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數(shù)學廣角 2(新人教五下)
建議:練習二十六第1、2、5題,物品的總數(shù)都是3的倍數(shù),建議在練習中適當補充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習題。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要加強如何將物品分3堆的方法指導。
練習心得:
配發(fā)的作業(yè)中有這樣一題:有3盒乒乓球,每盒12個,其中有1個次品比正品輕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能找出次品?我與老師們首先研討,確定“至少稱幾次就能找出次品”這里的“次品”是指含有次品的盒子,還是那1個次品乒乓球。通過研究,達成一致,都認為是乒乓球。
找到這一個次品乒乓球又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先求出所有乒乓球的個數(shù),然后將36個物品按找次品的方法求出至少稱的次數(shù)。還有一種方法是先將3個盒子分3堆(1,1,1)來確定次品盒子,再將其中12個乒乓球按(4,4,4)分成3份來找次品。這兩種方法的最終結果相同,但第二種方法相對較省力,只需找開一盒即可找出次品。
那么是否以后遇到這類題,兩種方法都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有4盒乒乓球,每盒12個,其中有1個次品比正品輕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能找出次品?按總數(shù)48個乒乓球來分,只需要4次就可找出次品。可如果找4盒來先找次品盒子,就總共需要5次才能找出次品。所以,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還必須周全考慮。
困惑:
1、課堂評價困惑。
有部分學生仍舊癡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學生將10分成5和5,用這種分法同時也能做出正確結果,請問這時你會怎樣評價學生的做法?
我是判斷其正確,但建議其以后將物品盡量平均分成3份。
2作業(yè)格式困惑。
請問大家練習二十六第6題該如何讓學生記錄找次品的過程?如果是10個物品中有一個次品,且不知道輕重,能有簡潔的方式記錄嗎?
我是告訴學生先按例題找次品的格式書寫,然后直接將結果加1。加1的原因是為了確定這個次品到底是比其它物品輕或重。沒有文字解釋,這樣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