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教案 > 七年級政治教案 >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精選6篇)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24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精選6篇)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1

  見義勇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能力目標

  1.利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事例來分析、理解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2.講授知識點時,注重學生對案例的主動分析與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掌握一些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能意識到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確青少年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光要勇氣,更要有智慧,增強學生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逐步培養見義勇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難點 

  實施正當防衛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同學們,我們從初二學習法律常識至今已經將近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們都得到了哪些收獲呢?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不僅學習了很多法律知識(知法),而且還懂得公民要自覺守法。最重要的在于,當我們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民還要勇于護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教師過渡:現在老師這里有—幅漫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以下問題。

  (投影一幅漫畫)

  投影(教師提問)

  1.圖中有哪些人物?

  2.你能從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中判斷出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嗎?

  3.他們行為的最終結果怎樣?

  4.請用自己的語言把此圖敘述成一個案例。看哪位同學觀察得最仔細,敘述得最全面。

  (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通過讀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為學習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教師歸納:我們可以看到,這幅圖中的主要人物有:老奶奶、小偷、抓小偷的人。從他們的語言(“抓小偷”、“來啦”、“站住”)及行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自覺保護國家、人民財產不受侵害的高尚行為。每位公民都應該學習這種高尚的品德。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

  討淪:有人認為,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執法機關的任務,同公民個人沒有關系,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討論時教師可指定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由一位學生發言,教師加以適當指導。)

  教師歸納:在制裁違法、懲處犯罪的斗爭中.國家執法機關確實應該發揮重大作用。但是,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只是執法機關的任務,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違法犯罪行為必然會危害人民的利益。所以。積極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僅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1)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板書)

  材料:1999年3月7日晚。已經立春的北京那天下起了雪。出租車司機郭亮在石景山區八寶山拉了一高一矮兩名男青年上車。這兩名男青年本來說從八寶山到大興縣九龍山莊。可是到了那兒又說找的人不在,又要返回八寶山。他們的行跡越來越可疑,在偏僻的小路上兩次引誘郭亮下車。已有所警覺的郭亮始終沒下車.并悄悄鎖上了左車門。車子到達八寶山已是夜里11點多鐘,誰知兩名男青年還是不下車,并再次提出要到石景山化肥廠。

  情急之中,郭亮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后面開過來的出租車招了招手。車子停在了前面,走下車的是雙環出租汽車公司的王鑫。郭向王使了一個眼色,王對郭的“處境”立馬心領神會了。“我對周圍環境比較熟悉,前面就有緊急警務車,我跟在你后面。”王低聲告訴郭。

  跟在郭亮車后面開出去沒多遠,王鑫便停下車,跑到馬路對面警務車前報了警。經搜查,“高、矮”兩人身上帶著兩把尖刀,一瓶乙醚,兩副繩子,以及手套、口罩等作案用具。

  事后王鑫說:“這樣的事情對于我們出租車司機會時常遇到。遇到這種事,大家互相問一聲,幫一把,好多問題都解決了,甚至能夠救人一命。”

  投影(教師提問):

  1.在整個事件中郭亮是怎樣做的?你對他所采取的行動有何看法?(設計此問題為后面“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做鋪墊。)

  2.王鑫又是怎樣做的?

  3.王鑫的做法是什么行為?

  4.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有什么重要意義?(此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

  5.法律在“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這方面是怎樣規定的?你能在書上找得到嗎?

  6.這些條款說明,法律對公民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持一種什么態度?

  (法律鼓勵并支持這種行為。)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在整個事件中,郭亮面對歹徒的預謀表現得既機智又勇敢。他一一識破歹徒的花招,機智地同歹徒周旋,并借機向外界求助。這說明他既敢于又很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王鑫面對這種危急情況沉著冷靜,在不驚動歹徒的前提下及時報警,使郭亮獲救。他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值得每位公民學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同時,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從書中列舉的法律條文中不難看出,我國法律鼓勵、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并將其明確規定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活動設計(情境教學):請同學們看一組漫畫。

  教師提問:你遇到過違法犯罪的事嗎?當你遇到或看到違法犯罪現象時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回答,班上交流)

  材料:昆明市人民銀行分理處的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值班時,與持刀槍搶劫的歹徒拼死搏斗。戴書華不幸犧牲,林茨身負重傷12處。但在罪犯縱火時,林茨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斗爭,用身軀撲滅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報案,使公安機關及時抓獲了罪犯。

  投影(教師提問)

  1.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的是誰的財產?

  2.林茨在身負重傷12處的情況下仍用身體撲滅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報案表現出什么樣的精神和覺悟?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了國家、集體和人民的財產。林茨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體現了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

  (2)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板書)

  過渡語:剛才老師列舉的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值得頌揚的,他們的英雄行為和高尚品質,值得廣大青少年學習,值得每一位公民學習。目前.我國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法治化的國家,法律條文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也不斷健全。按理說我國的社會治安也應該日趨穩定。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光天化日之下搶劫、行兇的多了,歹徒的膽子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囂張,這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漫畫。

  (投影一幅漫畫)

  投影(教師提問):

  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

  2.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現象嗎?

  3.你對這種現象有何看法?(教師可把此漫畫與教科書中第104頁的漫畫和案例結合使用。)

  教師歸納:社會上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采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到損害,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違法犯罪分子,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

  過渡語:在現實生活中,犯罪分子往往是兇惡、狡猾的。公民在與犯罪分子做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要向剛才案例中的郭亮學習。特別是青少年,由于我們年紀小,經驗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在與其斗爭時,不要硬拼,要講求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材料:1998年11月8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天。下午3點,當陳煥夫婦休息時,有人敲門,要“檢查電表”。正在復習功課的兒子路路打開門,一把槍對準了他的腦袋……兩個刑滿釋放的男人,一個51歲,一個30幾歲,很壯,拿著兩把自制的手槍,想搶錢。三人不肯屈服,先穩住這兩個歹徒,然后抓住機會,用手中的菜刀反擊,制服了歹徒。

  投影(教師提問):

  1.路路一家人的行為說明什么道理?

  2.案例中哪些情節體現了他們善于斗爭呢?

  3.你能說說日常生活中勇敢機智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嗎?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上述事件說明,青少年在與違法犯罪做斗爭時,既要勇敢。義要機智,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有: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

  教師提問:你都知道哪些報警電話?比比看哪位同學知道得多。

  教師總結:作為未成年人,我們不僅是父母的希望,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為此,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又為保護未成年人增加了一道道法律屏障。然而1998年11月“流星雨之夜”,14歲的女中學生馬旻由于輕信歹徒的欺騙而慘遭殺害。人們由此想到了一個問題:如今的孩子在知識、特長方面都有著較好的訓練,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和傷害,卻往往缺乏應變的能力;孩子們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卻偏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同學們,我們是否想過,在我們學這學那的同時,學習自我保護的知識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老師手中有一份北京青年報舉辦的“學生自我保護測驗”,老師想用它來考察一下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設計:

  1.每組選一名學生做評委,評委要給每位受測者的表演評分。(5分為滿分)

  2.每組選一名學生作為測驗者,測驗者要按照老師給出的“模擬情境”表演。

  3.每一個測驗要測試2—3名學生,由評委給受測者分別打分,分數高者為優。

  (投影四幅漫畫)

  (由教師根據受測者現場表演的情況歸納總結。)

  教師歸納:剛才同學們針對不同的情境分別做了表演,評委也都根據受測者的表現做了評判。《北京青年報》的記者也用同樣的內容分別測試了幾名中小學生。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請你給他們的表現做一下評判。

  材料簡介:

  測驗一:當你走丟了,身邊只有一部電話,這是你該怎么做?

  女生:“給我媽單位打電話。”

  測驗者:“你媽單位沒人,都下班了。”

  女生:“給家里打電話。”

  測驗者:“你家里沒人,都出去找你了。”

  女生:“給我姥姥家打電話。”

  測驗者:“你姥姥出去買菜了。”

  女生:“那——只好打110了。”

  測驗者:“你知道所住地區的名稱、民警姓名和派出所電話嗎?

  女生:“不太清楚。”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在遇到危險時,110應該是求助電話的首選。因為遇到突發事件,其他電話有可能記錯,或無人接通而延誤時機,而110電話是24小時值班,接通后8分鐘警察即可趕到。

  測驗二:在公共場所,你跟同學聊天時應該注意什么?

  測驗者:“聽說你搬家了,搬到哪了,我想去你家玩,怎么去啊?

  受測者:“放學后我帶你去吧。”

  測驗者:“我不喜歡你爸媽在的時候去,他們什么時候不在家?”

  受測者:“我到家后打電話告訴你。”

  測驗者:“我家電話壞了,你現在告訴我吧。”

  受測者:“那我趴在你耳邊說吧。”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許多青少年遇害就是因為在公共場所無意間暴露自身的情況而給壞人提供可乘之機。因此,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防范的意識,名字、住址、家庭財產、自己的行程等“機密”不能隨意泄露。

  測驗三:當你走在街頭,面對陌生人的詢問和要求,你怎樣做?

  測驗者:“小朋友,我的車出了點兒毛病,我正有急事去辦,能不能幫幫我,叫個修車的過來?”

  初中女生:“您向前走,再向右拐就有。”

  初中男生:“前面有交警,您去問他吧。”

  測驗者:“唉呀,這一帶我路不太熟。不如這樣吧,你上車幫我帶帶路,很快的,就2分鐘。”

  初中女生:“我也不認識路,不好意思。”

  初中男生:“就在前面,你自個兒去吧。”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不法分子經常利用人們的善良與單純鉆空子,對此未成年人應注意:只要你覺得不安全,你都有權拒絕。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感受到: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僅是公民勇于護法的表現,同時這也是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權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危險時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愿望:“誰來幫幫我!”都希望獲得他人的救助。也許就需要一聲呼救,也許就是一個舉手之勞。用出租車司機王鑫的話說:“大家互相問一聲、幫—把,好多問題都解決了,甚至能夠救人一命。”作為青少年,我們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堅決抵制那種看到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行為。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世界需要熱心腸。”(背景音樂響起)

  鞏固新課

  看圖回答問題。

  投影(教師提問)

  1.這是社會上的一種什么現象?

  2.圍觀群眾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3.我們應該提倡什么樣的行為?

  4.這種行為有什么重要意義?

  課后作業 

  收集一些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交流各自的體會。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2

  見義勇為,(一)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用事實表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用事實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能力。

  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公民的權利。增強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學難點 :

  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教學過程 :

  第十五課 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學們好: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十五課:

  在前面法律常識的學習中,同學們了解了一些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自由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會看到各種形式的違法犯罪活動危害著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也常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侵害。青少年該不該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怎樣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如何依法維護?這些就是第十五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這一課中,我們將學習四個問題:

  (課件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二、控告檢舉、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有效手段;

  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受到非法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個問題: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請同學們先來看一組畫面:

  圖1:抓小偷

  圖2:圍觀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兩幅漫畫分別反映的是什么場面?

  圖1反映了一個抓小偷的場面:一個小偷入室偷盜,事主發現后大聲呼喊“抓小偷”,聽到呼喊,街坊四鄰紛紛抄家伙圍追堵截,終于小偷在勇敢無畏的鄰居面前束手就擒。

  在圖2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名持刀歹徒正在街頭對一位女士實施搶劫,而過往的行人卻袖手旁觀的情景。

  請同學們想一想,畫面中的哪種行為是值得贊揚的,哪種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我想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兩幅漫畫映射出了現實生活中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行為。一些人見義勇為,積極勇敢地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的;另一些人對于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則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為什么呢?因為從道德上說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從法律層面上看,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課件)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但是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沒有關系。”你認為這個觀點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課件)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我想現在同學們對這個觀點都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認為與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的觀點是錯誤的。的確,在制裁違法、懲處犯罪的斗爭中,國家的執法機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只是執法機關的任務,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我國法律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違法犯罪行為必然危害人民的利益。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1)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里所說的每一個公民,既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下面,我們一起閱讀幾段材料,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材料中公民在打擊違法犯罪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1:某年7月12日,北京翔遠汽車公司司機苗燕三駕駛出租車外出接送客人,一夜未歸。第二天晚十時,發現汽車被丟棄在河北省滿城縣境內,車內有血跡。7月14日上午,三名少年在盤山公路旁發現了一具男尸,立即報案。經有關人員辨認,此人正是司機苗燕三。為伸張正義,打擊罪犯,公安機關撒下了一張巨大的法網。

  8月13日清晨,北京某收購站的職工楊某在單位附近散步,發現有兩個穿牛仔褲的男青年正在擺弄一輛桑塔納轎車。他倆一會兒打火、滅火,一會倒車、停車,其舉止不象司機,當即引起了楊的懷疑。于是楊立即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人員聞訊出動,在黃土崗路將兩人抓獲。經審訊,二人不得不交代了偷竊桑塔納轎車、殺害苗燕三,并拋尸棄車潛逃的罪行。人民法院依法判處2人死刑。

  材料2:一天上午,正準備赴美的張某,在中國銀行營業部取出4000多美金,乘出租車回三里河。張某從出租車下來剛走了20幾米,冷不防從其身后竄出一男子,猛地一把將他的挎包奪下,轉身就跑。張某急喊“抓賊!”隨即撥打“110”報警,后招手攔車。正在駕車行使的潘向陽和孔少青立即停下,拉著張某向歹徒逃竄的方向追去,途經這里的苗海燕、陳建順和張杰聞訊,也都奮力追趕歹徒,在眾人的幫助下將歹徒抓獲,從歹徒身上翻出贓款。接到報警的緊急警務車和同時追趕歹徒的民警將歹徒押回審問。

  材料3:5月9日,海淀公安分局接到群眾報案稱,在北太平莊農貿市場有人非法經營偽劣“非典”防護用品,接報后分局開展調查工作。經過細致調查,該市場個體攤主田傳文自2000年以來在該地經營勞保用品及日用百貨,并多次非法經營醫用一次性手套。5月初從廣州購置了10萬余副使用過的廢棄手套,進行銷售,牟取暴利,先后銷售出38000副。海淀公安分局已將田傳文刑事拘留。

  同學們:聽了剛才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呢?說說看。

  我想同學們一定會對材料中的那些殘害公民生命、侵犯公民財產、在非典時期發國難財,尋釁滋事的違法犯罪分子深惡痛絕;同時也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敬佩那些英勇無畏地與歹徒做斗爭的普通公民,敬佩那些積極舉報、為執法機關提供證據和線索的普通百姓。

  下面,我們結合剛才的三段材料分析一下,人民群眾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上述三段材料有一個共同點,違法犯罪活動都是警方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協助下告破的。

  我們設想一下,在材料1中,如果沒有三位少年和收購站的職工楊某這樣的群眾報案,公安機關能及時偵破盜車案和出租車司機被殺案嗎?材料2中,如果張某沒有遇到象潘向陽等見義勇為的好市民的幫助,被歹徒搶走4000多元美金能及時追回嗎?公安人員能及時抓獲犯罪嫌疑人嗎?在去年非典的特殊時期,如果沒有那些普通的公民及時舉報制假販假者、尋釁滋事者搶劫偷盜者,又有多少人在防范非典的同時,還要遭受違法犯罪分子的人為的侵害。

  在上述的三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件)

  (2)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A.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偵破案件、懲治違法犯罪

  B.有效地預防犯罪和減少犯罪

  C.公民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公民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只有在社會范圍內,形成見義勇為、勇于護法的良好氛圍,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第三,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公民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更深刻地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對于弘揚正風正氣,凈化社會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正因為人民群眾在打擊違法犯罪斗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法律鼓勵、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并將其明確規定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3頁第三自然段,說一說我國有哪些法律體現了對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鼓勵和支持?

  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中,都有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規定。

  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

  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揭發檢舉的權利。

  刑法第254條規定:

  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

  對于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現的、通緝在案的、越獄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將其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以上這些法律規定表明了什么呢?

  對,這些法律規定表明: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僅是公民的義務,同時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3)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我們要珍惜這種權利,敢于行使這種權利。

  同學們: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普及法律知識的今天,隨著公民的政治覺悟、法律素質的不斷提高,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英雄事跡。有的人,堅決控告和舉報壞人壞事;有的人為了保衛國家、集體財產不受侵害,同刑事犯罪分子進行奮不顧身的斗爭;有的身負重傷,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的是一種什么精神呢?

  (4)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公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庫爾班是新疆腫瘤醫院門衛。5月23日夜他正在值班。一位婦女慌慌張張前來報案,說她在馬路上遭到壞人搶劫。庫爾班與另外兩位聯防隊員沖出房門,向犯罪嫌疑人追去。搏斗中,庫爾班身中數刀,其中一刀刺入左上臂約6厘米深,鮮血浸透衣服。另一名聯防隊員也身中數刀。他們忍著傷痛,將手持兇器的犯罪嫌疑人制服,送往派出所,并將財物追回。但是,令他們傷感的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一名素不相識的婦女伸張正義,現負傷住院,但是這名婦女至今不知去向,也不去派出所指證,更別說到醫院來慰問他們了,給執法機關制裁犯罪帶來了困難。

  同學們,聽了這個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呢?庫爾班等人面對壞人為非作歹能夠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他們的英雄行為值得頌揚,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敬佩之余,我想同學們也一定會對那名至今沒露面的婦女感到憤慨、鄙視和譴責。現在社會上存在“事不關己,漠不關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極其有害的思想觀念,對違法犯罪現象采取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豈不知,這種態度是十分有害的。

  (5)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十分有害。

  違法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一些人的懼怕、懦弱心理,大肆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在一些場合,社會正氣樹不起來。違法犯罪活動猖狂,那些旁觀者的表現不僅會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青少年要從小培養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高尚品德。那么,具體地說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2.青少年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我們先來看一段報道:

  當日中午12時40分,小學四年級學生向娟回家吃中飯,這時父母上班還沒有回家,她推門進廚房時,見父母房內有一個陌生男子正在翻東西,憑直覺,她斷定此人一定是賊。硬斗嗎?自己不是那賊的對手;不斗嗎,又不能看著賊白白逃掉。想到父母這時還不會回家,向娟靈機一動,故意稱呼那人“叔叔”,之后又拿出蘋果、桔子。那人見向娟沒有戒備,吃了兩個桔子便下樓準備逃跑。這時向娟急中生智,提起走廊邊一壺開水,朝盜賊劈頭蓋臉地澆了下去,盜賊猝不及防,頭臉部被水燙傷,疼得大喊起來。同樓鄰居聞聲出來,將盜賊扭送至公安機關。

  怎么樣,這位10歲的小姑娘面對盜賊表現的是不是相當棒?她既勇敢,又機智,不僅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而且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身處險境,鎮靜自若,既保護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又機智地穩住了盜賊,最終在鄰居的幫助下抓住了盜賊。

  同學們,這個事例對你有哪些啟示呢?我想,至少可以從中得到兩點啟示:

  青少年要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這里的“敢”指的是什么?是勇敢,有膽量,見義勇為。

  這里的“善”指的又是什么?是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歹徒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需要說明的是,與違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絕不僅限于面對面的與歹徒搏斗。對于中學生來說,年齡較小,身單力薄,在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時,更要強調善于斗爭。

  在新頒布的《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中這樣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40條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這條規定表明:中學生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能夠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能夠及時報告就是勇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遇有不法侵害能夠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保存自己,擺脫危險,戰勝違法犯罪分子就是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與歹徒斗爭有什么有效的好方法呢?許多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當然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如果同學們在生活中真的遇到突發的侵害,那就要憑借你們的勇氣和智慧了。

  下面我提出幾個問題,檢查一下同學們在遇到危險時的自護自救的意識如何。

  1.你知道怎樣正確報警嗎?

  2.你有家庭常備電話表嗎?

  3.你怎樣對待一個或幾個身強力壯的入室搶劫犯呢?

  4.夜遇“警察”該不該聽他的?

  5.被壞人勒索怎么辦?

  6.被壞人綁架了,以下哪種做法不妥呢?

  (選項和講解見課件)

  小結本課內容。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3

  見義勇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能力目標

  1.利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事例來分析、理解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2.講授知識點時,注重學生對案例的主動分析與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掌握一些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能意識到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確青少年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光要勇氣,更要有智慧,增強學生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逐步培養見義勇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難點 

  實施正當防衛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粗讀本課的課題、框題、目題、然后寫出本課知識結構框架。

  本課知識結構表

  (組織學生觀看投影片)

  一天晚上,中學生劉愛娟、田玲、張萍看完電影騎車回家。突然,一個黑影從小樹林里竄了出來,朝騎在后邊的田玲撲去,“啊!救命!”田玲驚叫一聲,連人帶車被推倒在地。劉愛娟趕緊下車,一邊叫喊著:“抓壞蛋!”一邊奔過來,附近沒有人家,又沒有過路人,所以無人來相救。騎在前面的張萍,已在夜幕中消失。“一定要要保護田玲。”此時,劉愛娟只有一個念頭。她使勁揪住壞蛋的頭發往后拉,那壞蛋不得不騰出一只手來對付。愛娟想;“應該給壞蛋留點傷,好讓警察叔叔抓住他”。她急中生智朝壞蛋的手咬去,“呀!”壞蛋疼得松開了手。愛娟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朝壞蛋臉上揚去,壞蛋被泥沙瞇得睜不開眼,田玲乘機掙脫了。張萍害怕,騎車飛也似地跑回家。其父得知此事抄起一把鐵鍬在張萍的帶領下騎車趕往出事地點,剛一出村就碰到劉愛娟和田玲。當天晚上,劉愛娟在父親和村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了案。第二天下午派出所根據劉愛娟提供的線索,抓住了壞蛋。

  提問:(1)上述案例劉愛娟同學的行動為什么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好評?

  (2)張萍同學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身邊的案例,引起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思考;(2)從學生的困惑點入手,引發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這一社會現象的關注;(3)在擴散性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現象由無奈到理性的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劉愛娟同學的行動這所以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好評,因為她用法律賦予的正當防衛的武器保護了同學田玲、戰勝了罪犯。好的行為是見義勇為的行為。張萍同學在危急關頭,沒有停車相救,反而飛車回家的做法是不妥的,但她叫了人也是同犯罪分子做斗爭的方法之一。

  講授新課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對于公民個人和國家利益有什么意義?法律給我們哪些武器?

  這就是本課要解決的問題: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

  提問:上述案例中劉愛娟同學咬傷壞蛋的手,又在當天晚上在父親和村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了案,對破案有什么作用?劉愛娟同學保護同學抓獲歹徒的事跡受到學校的表彰,也受到法律的支持和鼓勵在哪些法律中有明確規定?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1)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板書)

  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教師講述:我國憲法第41條、刑法第254條、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投影片二)昆明市人民銀行分理處的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值班時,與持刀搶動的歹徒拼死搏斗。戴書華不幸犧牲,林茨身負重傷12處。但就在罪犯縱火時,林茨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斗爭,用身軀撲滅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報案,使公安機關及時抓獲了罪犯。

  提問;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的是誰的財產?林茨在身負重傷12處的情況下仍用身體撲滅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報案表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和覺悟?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有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青少年必須從小培養這種高尚品德,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做斗爭。

  (2)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板書)

  (投影片三)武漢廣播電臺記者、共產黨員楊威在漢口鬧市區的一家餐館就餐地,發現一個正在扒竊的歹徒。楊威一把抓住歹徒的衣領,大喝一聲:“快把錢包交出來!”在楊威的威逼下,歹徒連聲求饒。這時,楊威向被盜人說:“同志,您的錢包被盜。”可是被盜人否認自己錢包被盜。歹徒立刻反撲過來,氣勢洶洶地說:“你誣陷好人!”七八個歹徒蜂擁而上,向楊威劈頭蓋臉打來。楊威一面死死抓住作案歹徒,一面大聲疾呼:“共產黨員、革命同志幫我抓壞蛋!”可是竟無一人出來相助,楊威全身多處受傷。事后,被盜人給楊威跪下說:“我對不起您。”公安人員采訪了店主和當時的就餐者:為什么見到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時,有人說:“雷鋒早就過時了,市場經濟嘛,就該自己顧自己。”

  提問:這種看法對嗎?為什么?(學生討論發言之后,教師歸納。)

  第一,這種看法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采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違法犯罪分子,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

  第二,自己顧自己的原則和市場經濟是不相容的。因為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而社會化大生產造就了協作這樣一種勞動方式,所以協作性勞動的過程就像一條一環扣一環的鏈子,把人和人緊緊聯系在一起,社會生產越發達,對協作與互相幫助的要求越高。到了今天,勞動的協作性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成為商品生產條件下一種普遍的文化。一種公認的道德準則。上述案例中的店主和就餐者面對歹徒行兇而袖手旁觀,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犯罪分子,不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民的利益,是十分有害的。

  (投影片四)某日,一架中國民航的客機剛起飛數分鐘,機上一名乘客突然沖向駕駛室,一手舉槍頂著駕駛員的腦袋,另一只手則拉著捆在腰上的足以使飛機炸毀的炸藥導火索,命令駕駛員將飛機飛往目的地。而對劫機犯,駕駛員以及其他機組人員意識到,如果與他硬拼,必然會導致機毀人亡,造成重大的損失和犧牲。要制服罪犯,保全飛機和全體機組人員、乘客的安全,必須采取機智的斗爭策略。因而,駕駛員對于罪犯“言聽計從”,想盡辦法穩住罪犯,并鎮靜自若地與罪犯聊起天來,在聊天中,將劫機情況通知地面,在聊天中發現罪犯對地形不熟悉,于是駕駛飛機在原來起飛的機場周圍上空繞圈子,最后將飛機降落在原來起飛的機場,并告訴劫機犯,飛機已經抵達他要到的地方。劫機犯聽后高興異常,當他快步走下飛機時卻被我公安人員擒獲。

  提問:上述事例說明了什么道理?事例中哪些情節體現了駕駛員善于斗爭呢?日常生活中勇敢機智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青少年在與違法犯罪做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有: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

  提問:你知道哪些情況應打“110”報警電話?

  (學生討論后發言,老師歸納。)

  當公民、國家、集體的合法權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發生交通、火災等意外事故時要及時報警。具體范圍為:一是殺人、搶劫、搶奪、盜竊等刑事案件;二是擾亂車站、商場、餐飲娛樂等公共場所秩序;三是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機關緊急處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災害事故;五是群眾的求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基本知識:公民同違法犯罪斗爭的重要意義;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懂得了一個重要道理:看到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是十分有害的。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4

  見義勇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能力目標

  1.利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事例來分析、理解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2.講授知識點時,注重學生對案例的主動分析與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掌握一些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能意識到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確青少年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光要勇氣,更要有智慧,增強學生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逐步培養見義勇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難點 

  實施正當防衛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粗讀本課的課題、框題、目題、然后寫出本課知識結構框架。

  本課知識結構表

  (組織學生觀看投影片)

  一天晚上,中學生劉愛娟、田玲、張萍看完電影騎車回家。突然,一個黑影從小樹林里竄了出來,朝騎在后邊的田玲撲去,“啊!救命!”田玲驚叫一聲,連人帶車被推倒在地。劉愛娟趕緊下車,一邊叫喊著:“抓壞蛋!”一邊奔過來,附近沒有人家,又沒有過路人,所以無人來相救。騎在前面的張萍,已在夜幕中消失。“一定要要保護田玲。”此時,劉愛娟只有一個念頭。她使勁揪住壞蛋的頭發往后拉,那壞蛋不得不騰出一只手來對付。愛娟想;“應該給壞蛋留點傷,好讓警察叔叔抓住他”。她急中生智朝壞蛋的手咬去,“呀!”壞蛋疼得松開了手。愛娟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朝壞蛋臉上揚去,壞蛋被泥沙瞇得睜不開眼,田玲乘機掙脫了。張萍害怕,騎車飛也似地跑回家。其父得知此事抄起一把鐵鍬在張萍的帶領下騎車趕往出事地點,剛一出村就碰到劉愛娟和田玲。當天晚上,劉愛娟在父親和村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了案。第二天下午派出所根據劉愛娟提供的線索,抓住了壞蛋。

  提問:(1)上述案例劉愛娟同學的行動為什么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好評?

  (2)張萍同學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身邊的案例,引起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思考;(2)從學生的困惑點入手,引發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這一社會現象的關注;(3)在擴散性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現象由無奈到理性的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劉愛娟同學的行動這所以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好評,因為她用法律賦予的正當防衛的武器保護了同學田玲、戰勝了罪犯。好的行為是見義勇為的行為。張萍同學在危急關頭,沒有停車相救,反而飛車回家的做法是不妥的,但她叫了人也是同犯罪分子做斗爭的方法之一。

  講授新課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對于公民個人和國家利益有什么意義?法律給我們哪些武器?

  這就是本課要解決的問題: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

  提問:上述案例中劉愛娟同學咬傷壞蛋的手,又在當天晚上在父親和村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了案,對破案有什么作用?劉愛娟同學保護同學抓獲歹徒的事跡受到學校的表彰,也受到法律的支持和鼓勵在哪些法律中有明確規定?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1)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板書)

  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教師講述:我國憲法第41條、刑法第254條、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投影片二)昆明市人民銀行分理處的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值班時,與持刀搶動的歹徒拼死搏斗。戴書華不幸犧牲,林茨身負重傷12處。但就在罪犯縱火時,林茨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斗爭,用身軀撲滅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報案,使公安機關及時抓獲了罪犯。

  提問;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的是誰的財產?林茨在身負重傷12處的情況下仍用身體撲滅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報案表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和覺悟?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有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青少年必須從小培養這種高尚品德,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做斗爭。

  (2)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板書)

  (投影片三)武漢廣播電臺記者、共產黨員楊威在漢口鬧市區的一家餐館就餐地,發現一個正在扒竊的歹徒。楊威一把抓住歹徒的衣領,大喝一聲:“快把錢包交出來!”在楊威的威逼下,歹徒連聲求饒。這時,楊威向被盜人說:“同志,您的錢包被盜。”可是被盜人否認自己錢包被盜。歹徒立刻反撲過來,氣勢洶洶地說:“你誣陷好人!”七八個歹徒蜂擁而上,向楊威劈頭蓋臉打來。楊威一面死死抓住作案歹徒,一面大聲疾呼:“共產黨員、革命同志幫我抓壞蛋!”可是竟無一人出來相助,楊威全身多處受傷。事后,被盜人給楊威跪下說:“我對不起您。”公安人員采訪了店主和當時的就餐者:為什么見到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時,有人說:“雷鋒早就過時了,市場經濟嘛,就該自己顧自己。”

  提問:這種看法對嗎?為什么?(學生討論發言之后,教師歸納。)

  第一,這種看法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采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違法犯罪分子,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

  第二,自己顧自己的原則和市場經濟是不相容的。因為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而社會化大生產造就了協作這樣一種勞動方式,所以協作性勞動的過程就像一條一環扣一環的鏈子,把人和人緊緊聯系在一起,社會生產越發達,對協作與互相幫助的要求越高。到了今天,勞動的協作性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成為商品生產條件下一種普遍的文化。一種公認的道德準則。上述案例中的店主和就餐者面對歹徒行兇而袖手旁觀,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犯罪分子,不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民的利益,是十分有害的。

  (投影片四)某日,一架中國民航的客機剛起飛數分鐘,機上一名乘客突然沖向駕駛室,一手舉槍頂著駕駛員的腦袋,另一只手則拉著捆在腰上的足以使飛機炸毀的炸藥導火索,命令駕駛員將飛機飛往目的地。而對劫機犯,駕駛員以及其他機組人員意識到,如果與他硬拼,必然會導致機毀人亡,造成重大的損失和犧牲。要制服罪犯,保全飛機和全體機組人員、乘客的安全,必須采取機智的斗爭策略。因而,駕駛員對于罪犯“言聽計從”,想盡辦法穩住罪犯,并鎮靜自若地與罪犯聊起天來,在聊天中,將劫機情況通知地面,在聊天中發現罪犯對地形不熟悉,于是駕駛飛機在原來起飛的機場周圍上空繞圈子,最后將飛機降落在原來起飛的機場,并告訴劫機犯,飛機已經抵達他要到的地方。劫機犯聽后高興異常,當他快步走下飛機時卻被我公安人員擒獲。

  提問:上述事例說明了什么道理?事例中哪些情節體現了駕駛員善于斗爭呢?日常生活中勇敢機智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青少年在與違法犯罪做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有: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

  提問:你知道哪些情況應打“110”報警電話?

  (學生討論后發言,老師歸納。)

  當公民、國家、集體的合法權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發生交通、火災等意外事故時要及時報警。具體范圍為:一是殺人、搶劫、搶奪、盜竊等刑事案件;二是擾亂車站、商場、餐飲娛樂等公共場所秩序;三是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機關緊急處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災害事故;五是群眾的求助。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基本知識:公民同違法犯罪斗爭的重要意義;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懂得了一個重要道理:看到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是十分有害的。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5

  見義勇為,(一)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用事實表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用事實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能力。

  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公民的權利。增強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學難點 :

  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教學過程 :

  第十五課 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學們好: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十五課:

  在前面法律常識的學習中,同學們了解了一些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自由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會看到各種形式的違法犯罪活動危害著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也常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侵害。青少年該不該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怎樣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如何依法維護?這些就是第十五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這一課中,我們將學習四個問題:

  (課件)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二、控告檢舉、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有效手段;

  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受到非法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個問題: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請同學們先來看一組畫面:

  圖1:抓小偷

  圖2:圍觀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兩幅漫畫分別反映的是什么場面?

  圖1反映了一個抓小偷的場面:一個小偷入室偷盜,事主發現后大聲呼喊“抓小偷”,聽到呼喊,街坊四鄰紛紛抄家伙圍追堵截,終于小偷在勇敢無畏的鄰居面前束手就擒。

  在圖2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名持刀歹徒正在街頭對一位女士實施搶劫,而過往的行人卻袖手旁觀的情景。

  請同學們想一想,畫面中的哪種行為是值得贊揚的,哪種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我想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兩幅漫畫映射出了現實生活中面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行為。一些人見義勇為,積極勇敢地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的;另一些人對于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則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為什么呢?因為從道德上說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從法律層面上看,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課件)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但是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沒有關系。”你認為這個觀點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課件)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我想現在同學們對這個觀點都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認為與違法犯罪做斗爭只是國家執法機關的任務,與公民個人無關的觀點是錯誤的。的確,在制裁違法、懲處犯罪的斗爭中,國家的執法機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只是執法機關的任務,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我國法律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違法犯罪行為必然危害人民的利益。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1)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里所說的每一個公民,既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下面,我們一起閱讀幾段材料,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材料中公民在打擊違法犯罪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1:某年7月12日,北京翔遠汽車公司司機苗燕三駕駛出租車外出接送客人,一夜未歸。第二天晚十時,發現汽車被丟棄在河北省滿城縣境內,車內有血跡。7月14日上午,三名少年在盤山公路旁發現了一具男尸,立即報案。經有關人員辨認,此人正是司機苗燕三。為伸張正義,打擊罪犯,公安機關撒下了一張巨大的法網。

  8月13日清晨,北京某收購站的職工楊某在單位附近散步,發現有兩個穿牛仔褲的男青年正在擺弄一輛桑塔納轎車。他倆一會兒打火、滅火,一會倒車、停車,其舉止不象司機,當即引起了楊的懷疑。于是楊立即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人員聞訊出動,在黃土崗路將兩人抓獲。經審訊,二人不得不交代了偷竊桑塔納轎車、殺害苗燕三,并拋尸棄車潛逃的罪行。人民法院依法判處2人死刑。

  材料2:一天上午,正準備赴美的張某,在中國銀行營業部取出4000多美金,乘出租車回三里河。張某從出租車下來剛走了20幾米,冷不防從其身后竄出一男子,猛地一把將他的挎包奪下,轉身就跑。張某急喊“抓賊!”隨即撥打“110”報警,后招手攔車。正在駕車行使的潘向陽和孔少青立即停下,拉著張某向歹徒逃竄的方向追去,途經這里的苗海燕、陳建順和張杰聞訊,也都奮力追趕歹徒,在眾人的幫助下將歹徒抓獲,從歹徒身上翻出贓款。接到報警的緊急警務車和同時追趕歹徒的民警將歹徒押回審問。

  材料3:5月9日,海淀公安分局接到群眾報案稱,在北太平莊農貿市場有人非法經營偽劣“非典”防護用品,接報后分局開展調查工作。經過細致調查,該市場個體攤主田傳文自2000年以來在該地經營勞保用品及日用百貨,并多次非法經營醫用一次性手套。5月初從廣州購置了10萬余副使用過的廢棄手套,進行銷售,牟取暴利,先后銷售出38000副。海淀公安分局已將田傳文刑事拘留。

  同學們:聽了剛才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呢?說說看。

  我想同學們一定會對材料中的那些殘害公民生命、侵犯公民財產、在非典時期發國難財,尋釁滋事的違法犯罪分子深惡痛絕;同時也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敬佩那些英勇無畏地與歹徒做斗爭的普通公民,敬佩那些積極舉報、為執法機關提供證據和線索的普通百姓。

  下面,我們結合剛才的三段材料分析一下,人民群眾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上述三段材料有一個共同點,違法犯罪活動都是警方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協助下告破的。

  我們設想一下,在材料1中,如果沒有三位少年和收購站的職工楊某這樣的群眾報案,公安機關能及時偵破盜車案和出租車司機被殺案嗎?材料2中,如果張某沒有遇到象潘向陽等見義勇為的好市民的幫助,被歹徒搶走4000多元美金能及時追回嗎?公安人員能及時抓獲犯罪嫌疑人嗎?在去年非典的特殊時期,如果沒有那些普通的公民及時舉報制假販假者、尋釁滋事者搶劫偷盜者,又有多少人在防范非典的同時,還要遭受違法犯罪分子的人為的侵害。

  在上述的三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件)

  (2)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A.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偵破案件、懲治違法犯罪

  B.有效地預防犯罪和減少犯罪

  C.公民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公民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只有在社會范圍內,形成見義勇為、勇于護法的良好氛圍,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第三,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公民在與違法犯罪的斗爭中,更深刻地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對于弘揚正風正氣,凈化社會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正因為人民群眾在打擊違法犯罪斗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法律鼓勵、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并將其明確規定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3頁第三自然段,說一說我國有哪些法律體現了對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鼓勵和支持?

  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中,都有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規定。

  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

  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揭發檢舉的權利。

  刑法第254條規定:

  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

  對于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現的、通緝在案的、越獄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將其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以上這些法律規定表明了什么呢?

  對,這些法律規定表明: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僅是公民的義務,同時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3)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我們要珍惜這種權利,敢于行使這種權利。

  同學們: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普及法律知識的今天,隨著公民的政治覺悟、法律素質的不斷提高,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英雄事跡。有的人,堅決控告和舉報壞人壞事;有的人為了保衛國家、集體財產不受侵害,同刑事犯罪分子進行奮不顧身的斗爭;有的身負重傷,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的是一種什么精神呢?

  (4)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公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庫爾班是新疆腫瘤醫院門衛。5月23日夜他正在值班。一位婦女慌慌張張前來報案,說她在馬路上遭到壞人搶劫。庫爾班與另外兩位聯防隊員沖出房門,向犯罪嫌疑人追去。搏斗中,庫爾班身中數刀,其中一刀刺入左上臂約6厘米深,鮮血浸透衣服。另一名聯防隊員也身中數刀。他們忍著傷痛,將手持兇器的犯罪嫌疑人制服,送往派出所,并將財物追回。但是,令他們傷感的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一名素不相識的婦女伸張正義,現負傷住院,但是這名婦女至今不知去向,也不去派出所指證,更別說到醫院來慰問他們了,給執法機關制裁犯罪帶來了困難。

  同學們,聽了這個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呢?庫爾班等人面對壞人為非作歹能夠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他們的英雄行為值得頌揚,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敬佩之余,我想同學們也一定會對那名至今沒露面的婦女感到憤慨、鄙視和譴責。現在社會上存在“事不關己,漠不關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極其有害的思想觀念,對違法犯罪現象采取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豈不知,這種態度是十分有害的。

  (5)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十分有害。

  違法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一些人的懼怕、懦弱心理,大肆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在一些場合,社會正氣樹不起來。違法犯罪活動猖狂,那些旁觀者的表現不僅會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青少年要從小培養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高尚品德。那么,具體地說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2.青少年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我們先來看一段報道:

  當日中午12時40分,小學四年級學生向娟回家吃中飯,這時父母上班還沒有回家,她推門進廚房時,見父母房內有一個陌生男子正在翻東西,憑直覺,她斷定此人一定是賊。硬斗嗎?自己不是那賊的對手;不斗嗎,又不能看著賊白白逃掉。想到父母這時還不會回家,向娟靈機一動,故意稱呼那人“叔叔”,之后又拿出蘋果、桔子。那人見向娟沒有戒備,吃了兩個桔子便下樓準備逃跑。這時向娟急中生智,提起走廊邊一壺開水,朝盜賊劈頭蓋臉地澆了下去,盜賊猝不及防,頭臉部被水燙傷,疼得大喊起來。同樓鄰居聞聲出來,將盜賊扭送至公安機關。

  怎么樣,這位10歲的小姑娘面對盜賊表現的是不是相當棒?她既勇敢,又機智,不僅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而且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身處險境,鎮靜自若,既保護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又機智地穩住了盜賊,最終在鄰居的幫助下抓住了盜賊。

  同學們,這個事例對你有哪些啟示呢?我想,至少可以從中得到兩點啟示:

  青少年要敢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這里的“敢”指的是什么?是勇敢,有膽量,見義勇為。

  這里的“善”指的又是什么?是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歹徒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需要說明的是,與違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絕不僅限于面對面的與歹徒搏斗。對于中學生來說,年齡較小,身單力薄,在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時,更要強調善于斗爭。

  在新頒布的《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中這樣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40條規定:中學生要“弘揚正氣,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護自救。”

  這條規定表明:中學生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能夠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能夠及時報告就是勇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遇有不法侵害能夠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保存自己,擺脫危險,戰勝違法犯罪分子就是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青少年與歹徒斗爭有什么有效的好方法呢?許多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都是與歹徒斗爭的好方法。

  當然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如果同學們在生活中真的遇到突發的侵害,那就要憑借你們的勇氣和智慧了。

  下面我提出幾個問題,檢查一下同學們在遇到危險時的自護自救的意識如何。

  1.你知道怎樣正確報警嗎?

  2.你有家庭常備電話表嗎?

  3.你怎樣對待一個或幾個身強力壯的入室搶劫犯呢?

  4.夜遇“警察”該不該聽他的?

  5.被壞人勒索怎么辦?

  6.被壞人綁架了,以下哪種做法不妥呢?

  (選項和講解見課件)

  小結本課內容。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 篇6

  見義勇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認識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能力目標

  1.利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事例來分析、理解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

  2.講授知識點時,注重學生對案例的主動分析與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掌握一些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能意識到對違法犯罪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確青少年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光要勇氣,更要有智慧,增強學生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逐步培養見義勇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難點 

  實施正當防衛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同學們,我們從初二學習法律常識至今已經將近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們都得到了哪些收獲呢?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不僅學習了很多法律知識(知法),而且還懂得公民要自覺守法。最重要的在于,當我們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民還要勇于護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教師過渡:現在老師這里有—幅漫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以下問題。

  (投影一幅漫畫)

  投影(教師提問)

  1.圖中有哪些人物?

  2.你能從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中判斷出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嗎?

  3.他們行為的最終結果怎樣?

  4.請用自己的語言把此圖敘述成一個案例。看哪位同學觀察得最仔細,敘述得最全面。

  (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通過讀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為學習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教師歸納:我們可以看到,這幅圖中的主要人物有:老奶奶、小偷、抓小偷的人。從他們的語言(“抓小偷”、“來啦”、“站住”)及行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自覺保護國家、人民財產不受侵害的高尚行為。每位公民都應該學習這種高尚的品德。

  1.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

  討淪:有人認為,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執法機關的任務,同公民個人沒有關系,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討論時教師可指定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由一位學生發言,教師加以適當指導。)

  教師歸納:在制裁違法、懲處犯罪的斗爭中.國家執法機關確實應該發揮重大作用。但是,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只是執法機關的任務,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違法犯罪行為必然會危害人民的利益。所以。積極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僅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1)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板書)

  材料:1999年3月7日晚。已經立春的北京那天下起了雪。出租車司機郭亮在石景山區八寶山拉了一高一矮兩名男青年上車。這兩名男青年本來說從八寶山到大興縣九龍山莊。可是到了那兒又說找的人不在,又要返回八寶山。他們的行跡越來越可疑,在偏僻的小路上兩次引誘郭亮下車。已有所警覺的郭亮始終沒下車.并悄悄鎖上了左車門。車子到達八寶山已是夜里11點多鐘,誰知兩名男青年還是不下車,并再次提出要到石景山化肥廠。

  情急之中,郭亮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后面開過來的出租車招了招手。車子停在了前面,走下車的是雙環出租汽車公司的王鑫。郭向王使了一個眼色,王對郭的“處境”立馬心領神會了。“我對周圍環境比較熟悉,前面就有緊急警務車,我跟在你后面。”王低聲告訴郭。

  跟在郭亮車后面開出去沒多遠,王鑫便停下車,跑到馬路對面警務車前報了警。經搜查,“高、矮”兩人身上帶著兩把尖刀,一瓶乙醚,兩副繩子,以及手套、口罩等作案用具。

  事后王鑫說:“這樣的事情對于我們出租車司機會時常遇到。遇到這種事,大家互相問一聲,幫一把,好多問題都解決了,甚至能夠救人一命。”

  投影(教師提問):

  1.在整個事件中郭亮是怎樣做的?你對他所采取的行動有何看法?(設計此問題為后面“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做鋪墊。)

  2.王鑫又是怎樣做的?

  3.王鑫的做法是什么行為?

  4.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有什么重要意義?(此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

  5.法律在“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這方面是怎樣規定的?你能在書上找得到嗎?

  6.這些條款說明,法律對公民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持一種什么態度?

  (法律鼓勵并支持這種行為。)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在整個事件中,郭亮面對歹徒的預謀表現得既機智又勇敢。他一一識破歹徒的花招,機智地同歹徒周旋,并借機向外界求助。這說明他既敢于又很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王鑫面對這種危急情況沉著冷靜,在不驚動歹徒的前提下及時報警,使郭亮獲救。他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值得每位公民學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同時,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從書中列舉的法律條文中不難看出,我國法律鼓勵、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并將其明確規定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

  活動設計(情境教學):請同學們看一組漫畫。

  教師提問:你遇到過違法犯罪的事嗎?當你遇到或看到違法犯罪現象時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回答,班上交流)

  材料:昆明市人民銀行分理處的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值班時,與持刀槍搶劫的歹徒拼死搏斗。戴書華不幸犧牲,林茨身負重傷12處。但在罪犯縱火時,林茨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斗爭,用身軀撲滅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報案,使公安機關及時抓獲了罪犯。

  投影(教師提問)

  1.營業員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的是誰的財產?

  2.林茨在身負重傷12處的情況下仍用身體撲滅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報案表現出什么樣的精神和覺悟?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林茨、戴書華奮不顧身保護了國家、集體和人民的財產。林茨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體現了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

  (2)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板書)

  過渡語:剛才老師列舉的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值得頌揚的,他們的英雄行為和高尚品質,值得廣大青少年學習,值得每一位公民學習。目前.我國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法治化的國家,法律條文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也不斷健全。按理說我國的社會治安也應該日趨穩定。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光天化日之下搶劫、行兇的多了,歹徒的膽子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囂張,這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漫畫。

  (投影一幅漫畫)

  投影(教師提問):

  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

  2.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現象嗎?

  3.你對這種現象有何看法?(教師可把此漫畫與教科書中第104頁的漫畫和案例結合使用。)

  教師歸納:社會上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采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到損害,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違法犯罪分子,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

  過渡語:在現實生活中,犯罪分子往往是兇惡、狡猾的。公民在與犯罪分子做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要向剛才案例中的郭亮學習。特別是青少年,由于我們年紀小,經驗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在與其斗爭時,不要硬拼,要講求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材料:1998年11月8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天。下午3點,當陳煥夫婦休息時,有人敲門,要“檢查電表”。正在復習功課的兒子路路打開門,一把槍對準了他的腦袋……兩個刑滿釋放的男人,一個51歲,一個30幾歲,很壯,拿著兩把自制的手槍,想搶錢。三人不肯屈服,先穩住這兩個歹徒,然后抓住機會,用手中的菜刀反擊,制服了歹徒。

  投影(教師提問):

  1.路路一家人的行為說明什么道理?

  2.案例中哪些情節體現了他們善于斗爭呢?

  3.你能說說日常生活中勇敢機智地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嗎?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上述事件說明,青少年在與違法犯罪做斗爭時,既要勇敢。義要機智,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有: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

  教師提問:你都知道哪些報警電話?比比看哪位同學知道得多。

  教師總結:作為未成年人,我們不僅是父母的希望,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為此,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又為保護未成年人增加了一道道法律屏障。然而1998年11月“流星雨之夜”,14歲的女中學生馬旻由于輕信歹徒的欺騙而慘遭殺害。人們由此想到了一個問題:如今的孩子在知識、特長方面都有著較好的訓練,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和傷害,卻往往缺乏應變的能力;孩子們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卻偏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同學們,我們是否想過,在我們學這學那的同時,學習自我保護的知識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老師手中有一份北京青年報舉辦的“學生自我保護測驗”,老師想用它來考察一下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設計:

  1.每組選一名學生做評委,評委要給每位受測者的表演評分。(5分為滿分)

  2.每組選一名學生作為測驗者,測驗者要按照老師給出的“模擬情境”表演。

  3.每一個測驗要測試2—3名學生,由評委給受測者分別打分,分數高者為優。

  (投影四幅漫畫)

  (由教師根據受測者現場表演的情況歸納總結。)

  教師歸納:剛才同學們針對不同的情境分別做了表演,評委也都根據受測者的表現做了評判。《北京青年報》的記者也用同樣的內容分別測試了幾名中小學生。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請你給他們的表現做一下評判。

  材料簡介:

  測驗一:當你走丟了,身邊只有一部電話,這是你該怎么做?

  女生:“給我媽單位打電話。”

  測驗者:“你媽單位沒人,都下班了。”

  女生:“給家里打電話。”

  測驗者:“你家里沒人,都出去找你了。”

  女生:“給我姥姥家打電話。”

  測驗者:“你姥姥出去買菜了。”

  女生:“那——只好打110了。”

  測驗者:“你知道所住地區的名稱、民警姓名和派出所電話嗎?

  女生:“不太清楚。”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在遇到危險時,110應該是求助電話的首選。因為遇到突發事件,其他電話有可能記錯,或無人接通而延誤時機,而110電話是24小時值班,接通后8分鐘警察即可趕到。

  測驗二:在公共場所,你跟同學聊天時應該注意什么?

  測驗者:“聽說你搬家了,搬到哪了,我想去你家玩,怎么去啊?

  受測者:“放學后我帶你去吧。”

  測驗者:“我不喜歡你爸媽在的時候去,他們什么時候不在家?”

  受測者:“我到家后打電話告訴你。”

  測驗者:“我家電話壞了,你現在告訴我吧。”

  受測者:“那我趴在你耳邊說吧。”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許多青少年遇害就是因為在公共場所無意間暴露自身的情況而給壞人提供可乘之機。因此,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防范的意識,名字、住址、家庭財產、自己的行程等“機密”不能隨意泄露。

  測驗三:當你走在街頭,面對陌生人的詢問和要求,你怎樣做?

  測驗者:“小朋友,我的車出了點兒毛病,我正有急事去辦,能不能幫幫我,叫個修車的過來?”

  初中女生:“您向前走,再向右拐就有。”

  初中男生:“前面有交警,您去問他吧。”

  測驗者:“唉呀,這一帶我路不太熟。不如這樣吧,你上車幫我帶帶路,很快的,就2分鐘。”

  初中女生:“我也不認識路,不好意思。”

  初中男生:“就在前面,你自個兒去吧。”

  (學生評判)

  教師歸納:不法分子經常利用人們的善良與單純鉆空子,對此未成年人應注意:只要你覺得不安全,你都有權拒絕。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感受到: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不僅是公民勇于護法的表現,同時這也是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權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危險時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愿望:“誰來幫幫我!”都希望獲得他人的救助。也許就需要一聲呼救,也許就是一個舉手之勞。用出租車司機王鑫的話說:“大家互相問一聲、幫—把,好多問題都解決了,甚至能夠救人一命。”作為青少年,我們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堅決抵制那種看到違法犯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行為。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世界需要熱心腸。”(背景音樂響起)

  鞏固新課

  看圖回答問題。

  投影(教師提問)

  1.這是社會上的一種什么現象?

  2.圍觀群眾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3.我們應該提倡什么樣的行為?

  4.這種行為有什么重要意義?

  課后作業 

  收集一些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好方法,交流各自的體會。

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教學設計(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精選4篇)

    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二)【重點】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難點】正確對待個人成才的社會條件。【素質要求】⑴知識方面:識記: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關系原理;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 價值觀(精選12篇)

    教學目標:知識方面:能通過對事例的分析,理解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能通過對事例的分析,說明不同對個人與社會的不同導向作用。能力方面:通過不同及其作用的比較,提高比較能力。...

  • 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精選9篇)

    學習目標1、 知識目標(1)了解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2)了解我國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和方式。(3)理解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標(1)提高歸納與分析能力。...

  •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精選4篇)

    知識目標:識記: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與判斷改革開放各項工作的標準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精選4篇)

    知識目標:識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哪些方面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理解:列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事例,揮集體主義調節作用的必要性運用: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觀點,說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重要調...

  •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通用7篇)

    課堂活動設計(一)縫扣子比賽活動準備:教師或學生準備幾件舊襯衫,把扣子提前拆下來。準備好針和各種顏色的線。活動步驟:學生按座位分組,每一列為一組。每組人數一致,所縫的扣子數一致。比賽哪一組縫得最快最好。...

  • 挫而不折 積極進取(通用4篇)

    教案膠州市初級實驗中學 王曉鳳一、 教材分析:第九課“風雨中我在成長”以培養學生勇于面對挫折,在戰勝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磨練堅強意志為主要目標。...

  • 第1課:生活難免有挫折(精選4篇)

    第1課:生活難免有挫折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的重要性。面對挫折要有正確的態度,認真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進而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自尊、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堅強的意志。...

  • 第三單元第二框 第一課時 追尋高雅生活(精選2篇)

    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 《稍息、立正、站好》師:你們喜歡這首歌嗎? 生:師:為什么? 生:師:說的很好。這首歌非常輕快,使人心情愉悅,產生美感。有人說:“生活處處都有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 七年級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无遮挡 | chinese少妇偷 | 欧美一级免费 | 国产毛片a高清日本在线 | 欧美bbw极品另类 | 日本a∨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156免费观看 | 一卡二卡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 深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黑色丝袜无码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站 |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 亚洲永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无码AAA在线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天天天天噜在线视频 | 少妇人妻诗雨系列无删减 | 免费看一级黄色毛片 | 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玉浦团 | 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搡少妇在线视频少妇干活了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系列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97蜜臀 | gogogo免费高清在线中国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丝袜 | 最新亚洲精品 | 91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 中文字幕狠狠 | 欧美在线xxxx| 熟女毛毛多熟妇人妻aⅴ在线毛片 |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 日本a级黄 | 亚州性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www09国产日产欧产国产 | 国产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大地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