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我的責任》
設計意圖:
針對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責任意識相對較弱的情況,教學中側重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在教材呈現(xiàn)上,注意體現(xiàn)體驗性、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形式切入,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間,并注意針對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認識,同時適當?shù)剡M行行為指導,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勵作用和榜樣作用,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參加學習活動,愿意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同時,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初步形成責任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成應該自己做,作為家庭、學校、社會的一員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熱心參與家務勞動和學校的活動,并能主動承擔一項任務。
3、懂得怎樣做才是一個有責任的人。
活動重點: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生活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師: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我是誰”大家已經知道了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場所,他的角色是不同的,那么怎樣才能當好自己的角色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我的責任”。
板書:第二課 我的責任
師: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這個道德誰都懂。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事情該誰做。
板書:一、這些事情該誰做
師:課件展示(房間該誰收拾?書包該誰收拾?家務該誰來做?教室該誰打掃?)四幅圖片。
問:這些事情該誰做?
生:涌躍發(fā)言,房間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收拾 ..........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很好,都很會做事情。課前老師要求大家觀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記錄下來。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記錄,在小組中與同學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會做的。說一說,對于會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做飯、洗碗、洗衣、送自己上學、買米、買衣等。
會做的:洗碗、洗菜、整理房間等。
不會做的:買菜、看醫(yī)生等。
師:同學們很勤勞,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請同學們歸納、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場合,哪些事情是我們必須做的?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參與做的?
課件出示:
我該做什么?1、在家里:
2、在學校班級里:
3、在社會上:
生:在答題卡上認真地寫。
板書:自己的事情,能做的應該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家中、學校、社區(qū)的事情應該積極參與。
師:同學們很會做事情,都是個能干的好孩子。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事的道理,就應該積極地去做。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具體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