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皇帝的新裝教案(精選3篇)
第26課皇帝的新裝教案 篇1
26 皇帝的新裝
○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于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業 :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書寫規范、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第26課皇帝的新裝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二)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三)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難點:品味精妙的語言描寫。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
小學時,我們學過安徒生的哪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
(讓學生談談自己想像的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2.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3. 指導學生圈畫重要詞語、句子或段落,以掌握文章線索,推進思考。
(三)討論交流
1. 試用簡潔的文字概括故事的線索和發展。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2. 分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業
1. 寫生字,理解詞義。
2. 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探究與交流
基本程序: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1.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1)第一位受命去看布的老大臣,第一次“把眼睛睜得特別大”,第二次說他“眼睛越睜越大”,第三次說他“仔細地看”。閱讀各段,說說他三次不同“眼看”背后的心理活動。
明確:第一次把眼睛睜得特別大,一是因為大過突然,發現自己看不見任何東西而感到恐慌,二是內心不相信這是事實,睜大眼睛想把它趕快看清楚。第二次騙子叫他走近一點看,他的眼睛越睜越大,反映出老大臣仍心存希望,希望看仔細一點能發現什么。第三次寫他仔細地看,主要是裝模作樣,心理的活動就是決不能讓人看出他看不見布料,而要表現出他在認真欣賞布料,當然,并不排除他還殘存“看見”的希望。
應當注意的是,這三次“眼看”的文字表述不一樣,各自也不能互換的。第一次要突出“特別大”,這是突如其來的,又希望趕快有所發現。第二次承接前面,仍心存希望,又表明仍什么都沒看見,所以用“越睜越大”。第三次是在掩飾,是有意識的表演,不像頭兩次是自然的下意識的反應,所以用“仔細地看”。從這里,要注意品味語言的恰當使用。
(2)為什么第一個說出真相的是孩子?孩子一旦說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這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第一問的回答是:孩子心靈純潔,天真無邪,沒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顧慮,于是毫無顧忌地說出了真話。當然,這個孩子不是具體的某個人(童話塑造的對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說真話,比如西班牙童話中就由那個沒什么好顧慮的黑人說出了真相(見參考資料)。但是用孩子與成人世界作對比,更有揭示世俗虛偽的重要意義(參見參考資料);這就是魯迅說的:“不過須是孩子,才會照實的大聲說出來。”
第二問的回答是:首先說明這個諾言本不堪一擊,不難識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覺就能辨識真相,其實本來就在人們的心底,一旦有人說破,人們自然就呼應了。其次說明人們原先之所以不敢懷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處細節,就是兩位“誠實的官員”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時,指著那架空織布機說:“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文中隨后有一句:“因為他們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言下之意以為只有自己看不見布料,卻又不敢說出來,因為私心制約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說明,這個謊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們的普遍的弱點,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稱職以及私心導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連老百姓在內都不敢相信、不敢說破這個顯而易見的真相。當然,《皇帝的新裝》揭示的是一類社會現象,不是說所有謊言騙住大家都因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謊言的制造者掩蓋了真相,眾人不了解真相導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謊言都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
2.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 多側面評議“騙子”。
(1)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2)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4.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1)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
(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2)拓展性閱讀訓練。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討論、交流,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要求:a.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書寫規范、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第26課皇帝的新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童話的文學常識,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內容。
2、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童話中夸張和想象的作用。
教學方法:在“說故事—說人物—探主題—談看法”中步步提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先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今年多大年紀?60歲,對,再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這一生中最喜歡、最難忘的故事是哪一個?——《皇帝的新裝》。因為這個故事寫得實在太有趣,太好了。今天,讓我們一起學這篇課文,一起來分享它帶給我們的藝術感受吧。
二:初步感知
(1)請一個同學說說有關作者的情況。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等。
(2)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
(3)分角色朗讀課文,(先給大家2分鐘找出角色)
敘述者,皇帝,老部長,誠實的官員,典禮官,小孩,爸爸,其余全體隨員,騎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當角色的同學齊讀。
(4)補充糾正字音:稱職 chèn 隨聲附和 hè 滑稽jī
駭人聽聞 hài
三、精細研讀
(1)研讀情節。先請大家找出文章的線索,然后請同學按線索復述故事并評價。
明線: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
暗線:先用一個字概括這篇文章的故事情節:騙
騙子騙人—皇帝受騙—官員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假設這個故事就是某人在進行一次釣魚活動,那么是誰在釣魚?他在哪里釣魚?他的魚餌是什么?最后,又是誰把絲線剪斷了?
明確:是騙子在釣魚,在宮廷和大街上釣,魚餌是新裝,他釣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賞賜或吹捧。最后被一個小孩剪斷了絲線。
(2)研讀人物,體會主旨:
a、先請同學們給課文加個副標題:一個……的皇帝
再想想課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
明確:皇帝:昏庸、奢侈、虛偽、愚蠢、自欺欺人、色厲內荏
大臣:昏庸、虛偽、愚蠢、自欺欺人、阿諛逢迎
騙子;狡猾、貪婪、善于設騙
小孩;天真、誠實、無私無畏
b、下面我們請當年的三個人物:皇帝、騙子、小孩到臺上來,其余同學都是當年的百姓,可以對他們進行各種評判。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話要對他們說。(三個人物也可以做適當辯護)
四、拓展延伸
1、思考: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2、辯論:有人認為騙子的行為值得肯定,有人不同意,你呢?
3、寫作:假如游行過程中小孩子沒有說出真相,故事將如何發展?請續寫下去,假如小孩子說出真相,皇上實在難以再裝下去,故事又將如何發展?請續寫下去。
大臣助騙(虛偽自私、阿諛奉承)
騙子行騙(陰險狡猾,投其所好)
(虛榮昏庸愚蠢)皇帝受騙 騙 百姓傳騙(膽小)
小孩揭騙(天真、無私、無畏)
《皇帝的新裝》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皇帝的新裝》,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皇帝的新裝》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童話,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及形象的語言塑造了一個驕奢淫逸、昏庸愚蠢、虛偽自私的統治階級的形象,反映封建社會的腐朽。全文以“新裝”為明線,以“騙”為暗線,通過皇帝“愛新裝”,兩個騙子為皇帝做“新裝”,皇帝二次派大臣去看“新裝”,皇帝親自去看 “新裝”并上街展“新裝”的描寫,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腐朽的本質。
新課改理念下的新教材,在課文的編排上,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梯度編排。編者在第四、第五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了第六單元“想象世界—童話、民間故事”,這是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編排的,借以開發、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學目標:
(1)訓練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能力。
(2)、通過復述課文訓練語言概括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聯系現實生活、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4)通過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三、說教學方法:
孔子曾說:“引而不發,躍如也。”我們在教學時要重在指導方法,培養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力避灌輸的枯燥和討論的無序混亂。具體而言,我借助了討論、表演、續寫等形式進行教學,同時注意適當的點撥,盡量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直接體現,我設計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激趣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課前沒布置預習,本人與所教班級又有些語言不通,如果課前能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后面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改天大有幫助,真可謂是“魔刀不誤砍柴工”。
2、初步感知:讓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況、童話的特點,同時讓他們找準角色,準備分角色朗讀,提示學生朗讀要讀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和神態。此環節旨在熟悉課文內容。
3、精研細讀: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領略作者巧妙的構思。復述課文時,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人物形象是教學和重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我采用表演化。我先給學生分析皇帝一個人物,然后讓學生運用我教給的方法去分析其它人物,然后讓他對人物說說話。充分體現并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階值觀。
七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模仿能力也很強。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情操得到陶冶。
讓他們和釣魚進行比較,抽象的內容得到了形象的詮釋。其主題在學生中慢慢浸潤著。
4、拓展延伸:這是一種學以致用的創新思維訓練。這既是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又是進一步深化文章內容。使語文教學最終回歸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
5、說板書設計: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強語文教學中直觀內容的一種重要手段。這個板書設計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賜教也顯示了教學流程,它既便于教師歸納總結,又便于學生思考記憶。
板書設計
故事情節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
(緣由) (發生) (發展) (高潮、結局)
主題:深刻揭露封建統治者窮奢極欲、無知愚蠢、虛偽自私的本質。
寫作特色:想象豐富大膽夸張、曲折反映現實生活
大臣助騙(虛偽自私、阿諛奉承)
騙子行騙(陰險狡猾,投其所好)
(虛榮昏庸愚蠢)皇帝受騙 騙 百姓傳騙(膽小)
小孩揭騙(天真、無私、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