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品讓人三尺又何妨教案
第2課時 正確把握寬容友善
導入新課1:
俗語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你對此有何看法?
設計意圖:第1、2課時,講了為什么要寬容的問題。而在實際生活中,家庭和社會教育可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容易引起混亂。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好寬容的尺度。
過渡: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境界。但寬容并不意味著不分是非曲直,不講原則;寬容也不意味著麻木不仁,熟視無睹。當然,寬容也不是理虧的表現,更不是軟弱無能。
導入新課2: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過寬容他人的經歷?在寬容他人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過麻煩?說出來我們一道分享。
設計意圖: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寬容他人的經歷,但結果卻不一定相同。有時你寬容了他人,他人不僅不感激,反而覺得你理虧、軟弱;有時你寬容了他人,尤其是熟悉的人,他們覺得應該……以上這些情況,學生一定會遇到,通過表達一方面使學生的情緒得到合理的發泄;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寬容的度,引入新課教學。
一、正確把握寬容友善,做一個寬容友善的人(板書)
1.寬容與軟弱
活動內容:閱讀思考教材p65—66“顏回打賭”
討論:(1)怎樣理解孔子的評判?
(2)寬容忍讓就是軟弱無能嗎?
問題提示:(1)俗話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孔子的評判并不在于顏回說錯了,買布的人說對了,而在于人要有一顆寬厚仁愛之心,非原則性的問題不要斤斤計較,不必當真。
(2)對這一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別人無意傷害了你的時候,當別人對你的傷害未造成嚴重后果時,寬容忍讓不是軟弱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境界;如果面對別人一次次的侵害而忍氣吞聲,這種寬容忍讓就是軟弱無能,應該依靠老師、學校、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教師小結:寬容不是軟弱,做一個寬容友善的人,要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對人有寬容之心。(板書)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寬容別人的同時,會贏得別人的尊敬。
2.寬容與嚴格
活動內容:閱讀思考教材p66
七年級(1)班的班主任王老師工作認真負責,經常找學生談心,耐心輔導學生。但小趙同學對王老師有看法,他說:“我遲到了,他就批評我;小測驗時,我就翻了一下書,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頓。王老師太嚴了,對我一點也不寬容。”
討論:(1)老師批評我們就是不寬容嗎?
(2)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教育?
(3)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為什么要正確對待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教育?
問題提示:(1)回答是否定的。寬容不是縱容,寬容并不排斥嚴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評。當一個學生違背了學校規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規范、法律法規時,老師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是正確的,是對一個稱職的教師的基本要求,這種批評恰恰是對學生最大的愛護和關懷。
(2)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教育。老師、家長的批評和教育,是對我們的關愛,是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正確對待老師、家長的批評和教育。
(3)這一問題比較開放。首先應該以誠懇的態度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充分認識到這種批評教育是老師有責任心、愛心的表現;其次,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要認真加以改正,老師的要求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再次,對老師可能出現的不正確的批評,要心平氣和地向老師解釋清楚,并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