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之花(精選2篇)
美德之花 篇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培養和提高學生繼承、發揚傳統美德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過年、團年、拜年等傳統習俗,了解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通過對反映傳統美德的格言進行歸類,使學生明白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廣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重親情、講務實等傳統美德的價值,樹立珍視親情、推崇務實的思想。
學習重點 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習難點 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輔助設施 小 黑 板
教學環節及時間分配 師 生 活 動 流 程 修訂及后記
激趣示標
(5分鐘)
自學點撥
反饋矯正
(10分鐘)
1、導課激趣:教師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2、板題示標:
①教師板題:美德之花
② 出示目標: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
自學指導、反饋矯正(一)
1.學生自學教材第93—95頁及第107頁“知識采擷”,思考下列問題:
①什么叫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漢族春節的主要習俗都有哪些?它體現了我國的哪些傳統美德?
③怎樣理解務實?務實與成功的關系怎樣?
2、指導自學:
①學生看書自學,合作交流,教師室內巡視,檢查指導。
②教師板書授課提綱。
唱歌導入,引人入勝。
課 時 教 案
達標測評
(10分鐘)
當堂訓練
(15分鐘)
布置作業
(5分鐘)
③教師繼續巡視,個別詢問,掌握學情,診斷定向。
④ “兵教兵”。
3.教師參照自學提綱提問,指名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訂正,教師出示答案。
自學指導、反饋矯正(二)
1.學生自學教材第96—97頁,思考:
① 反映我國傳統美德的格言都有哪些?
②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怎樣?
2、學生自學,教師點撥 。
3、學生反饋,教師矯正。
1、教師參照自學提綱提問基本內容,或指名學生回答,或學生一齊回答,或師生一起回答。
2、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3、學生歸納小結,教師引導訂正。
1、春節體現著( )的傳統美德。
①尊老愛幼 ②孝敬父母 ③珍視親情 ④務實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中,反映“誠信”的是( )
①有志者,事竟成 ②言必信,行必果 ③與朋交友,言而有信
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清談誤國,務實興幫”這一古訓告訴我們( )
a、做事要懂得夸夸其談 b、干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
c、成功與否,關鍵看人的天賦 d、什么話也不要說
4、小強的父母希望他能寫一手漂亮的字,便送小強參加了一個書法培訓班。但小強卻不一為然,他認為,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對于這種觀點,你
( )
①不贊同,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不但要繼承,而且還要發揚廣大 ②贊同,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被淘汰 ③贊同,書法已經是過時的藝術,不學是對的 ④不贊同,書法不光是寫字,而且還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③
1、抄寫教師板書。
2、預習《綠葉對根的情意》。 教學設計,簡明扼要。
美德之花 篇2
一、 課標原文
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含義。
2、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
3、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特點。
4、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5、知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意義。
6、懂得怎樣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
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含義、內容及特點
②中華傳統美德的作用
③青少年怎樣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2、教學難點:中華傳統美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意義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閱讀課本106頁“知識采擷”了解什么是中華傳統美德。
2、認真閱讀課本93——96頁內容,思考:
①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活動中,有哪些傳統習俗?體現了哪些傳統美德?
②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美德?
③務實與成功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歸納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美德有哪些?(結合:96頁格言歸類)
⑤中華傳統美德有哪些特點?
⑥新時期中華傳統美德又有那些新發展?
⑦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么?
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是什么?
3、認真思考、小組交流:青少年應該如何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紅紅的日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猶如一個百花爭春的大花園,鮮花盛開,飄香萬里。同學們,讓我們走近民族傳統美德的大花園,觀賞它們特有的絢麗色彩,領略它們獨特的魅力→新課。
(二)學生自主學習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1”→學生自學作答→全班齊讀
(三)自學、講述、解決“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2”→進行自學自導→學生整理信息,思考問題→同桌交流①②④⑤⑥⑦→全班抽查,統一 ④⑤⑥題答題思路→教師講解 ③⑧題答題思路和③——⑧題參考答案。
(四)思考、交流、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進行自學引導→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五)鞏固練習,總結全課:
具體流程:出示“鞏固練習題”→學生讀題思考→個別作答→學生談學習收獲→教師總結全課。
六、補充課文正文:
1、 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下一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從內容上看,它包括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良好的民族禮節;從歷史演變過程看,它包括古代傳統美德,近代革命傳統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
2、 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美德的內容及特點。
中華傳統美德數不勝數。最主要的有仁、義、禮、智、信、善、孝、忠、容、和等思想和行為。具體地說,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傳統美德。如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懷;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
作為傳統道德的精華,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其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傳統美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有了新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又提出了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 中華傳統美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
傳統美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民族情感的沃土。民族文化影響著個人情感,個人情感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之中;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們走向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
4、 青少年應該怎樣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1) 學習古今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跡,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宣傳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
(3) 日常生活中認真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誠實守信、自立自強、與人為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