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屋檐下》教學提綱
第一課
【課程標準】
“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家庭的特點,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
2、家庭中的親情的溫暖,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3、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不孝敬父母長輩要受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
5、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標:
1、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辯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2、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
3、辯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
4、孝親敬長的行為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
2、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
3、體驗盡孝后的快樂。
4、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家庭關系的確立——難點
感受家庭的溫暖——重點
孝敬父母——重點
【本課內容結構圖表】
愛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 家庭關系的建立 家庭的含義
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
家庭結構的類型
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 與父母的血緣關系不可改變
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質,了解好的家風
我愛我家 大人講我小時候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無悔的奉獻 父母對家庭的貢獻
父母對子女之愛
父母對子女的義務
感受家庭溫暖 感受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
熱愛自己的家
難報三春暉 愛灑心間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
我們應該以愛回報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
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從
對祖輩盡孝心
【教學過程】
引言
小故事: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愛——引出本課的內容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關系的建立
活動一:
聯系所給的情景,說說并體會“家是什么”?
答:學生自由回答。例如:
家是感情的避風港 “家是最好的療傷之地,家也是心靈的避風港。”
家是人生的安全島 “我想回家了”
家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終于到家了”。
家是讓人感覺溫暖的地方 “在這里我總能感覺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