演講也是一種很好的調動方式,它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極好的手段。

  第三:對于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在議課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的課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調動學生發現問題為突破口,我仍然認為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老師講授十個問題都可貴。今天王坤娟老師的建議說在探究時老師是不是該適當點撥,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同時,陳教授的課也給我同樣的啟示: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于學生挖掘不出來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以適時的引導,然后給他們以時間去體會,從而成為自己的收獲。相比較而言,我的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說了、問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獲的同學不多,語文課堂應該是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而生活這個外延如此廣大,如何讓學生學會在其中采擷珍珠,為師者應該為學生指引。

  第四:我想再談一點,就是觀了陳教授這節課以及通過我們的議課,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忽略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比如:三種花喻三種人,三種人的處世態度,我們如何看待等。

  改進設想:

  說實在話,今天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覺得自己發現了許多問題,也看到了陳教授的課堂。覺得從明天開始自己的課堂就該改變,雖然我知道這有難度,但是那種急于改變、探討、改進的沖動卻真實涌動在心中,但我知道有些改進很難:比如如何讓語文更提高貼近生活,如何讓學生學會關注課堂、關注同伴,如何讓自己的課也有散文般隨意而有深度,散而不亂并有神,都是我的思考。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7

  一、教學設想:

  《愛蓮說》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我在教案的'設計上,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力求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說”的 特點,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朗讀并背誦課文。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2.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么請你說出一種你喜愛的花,并說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師: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它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并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示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了解體裁,簡介作者。

  ①了解體裁

  點撥:“說”在這里表示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②②作者簡介

  明確: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三、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學生自由的讀課文。

  2、聽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和情感。

  3、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分組自學,疏通文意。

  1、分組自學,要求:①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全文。

  ②不懂之處,互相討論。

  2、匯報自學情況,不懂之處,舉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五、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探究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合作學習相結合)

  (多媒體展示問題)

  ①.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②.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討論并歸納:兩個“獨”字,充分表現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③.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討論并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④.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討論并歸納:

  (1)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質樸;(2)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⑤.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討論并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點撥: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贊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贊美蓮花去贊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六、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七、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以“我愛 ”說或寫一段話,抓住所說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六、八、歸納總結

  本文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香遠益清————————————---——-芳香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

  (蓮) (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8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并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資料袋:

  1、 了解“說”這種文體

  "說"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謚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后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的《愛蓮說》。

  二、學習過程 :

  (一)、讀準字音。

  周敦頤 ( ) 可愛者甚蕃 ( ) 出淤( )泥而不染

  濯( )清漣( )而不妖 不蔓( )不枝 可遠觀而不可褻( )玩焉

  花之隱逸( )者也 噫( ) 陶后鮮( )有聞

  (二)課堂探究

  1、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 獨: 染: 濯: 益: 植:

  褻: 鮮: 宜:

  2、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合作探究:(一)

  1、作者把蓮花比作-------------

  2、文章從生長( ),體態( ),氣質( )三方面寫蓮的。

  3、---------------(句),贊美了蓮--------------------.

  合作探究:(二)

  1、課文寫了蓮,還寫了( )和( )花,分別比作( )( )。

  2、文章運用了( )寫法,抒發了作者( )情感。

  三、思維拓展:

  聯系蓮花,,談談君子形象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行修養的啟示。

  四、當堂檢測:

  1、《愛蓮說》選自《 》,作者 ,是 時的 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

  因為它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9

  一、教學目標 設計

  1.教學大綱分析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強調多讀多寫,規定了閱讀寫作量,增加了瀏覽、檢索、使用工具書、利用多媒體等內容,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 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等等。這就提醒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 時,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習慣養成、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

  2.教學對象分析

  參加本實驗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二(6)班學生。該班是華美學校初二年級的數學特長班,學生有理性思維的優勢,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計算機操作較熟練。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學習進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們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進度、思維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獲取信息,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3.教學基本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周敦頤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歷久傳頌不衰。教授本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以誦讀為主。通過正確的朗讀,品味節奏、韻律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初步弄懂課文后,要求他們用“耳聽背誦法”(課堂)和“抄讀法”(課后)揣摩課文,背誦課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內容,可以從能提起全文的詞、語、句入手,理清“文脈”。學生抓住了“文脈”,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詞的詞義和用法:

  之:①“水陸草木之花”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鮮:①“陶后鮮有聞” ;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中:①“中通外直” ; ②“度不中而輕發”

  而:①“學而不思則罔” ;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征,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

  4.教學目標 制定

  基于以上對教學大綱、教學對象、教學基本內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①反復誦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學生提交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②自主瀏覽信息,學習一些文言詞語,體會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的結合(完成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③參與網上討論,學會協作學習;學習寫對聯(提交五星級測試答案)。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框架設計,見如下示意圖

  2.方式方法設計

  (1)情景創設設計——創設“清新、樸素、高雅”的情境,將學習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課件制作重在渲染氣氛,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情境。當點擊鼠標進入本課首頁面時,力爭讓人產生清新、樸素、高雅而又令中學生喜愛的視覺、聽覺效果。首頁面的背景圖像設計為一汪暗綠的靜水和碧綠寬大的荷葉襯托下的幾朵碩大、含苞欲放的蓮花;背景音樂選用陳蔚旻的古箏獨奏《出水蓮》,以烘托氣氛。學習開始時,先進入“課文介紹”頁面,這是網絡教學的第一步:“情景導入  ”。該頁面選擇播放一段關于蓮花與作者介紹的視頻剪輯。畫面反復出現碧葉襯托下的鮮艷的蓮花、雨中的蓮花、含苞的蓮花、盛開的蓮花等錄像,將學習者帶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從而讓人產生朗讀欲望和不斷探究的欲望。

  (2)信息資源設計——豐富、有價值、易檢索。

  本課的信息資源,除為創設情境而收集的有關蓮的圖像、視頻資料外,主要收集了有關《愛蓮說》的評介資料20多篇。資料主要來源于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師教學用書》P225~240頁和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關文章。內容涉及作者簡介、歷史背景、文體爭鳴、詞語解釋、思想藝術分析、句意理解、語法修辭、文言釋義、佳句賞析、篇章結構、語言特色、文化知識、古人筆下的荷花、參考譯文、預習與檢測、課外閱讀等等。信息資源子網頁以目錄頁和顯示頁組成框架頁面形式出現,方便檢索與閱讀。

  “網上語音室”收錄了人教版語文錄音帶中,由著名播音員丁然等朗讀的錄音和華美學校佟靜茹老師的朗讀錄音。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只要進入五星級頁面還可進入互聯網瀏覽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學習設計——體現“學生主體,自主探究”的特點。

  如“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示意圖”所示,學生在老師“導讀”指引下,可自主選擇進入“網上語言室”,聽朗讀示范,朗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錄制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也可自主選擇進入“信息資源庫”瀏覽網絡資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經歷后,學生將選擇進入“星級測試”嘗試闖關的樂趣。

  (4)協作學習設計——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人機協作、學科協作、遠程協作、家校協作。

  “網上討論區”是師生協作、生生協作的課堂討論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上任意發表學習心得,任意提問、討論、交流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討論,也可以在全體學生中選擇某些學生的觀點,推薦給其他學生;學生可以按意愿在網上分組進一步討論。學生做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時,計算機會根據學生輸入的答案,給出不同的提示信息,親切而友好地幫助學生逐級過關,體現了人機協作的優勢。學生到了五星級頁面,便有了資格瀏覽到“中國十大傳統名花”的網站,這是生物學知識的網站,用來作為語文學習寫對聯的材料,體現了跨學科協作的特性。學生還可通過互聯網遠程請教中外名師,也可在家繼續他的網上學習與探究,在家如同在校。遠程協作、家校協作更具優越性。

  3.教學媒體組合設計

  多媒體網絡,就是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傳播媒體與網絡技術的相互結合應用。本課有清晰的視頻;典雅的背景音樂;樸素、清新的背景圖像;“網上語言室”有感情豐富的男女聲朗讀欣賞,學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聽”和有效地模仿;還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練”,將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這等于將“語音室”和“復讀機”功能引進了網絡教學課堂;蓮花、荷葉的圖像,更是醒目地展現在各主要頁面上;“信息資源庫”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圖文并茂的網頁;首頁上“星級測試”入口處,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進入“星級測試”頁面,又見閃爍的五角星和飛翔的小天使在歡迎。學生瀏覽每個頁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發起探究的欲望。網上作業 也像玩游戲一樣過癮。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學習效果的檢測,主要通過學生提交自制錄音文件、完成星級測試、參與討論來體現。本課設計制作了五套檢測題:①預習檢查;②拓展性練習;③三星級測試;④四星級測試;⑤五星級測試。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資源庫”中,并附答案,分別供學生課前預習自查和課后知識延伸、能力遷移訓練之用。③和④屬形成性檢測題,均由十道選擇題組成。計算機自動完成判斷、批改、評價并反饋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須全部答對才能進入下一關。第⑤套是總結性和創造性檢測題:學生通過本課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抒發自己對本課學習的感受;通過欣賞“中國十大傳統名花”,學習寫對聯,以此展現創造性思維成果。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10

  語文組    宋佳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觀孟凡杰老師教《愛蓮說》《愛蓮說》選自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蓮花的生活環境,特殊性狀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聯系起來,描繪贊美蓮,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聽了孟老師的《愛蓮說》一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孟老師在這一堂課中貫徹了一條很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閱讀的習慣。   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孟老師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第一,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孟老師貫穿在課堂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孟老師既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又積極發揮幫學作用。課前準備的關于蓮花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體驗。  孟老師把閱讀作了五個階段的安排:   第一階段:師高聲朗讀,整體把握。   第二階段:放錄音,學生跟讀。第三階段:生齊讀,自瀆后解決字、詞、句。孟老師采用學生質疑這一手段,讓學生讀出新的感受、新的體驗和個性化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既要交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更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教師就不是作者的傳聲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學生閱讀的伙伴,是閱讀集體中能力略強的一員。在這一階段,孟老師大膽的向課文錄音中的“蔓”字的讀音提出了不同的見解,這種敢于說“不”的精神值得學習和借鑒。   第三階段:品讀探究,正確評價。這里有“個人思考”“集體討論”“師生合作”“教師點撥”等幾種方式。教師設計幾個關鍵的問題:(1、翻譯句子。2、表現蓮高潔的句子還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訴概括蓮高潔的句子。)讓學生去探究、去評價。第四階段:齊讀課文、小組討論釋疑。在這一階段學生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1、  作者為何“獨愛蓮”?2、  結尾為什么順序發生了改變,最后說牡丹之愛?孟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做以適當點撥。第五階段: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再讀課文,生談收獲,齊讀結束。   第二,師生與作者的關系。閱讀本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如果讀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豈不索然寡味?只要是個性化的閱讀,讀者總會讀出新信息來,許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勞動的結果。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應該把迎合當作尊重,也不要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作者,須知:書在誰的手里,誰就是書的主人。因此,我認為孟老師讓學生去多讀課文,這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勞動。   第三, 閱讀和生活的關系。文學是生活的反映,閱讀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閱讀和生活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應當樹立為人生而閱讀的觀念,既要關照別人的生活,更要關注自己的生活;既要為今天的應試去認知和理解,更要為明天的發展去批判和創新。孟老師讓學生去寫讀后感正是連接閱讀和生活的關系的一條有效途徑。   當然,上好一堂課,教師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這堂課會更有價值。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11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 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二: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么請你說出一種你喜愛的花,并說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三:

  師:這節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并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現場調閱網上有關“蓮花”的古詩文句)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贊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注:三種“導語 設計”根據課堂需要任選一種。]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 教師范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并標出難句。

  2.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 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 全班齊讀課文,并結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里呢?

  [明確] 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①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么?(明確: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們結合“時代與環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為什么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 對比 、襯托(正襯、反襯)

  (2) 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 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 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為什么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 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系;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么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1. 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為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為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 就是寫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凈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生長環境

  濯清蓮而不妖——————————質樸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花之君子

  體態香氣 潔身自好

  香遠益清————————————芳香

  風 度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對比烘托    4、背誦本篇文言

  二、課時安排

  1、課時:一節課   2、課型:讀說課

  三、主導教學:誦讀與品析

  四、課堂導入:教師先出示魯迅先生七律《蓮蓬人》中的四句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并解釋大致意思,然后順勢啟發:濂溪先生是誰?蓮蓬人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從而導入新課。

  五、 課堂結構(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點讀課文,說字詞句段意思(10分鐘)

  1、 要求學生“點”著課文課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懂意思。

  2、 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討論,共同翻譯字詞句

  第二板塊:誦讀課文,說句式語言特點(10分鐘)

  1、 學生聽課文錄音,要求重點聽語音語氣語調。

  2、 學生對照課文錄音,自由誦讀課文兩遍。

  3、 教師要求學生說句式語言特點。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以下幾點:①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②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③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布,出落有致。④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第三板塊:品讀課文,說課文運用手法(15分鐘)

  (一)說借物喻人手法。

  1、 教師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

  2、 教師要求學生說說這些句子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贊美蓮的?

  學生可能說品質、形態、儀表等方面。教師隨機點撥:這些語句對蓮花作了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揭示了蓮純潔、高尚、正直、剛強、清濂、莊重的特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

  3、 教師啟發:聯系下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兩句,你們覺得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贊美蓮嗎?當然不是,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

  4、 教師要求學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體說說借物喻人的用法。參考說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為世俗所污;“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聲名遠揚;“亭亭凈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二)說對比烘托手法。

  1、 教師提示: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為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學生讀課文中有關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說用意: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       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3、 教師小結: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旁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度。

  第四板塊:背讀課文,說背誦文言技巧(5分鐘)

  讓二至三名優秀學生當堂背誦,然后結合本篇課文,說說背誦文言文的技巧。學生可能說:根據語氣語調背;根據表達方式背;根據音韻節律背;根據鄰頭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師就給予充分肯定,以總結背誦文言文的經驗方法。

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愛蓮說》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教學設想:《愛蓮說》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我在教案的'設計上,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

  • 《愛蓮說》專題練習(精選17篇)

    《愛蓮說》專題練習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 《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2篇)

    【課題】: 愛蓮說 【備課時間】:2004、10、6 【授課時間】:2004、10、13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并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 教案《愛蓮說》(通用15篇)

    一、導入課文師:同學們,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個城市里鮮花店越來越多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呢?(生答略)因為鮮花除了具有繽紛的色彩和馨之外,它們還具有美麗、圣潔、華貴等不同的精神氣質。...

  • 《愛蓮說》教學教案(精選17篇)

    (一)教材分析1、教材簡析:《愛蓮說》是八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很多文言知識是原來學生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

  • 《愛蓮說》教案錦集(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 《愛蓮說》層進式教案設計及評析(精選13篇)

    【設計簡述】課前預習中,要求熟讀課文,并閱讀課文注釋及練習。課始,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在檢查之列。然后分四個層次向前推進教學。一、朗讀要求暢讀五分鐘。...

  • 《愛蓮說》語言自讀涵詠課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 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

  • 《愛蓮說》教學反思(精選12篇)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后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

  • 關于《愛蓮說》教案范文錦集(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愛蓮說》反思(精選16篇)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后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

  • 《愛蓮說》教案(精選13篇)

    教學設計本節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為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于黑板的右側,對于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

  • 愛蓮說教案范文(精選17篇)

    一、導入新課(上課前按"播放"鍵播放音樂,上課開始按"停止"鍵停止音樂,開始導入,語文教案-愛蓮說詳案。)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圣潔的象征。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后我要請同學說說你覺得蓮花美在哪里。...

  • 《愛蓮說》課堂實錄(精選12篇)

    一.實錄師: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為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并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這個人就是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周敦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千古名篇《愛蓮說》(板書課題)師...

  • 關于《愛蓮說》教案范文匯總(精選16篇)

    【學習目標】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解決問題1、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xxxx自慰xxxx | 国内少妇视频免费看 | 特级淫片日本高清视频免费 | 菠萝蜜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 欧美黑人群一交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观看中文版免费 | jizzjizzjizzjizz日本| 中文字幕第5页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CHINASEX喷水VIDEOS中国少妇 | 69av视频在线|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 熟女毛多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 欧美色道 | 免费无码十八禁污污网站 | 国产午夜禁区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第一页 | 草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18禁男女无遮挡啪啪网站 | 在线资源观看 |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高清重口变态sm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免费看视频欧美激情 | 免费的特黄特色大片 | 黑人精品xxx一区 | 沦为公交两奶头春药高潮迭起 | 黄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9视频精品免视看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国产视频 | 国产精品A1A2久久久 | 日韩手机在线 | 久久国产成人 | freexxxx性特大另类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永久免费无码AV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