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眾人劃槳開大船》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集體的熱愛之情,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知識與能力
學會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能正確維護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教學重點
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 啟發式 討論式
電教手段 多媒體 自備部分教具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播發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師生共同欣賞。
一、生活在線----做活動 看圖片 談體會
教師:準備十雙筷子,先把一只筷子讓學生折,然后把其余筷子讓學生折。
課件展示:木桶效應---一只木桶,但有一塊木板條比較短。
問題:﹙1﹚、為什么一只筷子很容易折斷,而十雙筷子不容易呢?
(2)、木桶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長的還是最短的木板條呢?
學生:(1)一只筷子力量小,十雙筷子力量大。
(2)取決于最短的木板條。
教師:(點評)在這里,木桶、十雙筷子就是一個集體,它們是由不同的木板條或筷子組合而成的,我們每個同學就相當于木板條或筷子。個人力量微不足道,而集體力量是強大有力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二、探究平臺----個人與集體
1、飛天夢圓
(1)、“神舟”飛天知多少?(讓學生談“神六”)
課件展示: 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資料畫面。(書本79頁“信息點擊”)
(2)問題:“神舟”飛船成功發射和回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后回答)
提示如下:航天員辛勤工作;各地測繪人員的努力工作;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緊密配合,團結協作;等等
(4)、身臨其境:列舉我們身邊的事例,體會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事例如下:班級里的好人好事,如幫助同學打掃衛生,解決難題,出黑板報等等;打籃球比賽;400米接力賽;初一年級廣播操比賽;第四屆淮揚菜美食節暨首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成功召開;等等
教師:讓學生列舉或上臺演講,說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協作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小結:團結協作是集體成功的保障,是國家和民族昌盛的動力;集體離不開個人的努力;集體的成果是由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
2、寓言的啟示---讀故事 明道理
課件展示: 教師放“水珠與大海”動畫片,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思考問題,分組討論后回答。(書本80頁)
(1)、談道理:(教師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說,然后作總結)
個人離不開集體,一個人只有融入到集體中,才能享受快樂,才能獲得成功。
(2)、列舉身邊事例,說明道理。
事例如下:在東亞運動會的接力賽上,世界冠軍劉翔所在的上海隊輸給廣東隊;中國女排在世界獲獎的事例;我校初一年級廣播操比賽的事例等等
活動:同穿一雙鞋走路(讓學生表演,體會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