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數學》課后反思
《交通與數學》是我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北師大教材第五冊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乘除法、周長之后安排的一個綜合練習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解決與交通有關的生活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本節課所承載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知識準備,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能運用乘除法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在自我教育的情境中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志,培養學生安全交通意識;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共設置了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二、師生合作,解決問題;三、聯系實際,培養能力;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其中二、三環節是教學重點部分。在第二環節中,師生合作通過探究、發現、解決小東上學、放學路上遇到的數學問題,從而教給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學生在第三環節中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在“導入”環節主要作用是使學生初步感知交通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第四環節中拓展的目的是打通課內與課外的界限,將課上所學習時延伸到課下、深化本課主題。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的說明與反思。通過課堂實踐,我認為本課以下幾方面較好的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知識源于生活,同時又能改善生活,實踐活動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的情境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導課時,和學生共同分享周日的快樂,讓學生感知交通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將課本52頁的第一題和課本53頁的第三題進行教材重組排序,創設了故事人物小東上學、放學路上遇到的一連串和數學有關的數學問題情境。這些數學問題實際上是學生每天可能經歷,只是從未注意的問題。課堂上所選取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較貼近,從課堂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解題的興趣被極大限度的調動,課堂上學生發言積極踴躍。在認識交通標志環節上,改變單一的說教形式,創設了活動情境“我是小小交通宣傳員”。請學生教大家認識交通標志,講交通小常識。學生積極地展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內容,調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課堂氣氛活躍。
2、打破封閉的40分鐘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具有連貫性,初步獲得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課標》中指出: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應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完整過程。本節課,我嘗試讓學生初步感知獲得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搜集數學信息,如:你一分鐘走多少米?你從家到學校大約多少分鐘?找找交通中有沒有數學問題。有了課前的收集過程,使學生本堂課的活動有所準備。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決小東上學、放學路上的數學問題,從“做數學”中感受到了處理數學信息的方法,運用剛學到的方法,設計了“你是否遇到了和小東一樣的問題?”和“你還能解決哪些交通中的數學問題?”兩個實踐活動的環節。學生在此環節運用掌握的發現與解決的方法處理課前自己搜集到的和自己已掌握的數學信息。大部分學生基本能模仿小東上學、放學路上遇到的數學問題來發現并解決自己的數學問題。但課堂上僅是使學生感知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可以解決交通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在第四環節中,布置了推薦作業“說說你還知道的交通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去生活中發現、實踐本節課所學到的方法。打破了課堂40分鐘的界限,使課前的學習有所準備,課下有所延伸。
3、本節課雖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但并不是一節單純的實踐課,還是一節綜合練習課。本節課還承載了一定“練”的任務,為了學生本節課“練”有“法”可依,學生的實踐活動順利地開展,在第二環節,我注意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使學生初步掌握此類題的原理,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下一環節作了充分準備。本節課雖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但也體現了數學課的特征。
本節課的教材是三年級的教學內容,這次教學活動,我是和四年級學生一起完成的,從教學效果來看,存在著不足和缺憾。
1、完成教材52頁的第一題,求路程及上樓梯問題。用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來解決三年級這些問題,問題略顯簡單,不具有挑戰性相對來說降低了教學難度,所以在此環節教學較順利,輕松地完成此題的教學任務,為后面“我是小小交通宣傳員”環節的教學留下了充分的時間,再加上學生在課堂被調動起來的極強的表現力,次環節的內容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造成了在總結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時,大部分的學生仍在回顧次環節,一下子沖淡了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
2、完成53頁的第三題運用周長知識解決小東擇路問題。學生解決時仍有困難,教師也在適當時運用課件引導,幫助學生來理解。但從學生課堂表現來看,教師運用的方法及教學語言仍不夠清晰,學生對結果還不是很明白。所以此環節,還應在考慮,如何使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理解此題的結果。
初次嘗試實踐活動課教學,對我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在探究、實踐中我更清晰的理解了小學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標。《課標》中指出:實踐活動是以活動課為陣地,用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寓教于樂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欲望;用實踐的形式鍛煉學生,寓教于動,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才能;用數學的思想熏陶學生,寓教于思,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水平。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這就決定實踐活動課不同于復習課、不同于練習課。通過教學嘗試,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對實踐活動課的幾點認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