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
(2)主動閱讀,手腦并用閱讀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數學閱讀要求一種主動閱讀,要求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接受現成的結論,思維的目的不是去印證而是去發現. 如數學證明的閱讀,看完定理內容之后,不馬上看證明,而是先分析條件與結論,試著去證明,若證明出來了,對照課本,比較修正;若證不出來,適當參考課本,再嘗試證明.讀寫結合,手腦并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 通過書寫能加快加強記憶,通過紙筆演算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3)進行歸納小結,閱讀完一章一節后,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要理清脈絡,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和系統化. 形成知識網絡,便于信息的檢索和提取.
(4)增強理解,提高速度,數學閱讀的核心目標在于理解,包括通過聯想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對知識系統化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善于捕捉數學問題并回答問題. 能否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行語義轉換和語句分析,是閱讀理解的關鍵,也是閱讀能力水平的標志.
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分析閱讀速度慢的原因,糾正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出聲閱讀、默念等. 其次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調動思維的能量.
2.2.3 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除了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精心組織問題,選擇閱讀指導方法外,還有幾個問題需特別注意:
(1)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控制閱讀進程. 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就會流于形式.
(2)及時反饋閱讀信息. 教師可采用提問、練習、互相討論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檢查閱讀效果. 隨時發現問題,使指導更具針對性.
(3)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閱讀,課內讀,更要課外讀,不僅讀課本,還要學會選擇參考讀物. 指導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把讀書心得上升為數學小論文.
(4)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習慣安排閱讀. 一開始,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弱,可采用講讀結合的方式,設置較詳細的導讀提綱,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相對較強,可適當精減導讀提綱,減少講讀.
(5)要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