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導學案
教材分析:本課題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主體中的教學內容。位于第2—7頁。本課是學生們接觸《品德與社會》的第一課,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安排本節課讓學生們從家庭入手,進而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從親情入手,進而了解親人,感受溫暖。從熟悉的生活入手,進而了解過去,珍惜現在。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已經有“家”這個概念,但對“家”的理解和認識卻不深入。他們知道最親的家庭成員,但絕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家庭成員了解不深,更不了解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同時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調查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適應家庭生活能力,教育學生要學著為父母分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掌握介紹家庭情況順序,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創設幸福家庭生活情境,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感恩父母,怎樣做父母的好孩子。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學具準備:彩筆、圖畫紙、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具準備:課件、音頻、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動一:歌聲飄過我的家
師:有一首歌很溫馨,老師聽過一次就愛上了它!孩子們,你們想不想聽?
(課件播放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并滾動出現家庭親情的照片。)
生:(靜靜地欣賞。)
師:同學們,聽著這溫馨而又深情的歌,看著這親切而又動人的畫面,你想到了什么?
生:(學生個別發言。)
師:是啊,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動人的歌聲勾起了我們美好的回憶,使我們不禁想到了自己溫暖的家,想到了關愛我們的親人。(板書課題,繪出家的簡筆畫)
活動二:想家的時候
師:老師也有一個溫馨可愛的家!每當外出的時候,我就會特別地想家。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地參加培訓。夜深人靜了,我卻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為什么,眼前總是浮現出家人的身影。一向堅強的我,淚水卻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真的,那時候,我好想家!
師:你們自己也有特別想家的時候嗎?為什么?
生:(師生互動交流。)
活動三:假設一個人沒有家
師:同學們,家是我們生活中最親近、最熟悉的地方,假設一個人沒有家會怎樣?
生:(先小組討論,然后每組選出一人匯報。)
師:我們在家里長大,家里有親人呵護我們,家可以為我們遮風擋雨,有了家,我們就不怕天寒地凍,就不怕一切困難,家的可愛之處太多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細心的感受吧!
活動四:畫畫自己的家
師:(指名讀“活動天地”內容)是啊,家給了我們溫暖的親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幸福,有家真好!(板書:溫暖、幸福)現在,就請你用彩筆畫畫自己的家。
師:(指導學生可以畫自己家的外觀或內景)
生:(學生先畫自己的家,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給大家說一說。)
活動五:知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