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課 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教學案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
四、作業
(詳見《資源與學案》)
第二課時(總第23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教學內容:講授第二框——如何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導入:
2、板書框題:
第二框——如何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二、講授新課
1、對自己行為的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情境活動一:小華和小強的故事
議一議:
小華和小強如果能事先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將會是一種什么結局?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在做某件事之前,自己是否都能對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做出正確判斷?
討論:
①一些人不能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原因是什么呢?
②怎樣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呢?
教師贈言:
我們要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提高判斷能力,在做一件事之前預先對其可能產生的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2、我做事我負責
※ 怎樣做到我做事我負責呢?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93頁)
議一議:
曉琳為什么能這樣做 ?
教師講述:
曉琳面對家庭生活的困境,在家中,用于承擔繁重的家務,盡心照顧病重的父親,喚起父親生活的勇氣;在學校,關系集體,樂于助人,學習刻苦努力,獲得市三好學生的榮譽稱號。曉琳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她是一個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人,她無論在家里,還還是在學校里,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把自己該做的事認真做好。
這也告訴我們,只有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認真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板書)
(1)要做到該自己做的事認真做好
填一填(做為課后作業)
“我”今天扮演的角色和可能扮演的角色: 我的責任
學生: 遵紀守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子女(社會成員) 自己的事自己做;孝敬父母,團結鄰里;遵守社會公德。
“我”明天扮演的角色和可能扮演的角色: 我的責任
學生: 遵紀守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學好本領,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建設者打好基礎。
社會主義建設者(公民): 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敬業奉獻,認真履行職責,爭取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學生閱讀教材)
名言:(見教材p93頁)
讀一讀:(見教材p94頁)喀喇(ka la)昆侖女神
教師贈言:
“讀一讀”中介紹的“喀喇昆侖女神”姜云燕的事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立足本職,認真履行職責的典型。中學生曉琳和“喀喇昆侖女神”的事跡,告訴我們,不論現在和將來,不論現在做學生,還是將來從事了某種職業,都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把自己應做的是做好。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94頁)
出謀劃策:
告訴高朋,他應該怎么辦?
教師講述:
這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
該自己做的事應認真做好,不該自己做的事堅決不做。因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是對做對的事還是做錯的事都要負責。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對他人、對社會帶來損害,并對自己有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就要控制自己,堅決不去做。在是與非、善與惡的選擇面前,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寧可得罪朋友,也不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板書)
(2)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