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待人接物須明理
難點:通過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例,引發對“以恰當方式表現友善”的問題的思考,并通過討論得到正確的方法。[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閱讀教材94-95頁“足球賽帶水”的材料。提問: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做到既幫助同學,又維護同學的感受呢?通過同學們討論回答,引入新課。二、學習新課:(一)調查活動調查“你對別人做過那些友善的事情?別人對你做過哪些友善的事?” (二)辯論平臺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后并發表本組的觀點及依據,展開辯論。甲方:與人友善不需要注意方法方式; 乙方:我們要以恰當方式表現友善。教師總結:我們對他人的友好態度不僅要發自內心,還要通過恰當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三)社會觀察 看教材第97頁材料后,請談談你的認識。(四)各抒己見:1、我為父母做了什么?父母為我做了什么?2、我為家庭做了什么?父母為家庭做了什么?3、比較自己和父母所做的,你有什么感受?(五)活動平臺1、我不能接受的他人行為有:2、我不喜歡別人對待我的方式有: 三、課堂小結:“友善”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如果人們都能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陽光。如果你想做一個愉快的孩子,讓自己的身邊都充滿歡樂,就用你一顆友善的心去對待他人。四、課堂檢測(見練習題二)五、板書設計:做一個友善的人1、換位思考;2、相互理解;3、以恰當方式表現友善寬容;4、友好對待陌生人。六、布置作業: 辨析:待人友善不需要注意方法方式。七、課后反思:練習題一(一)選擇題1、人際交往的前提和基石是( )a、平等 b、尊重 c、自信 d、關愛2、下列對平等認識正確的是( )a、平等就意味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實行平均主義b、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一切權利c、未成年人不享有平等的權利d、平等的權利只有在法律的范圍內是現實的3、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表明( )a、我國任何公民不論權利大小、金錢多少、地位多高,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國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不享有特權c、我國公民在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上是平等的d、既然一律平等,就不需要彰顯人的個性(二)概括人與人的心心交流必須建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三)辨析題平等是人際交往的前提和基石。答案:一、1.a 2.d 3.a二、略.三、略.練習題二: (一)概括題 1、要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從自己的角度來揣摩對方的想法。 2、只有了解對方的情感、思想及活動,才可能知道他遇事會增么想,理解他人處世的方式。(二)辨析題待人友善不需要注意方法方式。答案:一、 略.二、 略.審核人 趙志明XX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