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
上了《觀察物體》這節(jié)課以后,使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一、生活中的數(shù)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本節(jié)課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歡拍照嗎?”和四張以我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非常喜歡的“天線寶寶”,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當學習內容從“科學世界”和概念狀態(tài)進入“生活世界”和經(jīng)驗狀態(tài),就不會能有效地實現(xiàn)思維內化,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習內容回歸生活世界,將有助于對學生情意的激發(fā),而任何教學,只有當其植根于情意基礎時,才能產(chǎn)生最佳效益。
二、“預設”與生成相統(tǒng)一
在觀察照片時,我問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邊幫我拍的?想一想,他幫我拍照片時,他是站在同一個位置的嗎?”結果有一位同學說:“拍照片的人沒動,是老師在移動”。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樣的”。所以千方百計的往老師沒動,拍照的人在轉動這方面引導。后來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預設的問題,在準備課件照片的時,卻忽略了選用不同的背景拍設。是我自己拍設照片時考慮不周。而我這樣的教學是一種“牽引式”的教學,猶如教師設計好一個個“圈套”,設法領著學生往里跳,學生很少有思維火花的碰撞,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究,答案是統(tǒng)一的,學習是枯燥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現(xiàn)代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途徑,以探索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趣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教學的過程也成了師生互動,相長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調整組織與引導方式,使師生雙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共同發(fā)展,出現(xiàn)的教學情景就會更自然、生動。在預設的基礎上生成、開放、發(fā)展,在生成過程中提升預設層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