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與社會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
1、課前調查學生的理想并制作“我的理想”調查統計表。
2、相關課件。
學生:
1、搜集食品、衣物等商品的包裝和相關信息。
2、了解農民享受了哪些優惠政策。
3、到田間參加勞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文中少年周恩來的理想是——(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課前我們進行了“我的理想”調查活動,想知道結果嗎?
2、出示“我的理想”調查統計表,學生說說從表中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交流“我的理想”調查結果這一活動,不僅引出了話題——農業到底是怎么樣的一種職業?導入了新課,而且“理想”是這堂課的情感線,它貫穿了整堂課,它為教學中學生情感的升華埋下了一個伏筆。
3、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板書: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
同學們,學貴有思,我們一起來讀課題,并請你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于探究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二、認識農業
1、了解農業: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62面內容,了解農業包括哪些種類。
(2)交流自學情況:
(3)欣賞農業風光,交流各自的感受。
同學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剛才在書上了解到的是別人介紹的,現在我就一起走進農業王國去看看,好嗎?(播放農業風光)同學們,農業王國之旅結束了,請你們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農業有一個整體的初步認識之后,再讓學生欣賞農業進一步感受農業是個大家族:品種繁多,五彩繽紛……激發學生對農業的喜愛之情,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農業的“種子”。
2、游戲:猜一猜
出示源于農業的食品、衣物等商品,讓學生猜猜它們的主要原材料是什么?并說一說這些主要原材料分別源于農業的哪一個種類?
3、交流活動:
(1)學生小組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包裝信息,看看哪些食品、衣物等商品的主要原材料源于農業。
(2)小結:許許多多的商品都與農業有關,農業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人們生活離不開農業。
4、無農假想:如果沒有農民的辛勤勞動,如果沒有農業生產,我們人類的生活將會是怎么樣的呢?
(1)學生暢想。
(2)小結要點: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的偉大、農業的重要。點明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板書:衣食之源是農業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幾項活動,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處處皆農業,感受到農業的重要,它是我們的衣食之源,讓農業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
三、走進農村
1、學習教材61面的內容,了解《周恩來與谷穗》的故事。
2、了解有關國家優惠“三農”的政策
(1)學生交流:說說課前了解到了農民享受了哪些優惠政策。
(2)出示資料進一步了解國家優惠“三農”的政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了解《周恩來與谷穗》的故事和調查搜集國家惠農政策方面的資料,從國家對農業的重視這個層面上,深層次的認識到農民農業的重要。
3、實話實說:
(1)說說為什么在課前調查活動中不愿意選擇農民作為自己的職業?
(2)教師小結點明農民辛苦為大家。板書:農民辛苦為大家
【設計意圖】:基于在學情分析中了解到孩子們瞧不起農民,在生活中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在這一環節中就結合課前的理想調查,讓學生實話實說,道出自己的心里話為什么不愿意當農民,(側面反映農民勞動的生活)然后乘機引導讓他們知道農民辛苦是為了大家,進一步體會農業的重要。讓農業在孩子們心中“長葉、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