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師導學案
[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個冬天的中午,楊時在讀書時遇到疑難問題,和同學游酢爭論起來:
“我覺得應該這樣….”
“不,我覺得是這樣…”他們開始不斷爭論。但是很久都爭論不下。
“我們一起去問老師吧”楊時說。
“好,走,去老師家” 游酢答到。
他們一同步行來到老師家里,不巧,老師在睡覺,程頤家人見來人是主人的得意弟子,便請他們進屋坐,并要喚醒程頤。楊時立刻攔住家人說:“老師近來連日講課,十分勞累,萬萬不能因我們影響老師休息,我們在門外等候老師醒來。”
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還立在雪中,游酢凍得實在受不了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
過了很久程頤方才醒來,當他從家人口中聽說楊時二人在門外恭候多時,立即披衣下床,親自出門去請。他來到門口,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程頤深受感動,忙說道:“二位快屋里請,讓你們久等了,實在抱歉!”楊時見老師親自出門迎接他們,趕緊行禮,忙說:“是我們事先沒有和老師打招呼,就冒昧地來打擾先生,影響了先生的休息。”說罷,師生攜手走進書房,共同研討起學問來。
后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廣為流傳,楊時成為世人稱道的尊師典范。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提問:看了這個小品,你能感悟出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學生要尊敬自己的老師。
教師總結: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給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起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所以,老師應當受到學生的尊敬。
看看自己做到了哪幾點:
a、 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b、 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
c、 真誠的接受老師的批評
d、 見到老師熱情打招呼、問好
e、 老師同我們談話時,認真傾聽
f、 上下課,要起立向老師問好
2、全社會都要尊敬老師
通過上面的學習大家都明確了,做為一個學生要尊敬自己的老師。但是,日后我們終將結束這種全日制的在校學習,走入社會,變成一個社會人,是不是說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不尊敬老師了呢?
當然不是。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受益終身的。我國有一句古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因此,作為一個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我們要終生尊敬自己的老師。剛才,我們也看了《程門立雪》的故事,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從古代社會就有良好的尊師的社會氛圍。
列舉: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列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或是偉人的尊師故事。
學生發言。
有的同學會說到朱德毛澤東等人的尊師故事,可借此來說明:連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都如此的尊敬自己的老師,這就為我們整個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尊師的典范。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師是勞動者,是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就要求全社會都要養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因此,不僅學生要尊敬自己的老師,整個社會都要尊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