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愛蓮說》教學案例
學校:上南中學北校 教師:許明燦 班級:預(1)班
教材:二期課改語文教材(六年級)課題:《愛蓮說》 第1課時
一、 學情分析
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學生基礎之差,就我而言,可以說是嘆為觀止。第一次摸底考,很簡單的題目,居然大半學生開了紅燈。在以后的考試中,成績也很不理想。主要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有問題。經驗告訴我,這類班級要有提高,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課也必須降格以求,以適合他們的接受能力。比如,多用口頭語,多用通俗語,少用書面語,少用文言文,盡管所教的是文言文。另外要重視故事的價值,說話要形象具體,以便于學生能夠感知,能夠領會。
二、 教案
《愛 蓮 說》教案學習目標: 1.了解“托物言志”,即借物來說理、抒情的寫法; 2.領悟短文的志趣和情操:清廉正直、潔身自好;學習重點:物——“蓮”美麗的形象 志——堅貞正直、鄙棄名利。教學難點:動員學生探究性學習及從學生的角度、學生的價值進行教學。教學時數:一課時步驟:課前預習:1、作者周敦頤。 2、“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3、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淤泥 濯清漣 褻玩 隱逸等。教學設計:一、引入新課溫故而知新,由《陋室銘》導入《愛蓮說》。二、釋題 題目的意思是“說說我為什么愛蓮的道理”。“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多用敘事、寫人、詠物的形式來闡述見解、說明道理。講究辭采,與現代雜文或雜感相近。三、簡介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歷任州縣地方官吏,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創始人,古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后人將他的著作編為《周元公集》。這篇“說”,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南康知軍)時寫的。在此期間,他曾親率屬下在府署(軍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四、朗讀課文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五、掌握下列詞語的音義蕃fan(多) 淤yu泥(淤積的污泥) 濯zhuo(洗滌) 清漣lian(此處指清水) 褻xie(親近而不莊重) 噫yi(嘆詞) 鮮xian(少)
六、賞析課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全文總領,領起下文所愛的三方面。“愛”字扣題。 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表明與眾不同,含褒義。陶淵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甚”,含貶義。劉禹錫《賞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牡丹芳》: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獨:強調與眾人所愛不同,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比喻君子既不為社會不良風氣所污染,又不愿討好獻媚社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君子內心通達,品格正直;不拉關系,不走歪路。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植:樹立。比喻君子品德高尚,聲名遠揚;卓然挺立,堅守節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比喻君子端正嚴肅,令人敬重,不能隨意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