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自立自強
(四)歌曲小結
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不經歷風雨的,讓我們一起在歌聲中,點燃一盞自立自強的心燈,照亮我們生命的前程吧!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全班合唱。
1、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1)自立和自強的含義(2)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自立自強的人(3)自強不息是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
2、學會自立
(1)自立精神和能力需要在生活中培養(2)克服依賴心理(3)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3、培養自強精神
(1)志存高遠(2)勇于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3)在磨礪意志中自強進取
第二課時 走自立自強之路
(一)興趣導入
教師借用勞技課上的材料要求學生安裝較為復雜的小車模型。時間限制很緊,工作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安裝過程中可以討論、可以翻看說明,可以參照其他同學的,還可以舉手詢問老。
(學生操作)
教師小調查,學生在安裝過程中自己翻看說明完成,參照其他同學的,舉手詢問老師的各占多少比例。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活動中,有些同學一看時間那么緊,配件又那么復雜,干脆不去做了,有的同學動了一下手,覺得說明復雜,干脆就參照別人,要么就問老師。小小的活動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個人的依賴性來。有些同學可能會不以為然:依賴點有什么關系啊?然而,近百年來,就是依賴和懦弱讓中國蒙受了莫大的恥辱。
(二)自主探究
教師展示課件。背景音樂是《男兒當自強》,依次展示外國列強對我國羞辱的圖片:如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能進入”、美國珍珠港的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等。
師:百年的屈辱讓中國人在國外更加勤奮更加努力,面對法國學生的輕蔑,徐悲鴻用出色的畫展贏回了尊嚴;面對美國郵遞員的歧視,吉鴻昌將一塊寫有“我是中國人的”木板掛在了胸前……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先自立自強,才能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
日本在二戰之后的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寬廣胸懷的、自立自強的、在國際事務中能干的日本人。日本人是否胸懷寬廣我們不知道,但是他們的自立自強確實為他們在國際上掙得了一席之地。
可見,自立自強關乎國家關乎民族關乎我們自身的發展。中學生應該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
所謂自立,是指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學會獨立,學會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
活動一:依賴性小測試
你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的人嗎?你是否總是要別人幫你拿主意?你的學習是否總要人督促?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測試。翻開《陽光少年》p37—41,測一測自己的依賴性。
(學生測試)
教師現場調查,各個測試得分所占的人數比例。
師歸納:依賴性較強的同學,你們不必難受,因為自立精神和能力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逐步培養的。
活動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教師出示材料:《外國人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讓會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鏟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