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二)
3.性格的形成(板書)
(1)人的性格形成,有先天的遺傳因素。(板書)
一個人一生下來,不能說有性格,但已有了“脾氣”。這里說的是先天因素對性格的影響。關于對性格的生理基礎的研究,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被公認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比如,剛出生時有的嬰兒吃飽比較安靜、不大哭鬧,對陌生的事物也不太感興趣、容易疲倦;而有的嬰兒則好動吵鬧,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有的嬰兒還可能焦躁、不安等。這是性格有先天遺傳因素影響的一個方面的表現。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2)人的性格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板書)
提問:(利用在活動設計2中的結果)對你性格形成起作用的后天環境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性格形成的兩個有著很重要作用的后天環境)
①對性格的形成,最初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板書)
家庭是我們社會的經濟單位,他是社會中各種道德觀念的集中地。家庭環境是兒童性格的第一個“塑造場”。家庭中的一切都在起著教育作用,人、事物、現象等等,但是首先的和起教育作用時間最長的是人,其中又以父母居首位。
據國內外教育科學“追蹤研究”證明,一個人從出生到7歲,是其一生身心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對兒童的性格養成十分重要。如,父母過分溺愛、夸獎,這會養成兒童任性和驕傲的性格。有些兒童自高自大、脾氣固執,缺乏獨立精神,主要由于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如果父母過分嚴厲,經常訓斥、打罵兒童,使兒童總感到家庭沒有溫暖,會形成兒童孤獨、執拗的性格。他們的行動往往是非常的沖動,甚至會變得冷酷、殘忍,遇到小狗等小動物會有虐待的行為,以發泄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憎恨。
喪失父母而被人欺負,或生活在父母離異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很悲觀,心情孤僻,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容易鉆“牛角尖”。如,著名的法國大作家莫泊桑童年時父母不和,經常斗毆,對莫泊桑的性格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父母離異的往事,給莫泊桑的刺激是如此強烈,以至他一直有一種慘遭遺棄的孤零之感。這直接反映在倉皇小說創作中。據統計,他以棄兒和私生子的悲劇為題材的小說作品竟達32篇之多。當然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兒童也形成了其性格堅強、果斷的一面。
一般的說,孩子往往會靜悄悄的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是兒童最初的老師。
②學校教育對學生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板書)
班集體對學生的性格形成有具體的影響。在一個師生關系良好或在班集體中得到肯定、尊重、溫暖和平等相待的學生,往往積極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也容易形成集體觀念;在一個師生關系緊張或在班集體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漠和不平等待遇的學生,會產生敵對思想和自卑感,不利于集體觀念的形成。
學校風氣、風尚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校風端正、積極向上、學習氣氛濃,在這樣的學校中學習的學生就會形成積極上進等良好性格。
老師的教育風格,也對學生的性格形成有影響。在民主型的老師的教導下,學生性格少壓抑,情緒開朗,性格活潑,對老師、同學態度好,又自信。在放任型的老師的教導下,班集體松散,缺乏核心,是非觀念不清,同學間缺少有組織的活動。學生易形成自由散漫,缺乏友愛,有守紀律的習慣。在“過分權威”的老師教導下,壓制意見,學生會有虛偽、圓滑的性格,老師在一個樣,老師不在又是一個樣,極端的會形成師生對立,產生反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