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的“數學廣角”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單元。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里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學生非常感興趣,但是難度較大。所以我選擇了將學生熟悉的怎樣沏茶的過程和媽媽怎樣為客人烙餅所利用的時間最短用一個故事貫穿起來,這些例子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事情,在這方面的教材處理上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研究起來就顯得較為主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研究,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形式,使學生真正懂得畫流程圖的重要性,掌握畫流程圖的方法,并能用正確的畫流程圖的方法畫圖表示活動方案,從而明白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少”的道理。
從開始的導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提出設想——驗證設想——得出結論”來明確指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能有條理的進行研究。數學廣角的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這點在我的課上應該是體現了。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選擇最優化方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2、烙餅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從實踐操作到探索結果,從直觀的實驗到抽象的思維,再到深入探索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3、立足于教材,但又發展了教材。
需要改進的方面:
1、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交流時,要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發言同學的觀點產生的原因。
2、發現規律的過程還可以花更長的時間,讓學生再多烙餅,更清楚的明白單數的餅和雙數的餅的不同烙法。
3、教師的語言還可以簡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