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見義勇為,(一)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用事實表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用事實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能力。
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公民的權利。增強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學難點 :
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教學過程 :
第十五課 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學們好: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十五課:
在前面法律常識的學習中,同學們了解了一些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自由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會看到各種形式的違法犯罪活動危害著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也常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侵害。青少年該不該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怎樣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如何依法維護?這些就是第十五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這一課中,我們將學習四個問題:
(課件)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二、控告檢舉、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有效手段;
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受到非法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個問題: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請同學們先來看一組畫面:
圖1:抓小偷
圖2:圍觀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兩幅漫畫分別反映的是什么場面?
圖1反映了一個抓小偷的場面:一個小偷入室偷盜,事主發現后大聲呼喊“抓小偷”,聽到呼喊,街坊四鄰紛紛抄家伙圍追堵截,終于小偷在勇敢無畏的鄰居面前束手就擒。
在圖2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名持刀歹徒正在街頭對一位女士實施搶劫,而過往的行人卻袖手旁觀的情景。
請同學們想一想,畫面中的哪種行為是值得贊揚的,哪種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我想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兩幅漫畫映射出了現實生活中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行為。一些人見義勇為,積極勇敢地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的;另一些人對于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則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為什么呢?因為從道德上說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從法律層面上看,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課件)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但是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沒有關系。”你認為這個觀點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課件)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我想現在同學們對這個觀點都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認為與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的觀點是錯誤的。的確,在制裁違法、懲處犯罪的斗爭中,國家的執法機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只是執法機關的任務,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我國法律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違法犯罪行為必然危害人民的利益。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1)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里所說的每一個公民,既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下面,我們一起閱讀幾段材料,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材料中公民在打擊違法犯罪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1:某年7月12日,北京翔遠汽車公司司機苗燕三駕駛出租車外出接送客人,一夜未歸。第二天晚十時,發現汽車被丟棄在河北省滿城縣境內,車內有血跡。7月14日上午,三名少年在盤山公路旁發現了一具男尸,立即報案。經有關人員辨認,此人正是司機苗燕三。為伸張正義,打擊罪犯,公安機關撒下了一張巨大的法網。
8月13日清晨,北京某收購站的職工楊某在單位附近散步,發現有兩個穿牛仔褲的男青年正在擺弄一輛桑塔納轎車。他倆一會兒打火、滅火,一會倒車、停車,其舉止不象司機,當即引起了楊的懷疑。于是楊立即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人員聞訊出動,在黃土崗路將兩人抓獲。經審訊,二人不得不交代了偷竊桑塔納轎車、殺害苗燕三,并拋尸棄車潛逃的罪行。人民法院依法判處2人死刑。
材料2:一天上午,正準備赴美的張某,在中國銀行營業部取出4000多美金,乘出租車回三里河。張某從出租車下來剛走了20幾米,冷不防從其身后竄出一男子,猛地一把將他的挎包奪下,轉身就跑。張某急喊“抓賊!”隨即撥打“110”報警,后招手攔車。正在駕車行使的潘向陽和孔少青立即停下,拉著張某向歹徒逃竄的方向追去,途經這里的苗海燕、陳建順和張杰聞訊,也都奮力追趕歹徒,在眾人的幫助下將歹徒抓獲,從歹徒身上翻出贓款。接到報警的緊急警務車和同時追趕歹徒的民警將歹徒押回審問。
材料3:5月9日,海淀公安分局接到群眾報案稱,在北太平莊農貿市場有人非法經營偽劣“非典”防護用品,接報后分局開展調查工作。經過細致調查,該市場個體攤主田傳文自2000年以來在該地經營勞保用品及日用百貨,并多次非法經營醫用一次性手套。5月初從廣州購置了10萬余副使用過的廢棄手套,進行銷售,牟取暴利,先后銷售出38000副。海淀公安分局已將田傳文刑事拘留。
同學們:聽了剛才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呢?說說看。
我想同學們一定會對材料中的那些殘害公民生命、侵犯公民財產、在非典時期發國難財,尋釁滋事的違法犯罪分子深惡痛絕;同時也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敬佩那些英勇無畏地與歹徒做斗爭的普通公民,敬佩那些積極舉報、為執法機關提供證據和線索的普通百姓。
下面,我們結合剛才的三段材料分析一下,人民群眾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上述三段材料有一個共同點,違法犯罪活動都是警方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協助下告破的。
我們設想一下,在材料1中,如果沒有三位少年和收購站的職工楊某這樣的群眾報案,公安機關能及時偵破盜車案和出租車司機被殺案嗎?材料2中,如果張某沒有遇到象潘向陽等見義勇為的好市民的幫助,被歹徒搶走4000多元美金能及時追回嗎?公安人員能及時抓獲犯罪嫌疑人嗎?在去年非典的特殊時期,如果沒有那些普通的公民及時舉報制假販假者、尋釁滋事者搶劫偷盜者,又有多少人在防范非典的同時,還要遭受違法犯罪分子的人為的侵害。
在上述的三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件)
(2)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A.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偵破案件、懲治違法犯罪
B.有效地預防犯罪和減少犯罪
C.公民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公民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只有在社會范圍內,形成見義勇為、勇于護法的良好氛圍,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第三,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公民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更深刻地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對于弘揚正風正氣,凈化社會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正因為人民群眾在打擊違法犯罪斗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法律鼓勵、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并將其明確規定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3頁第三自然段,說一說我國有哪些法律體現了對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鼓勵和支持?
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中,都有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規定。
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
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揭發檢舉的權利。
刑法第254條規定:
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
對于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現的、通緝在案的、越獄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將其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以上這些法律規定表明了什么呢?
對,這些法律規定表明: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僅是公民的義務,同時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3)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我們要珍惜這種權利,敢于行使這種權利。
同學們: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普及法律知識的今天,隨著公民的政治覺悟、法律素質的不斷提高,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英雄事跡。有的人,堅決控告和舉報壞人壞事;有的人為了保衛國家、集體財產不受侵害,同刑事犯罪分子進行奮不顧身的斗爭;有的身負重傷,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的是一種什么精神呢?
(4)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公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庫爾班是新疆腫瘤醫院門衛。5月23日夜他正在值班。一位婦女慌慌張張前來報案,說她在馬路上遭到壞人搶劫。庫爾班與另外兩位聯防隊員沖出房門,向犯罪嫌疑人追去。搏斗中,庫爾班身中數刀,其中一刀刺入左上臂約6厘米深,鮮血浸透衣服。另一名聯防隊員也身中數刀。他們忍著傷痛,將手持兇器的犯罪嫌疑人制服,送往派出所,并將財物追回。但是,令他們傷感的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一名素不相識的婦女伸張正義,現負傷住院,但是這名婦女至今不知去向,也不去派出所指證,更別說到醫院來慰問他們了,給執法機關制裁犯罪帶來了困難。
同學們,聽了這個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呢?庫爾班等人面對壞人為非作歹能夠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他們的英雄行為值得頌揚,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敬佩之余,我想同學們也一定會對那名至今沒露面的婦女感到憤慨、鄙視和譴責。現在社會上存在“事不關己,漠不關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極其有害的思想觀念,對違法犯罪現象采取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豈不知,這種態度是十分有害的。
(5)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十分有害。
違法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一些人的懼怕、懦弱心理,大肆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在一些場合,社會正氣樹不起來。違法犯罪活動猖狂,那些旁觀者的表現不僅會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青少年要從小培養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高尚品德。那么,具體地說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2.青少年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我們先來看一段報道:
當日中午12時40分,小學四年級學生向娟回家吃中飯,這時父母上班還沒有回家,她推門進廚房時,見父母房內有一個陌生男子正在翻東西,憑直覺,她斷定此人一定是賊。硬斗嗎?自己不是那賊的對手;不斗嗎,又不能看著賊白白逃掉。想到父母這時還不會回家,向娟靈機一動,故意稱呼那人“叔叔”,之后又拿出蘋果、桔子。那人見向娟沒有戒備,吃了兩個桔子便下樓準備逃跑。這時向娟急中生智,提起走廊邊一壺開水,朝盜賊劈頭蓋臉地澆了下去,盜賊猝不及防,頭臉部被水燙傷,疼得大喊起來。同樓鄰居聞聲出來,將盜賊扭送至公安機關。
怎么樣,這位10歲的小姑娘面對盜賊表現的是不是相當棒?她既勇敢,又機智,不僅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而且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身處險境,鎮靜自若,既保護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又機智地穩住了盜賊,最終在鄰居的幫助下抓住了盜賊。
同學們,這個事例對你有哪些啟示呢?我想,至少可以從中得到兩點啟示:
青少年要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這里的“敢”指的是什么?是勇敢,有膽量,見義勇為。
這里的“善”指的又是什么?是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歹徒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需要說明的是,與違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絕不僅限于面對面的與歹徒搏斗。對于中學生來說,年齡較小,身單力薄,在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時,更要強調善于斗爭。
在新頒布的《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中這樣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40條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這條規定表明:中學生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能夠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能夠及時報告就是勇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遇有不法侵害能夠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保存自己,擺脫危險,戰勝違法犯罪分子就是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與歹徒斗爭有什么有效的好方法呢?許多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當然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如果同學們在生活中真的遇到突發的侵害,那就要憑借你們的勇氣和智慧了。
下面我提出幾個問題,檢查一下同學們在遇到危險時的自護自救的意識如何。
1.你知道怎樣正確報警嗎?
2.你有家庭常備電話表嗎?
3.你怎樣對待一個或幾個身強力壯的入室搶劫犯呢?
4.夜遇“警察”該不該聽他的?
5.被壞人勒索怎么辦?
6.被壞人綁架了,以下哪種做法不妥呢?
(選項和講解見課件)
小結本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