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課 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
第二十三課 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 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第1課時 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理解,樹立主動尊重他人權利,關愛他人,關心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良好品質和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積極情感。
2、了解法律與社會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會公共秩序的內涵。
3、理解沒有法律規范的社會公共生活的消極后果進而理解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意義
教學重點:社會公共秩序
教學難點:社會公共秩序的踐行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活動教學法、討論探究法、比較學習法、案例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讓學生板影:畫圓,畫矩形
① 一生帶尺規 ② 一生用手畫(不用工具)
2、 比較后,讓學生談感受。
3、 最后明確:
不以規矩,難成方圓。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尤為好此。
二、學習新課
1、 生活在線
(1)學生介紹“口香糖”事件
(2)思考:
該事件留給我們思考是什么?
(3)師生交流明確。
2、 紅綠燈變奏曲。
(1)指導學生比較p81的兩幅圖。
(2)思考:
①這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②行人亂穿馬路,是小事,還是大事,為什么?
(3)師生討論明確:
這種行為既關系到自身安全,也關系到城市文明形象。
這種行為違反了公共交通秩序-----------
(4)繼續討論p82:在沒有往來汽車時,并能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闖紅燈嗎?為什么?
(5)別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冒”嗎?為什么?
①從眾心理也應以堅決遵守規范,紀律為前提。
②社會風氣要靠每個人點點滴滴的行動改善。
6)小結: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來維持,離開了一定的規范秩序的約束,社會就會陷入混亂。社會是由許多成員共同組成的,只有自覺遵守規則,遵守秩序,才能維護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
3、識圖辨義
(1)學生指認圖標是什么?
(2)設立這些圖標有何意義?
(3)了解騎車十不要p83
4、“一米線”的作用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3的鏡頭。
(2)討論:
這位女士的行為恰當嗎?為什么?
(3)了解“一米線”相關信息。
(4)明確“一米線”的作用。
三、課堂小結
社會公共秩序包括社會生活秩序,公共場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我國的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規就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規則,也是人們同違反公共秩序作斗爭的有力武器。無數事實表明: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遵守剛果中學生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