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走進每一個學生家庭
東陽市東陽江鎮上陳小學 徐燕鶯內容摘要: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把生活融入課堂,讓數學走進生活,縮短數學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是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前提。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認識社會;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實施“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數學 源于 回歸 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小學數學,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為了能給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我們必須開放小課堂,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回歸生活。
一、從生活中來
1、“信手拈來”,數學就在身邊。
學習“簡單的平均數應用題”時,如何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呢?我設計了這樣的新課導入。首先請文娛委員唱支歌,隨后請四名小組長和教師一起按百分制打分,思考:以誰的評分為準?應該怎么辦呢?由此引入求平均數問題教學。這樣設計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數學,并能通過學習自發尋找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有效地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學習的實用價值。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如在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整理和復習》時,我創設“小金魚遷入新居”的情境,即分別出示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的魚缸,并提出問題:如果想給小魚找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新家?搬家前要往魚缸里倒水,該倒多少立方厘米的水呢?這樣一來,求物體體積的枯燥的幾何問題就被故事化、生活化、情趣化了,因而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興趣盎然,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激發起強烈的探索興趣。
3、捕捉生活現象學習數學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有數學思想,關鍵在教師是否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安排了這樣一段插曲: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有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手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直伸長度的長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1:7,人的大腿與小腿長度之比是1:0.618,人的肘關節把手臂分割為1:0.618兩部分,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場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就一個偵察員,中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樣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學習數學,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近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激起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情感。
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轉呼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到、體驗到1分鐘、1秒鐘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爾后,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填一填時間單位:①小華每天睡9();②小紅跳繩10下用了7();③小亮吃飯用了20();④小明跑50米用了12()等等。
二、回生活中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積極構建生活教學的教學體系,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于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所在。
1、實踐生活化
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可設計這樣一道題:有一間長4米,寬3米的客廳,媽媽準備花800元鋪地磚。讓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選材料。其中有3種規格的地磚。甲種: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9元;乙種: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7元;丙種: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8元。你能為父母做參謀,買到適合你家的地磚嗎?買地磚,關鍵是要搞清楚所買地磚應符合下列條件:(1)價格適中,總價在800元以內。(2)質量較好。那么究竟哪一種地磚符合條件呢?只有盡快地算算才知道。首先算出家里鋪甲、乙、丙三種地磚分別需要幾塊:用房間面積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磚面積。再分別算出鋪三種地磚各需的費用,分別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過比較知道,丙種價值太貴,甲、乙規格相同,價格均在800元以內,但乙的價錢太便宜,可能質量不夠好,所以選擇甲種地磚最合適。像這樣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數學就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了。再如:讓學生比較使用“液化氣”和“電”哪個便宜?如何設計校園綠化方案?模擬購物、存款等……這樣的教學安排,以直觀性、開放性、體驗性而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