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數學廣角 2(新人教五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廣角,教材第134 、135 頁的例2、做一做及136頁的2-6題。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及其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
2 .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用天癥測次品的方法。
教學難點:嘗試用找次品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憶復習
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嗎?怎么從8個物品中找出次品來?
師:如果物品的數量加大,還能找出次品嗎?找出次品的過程會不會有什么規律呢?
二、新授
1、解決9 個零件的問題,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方法。
(1)出示問題:有9 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來嗎?
老師引導分析方法:大家可以通過畫圖模擬的方式在紙上進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結果以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方法,老師幫助梳理方法:分成幾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方法一:把9個零件分成3份(4、4、1)只要3次保證找到次品,特殊情況下1次就可以找到。
方法二:把9個零件分成3份(3、3、3)只要2次保證找到次品。
方法三:把9個零件分在4份(2、2、2、3)只要3次保證能找到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組內交流。老師指導交流重點:看看我們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幾次就能保證伐出次品?
(4)全班匯報。老師引導學生闡述:分成幾份?怎么分?怎樣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邊匯報邊板書示意圖。
(5)老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梳理一遍,然后進行比較:哪種分法能保證用最少的次數稱出次品?這種分法有什么特點?
(6)小結:把9 個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夠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最少。
2、.推測多個零件找次品的解決辦法。
(l)提出猜測: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問題中,這樣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數一定最少呢?我們來猜一猜。
(2)學生猜想。
(3)要驗證猜想我們再來試一下。如果有12 個零件,其中一個是次品,按剛才我們的猜想,應該怎么分,稱的次數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紙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學生匯報:3 次。
(4)我們再來看看別的分法能不能讓稱的次數更少。還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學生選擇一種分法在紙上進行分析。
(5)全班匯報,引導學生比較:有沒有哪種分法能讓稱的次數更少而且保證找出次品?
(6)小結:這樣看來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時候,把待測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一定最少。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35頁“做一做”
自己動手畫圖表示一下,想一想該怎么分?至少要稱幾次?
把10個物品分成3份(3,3,4),若天平兩端各放3個物品時,正好平衡,下一步就把另外4個物品分成(1,1,2),若不平衡,則下一步就把含有次品的3個物品分成(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