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例1 。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準備】
學生4人一組(桌子的前、后、左、右各一個),每組準備一個玩具老虎。教室中間空出,全班學生分別坐在空地的前、后、左、右。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師出示兩個紙盒(其中一個一面有幾個孔,另一個沒有),把兩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背對學生。
師:這兩個盒子完全相同嗎?(生:完全相同。)
師指一個學生圍著看一圈。
師:你看到這兩個盒子完全相同嗎?(生1:不同。)
師:(轉動盒子,把兩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面對學生)完全相同嗎?(生:不完全相同。)
師:剛才同學們為什么說完全相同?
指生述說理由。
師:這就提示我們,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就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引導觀察
師: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游戲。
(師請一個有代表性特征的學生站在教室的中間。)
師:請問哪些同學是在這位同學的前面?
請問哪些同學是在這位同學的后面?
請問哪些同學是在這位同學的左面?
請問哪些同學是在這位同學的右面?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仔細觀察這個同學,你能看到她的什么?
分別請坐在她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學生匯報觀察到的內容。
師:從剛才這四個同學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們從前、后、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同學,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二)分組觀察
1.請各小組把玩具老虎放在桌子上,讓學生從自己坐的位置觀察,并匯報觀察到的情況:誰從前面觀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誰從后面觀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誰從側面觀察的?你看到了什么?
2.請學生調換位置繼續觀察,并向小組同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與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師:同學們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了老虎,現在你能說一說老虎是什么樣子嗎?
指生匯報。
(三)觀察小結
師:剛才觀察同學、觀察玩具老虎時,你有什么體會?我們主要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觀察的?
生回答,師板書:前面、后面、側面。
三、練習體會
(一)想一想
出示書上第67頁例1圖。
師:這三個同學在干什么?他們觀察的位置一樣嗎?
誰站在恐龍的前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龍的什么?
誰站在恐龍的后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龍的什么?
誰站在恐龍的側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龍的什么?
讓學生回答,師連線。
(二)連一連
出示書上第67頁“做一做”圖。
師:這三個小朋友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觀察一摞書,他們會看到什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并連一連。
生分組討論。
指生展示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三)猜一猜
師出示照相圖。
師:這四個同學在給小貓照相,你知道下面的照片是誰照的嗎?
讓學生分組討論。
指生匯報討論結果,師點擊連線。
(四)指一指
師:(出示實物)這是一個同學的賽車,這里還有一些圖片(展示),請同學們猜一猜這些圖是從什么角度看到的?
課件分別出示從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圖。
讓生說意見,并在實物上指一指,把相應的位置展示給大家。
四、學習總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觀察物體,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