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
1.在動手中求知
如“緯線和經線”教學時,我就讓學生在乒乓球或排球等上面定出北極和南極,畫出經線和緯線,分辨出東、西和南、北半球等;學生這樣一“動”,對經線和緯線這一抽象知識,就理解得深刻透徹,教學效率非常高。
2.辯論中求知
如,在教“傍水而居”時,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水對水鄉人們的生活有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讓學生進行一次小型的辯論,結果班級中馬上分成兩派,一派說正面影響是主要的,有理有據;另一派說負面影響是主要的,針鋒相對。通過辯論學生把他們的想法說了出來,“動”了起來,也逐漸了解了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讓學生上講臺
眾所周知,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很好地掌握教學內容。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學生。學生在教其他學生的時候往往學得最好,教其他學生可以使記憶的鞏固率提高3倍。因此,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教”的機會,如讓學生面對全班學生講演、教班級里的其他學生等。這樣,學生興趣極高,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使整堂課都“活”了起來。
可見,如果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真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