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跨越代溝
教師評價,總結學生對于“孝敬”的理解:對父母的理解、關愛、體諒,盡自己的所能報答父母。
過渡:記得有位詩人曾說過:“即使面對國王,我也不另眼看待,惟有對父母,才有深深的敬意。”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也許沒有朋友,沒有老師,但絕對不會沒有父母。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也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的祖先對我們的告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孝敬我們的父母,是美德,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一切,要心存感激。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地方是否應該向父母表示感謝呢?如媽媽做的一頓豐盛的晚餐,爸爸輔導你做作業,父母傾聽你的煩惱。
同學們,在感受到父母的這些愛的時候,你覺得該向父母道謝嗎?為什么?(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三◎相關內容。)
學生回答后,教師側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該向父母道謝?”(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平等的表現,是文明禮貌的素養使然,是與父母的情感上的一次交流。)
★步驟二:爸爸(媽媽),我要謝謝你……
教師:相信大家在深愛自己的父母面前,不會吝嗇于一句最簡單的謝謝。有時候你們的語言也能體現你們的孝順呢!那么,今天老師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好好搜索回憶,將你需要感謝父母的事情記錄下來,寫下你感謝的話語,可以回去拿給你的父母看看,然后細心地觀察他們的反映,我相信會給各位很大的啟發的。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整理回憶,整理自己感謝父母的語言。
學生就自己的記錄發言:略。
教師:非常高興同學們這么清楚地記得父母對你們的關愛,更感動于你們能這樣深情地對父母說謝謝。那么,表達對于父母的感謝,我們一定不能忘掉哪些特殊的日子呢?
學生回答: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各種節假日,特別是父親節(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母親節(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等等。
過渡: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辛苦是無價的,除了道謝,我們還應該怎樣表達我們的感激和敬重呢?對了,在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都該有意識地孝敬父母。
★步驟三: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
(此教學環節的目的:使學生明白,孝敬父母,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創設氛圍,請一位學生朗誦此文,全班細心體會: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我曾是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曾是一個愛哭、愛笑的“瘋丫頭”,曾是一個摔倒后爬起來擦干眼淚的“皮”娃娃,也曾是一個有著自己美好夢想的女孩……如今,我長大了,長成了一個辦事有主見,不愛蹦不愛鬧的十五歲大姑娘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喜歡一個人坐在窗邊,細細地思索這十五個春夏秋冬的點點滴滴,更喜歡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我的父母,是中國千百萬父母中的一員。他們并沒有什么驚人的創舉,也同所有的父母一樣,每日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奔波往返于單位、家庭之間。在我的眼里,無論歲月的鋼刀在他們的臉上刻下多少道皺紋,無論時光的畫筆在他們兩鬢染上了多少白發,他們永遠是我最敬愛、最崇拜的人,這一道道皺紋,這一根根白發,無不記載著我蹣跚的成長歷程,無不飽含著他們的辛酸。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對女兒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