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文明的環境
教學目標 1.知道文明的環境要靠大家共同創造和維護。2.感受文明的環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3、能夠區別文明和不文明的行為,并能為維護健康文明的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人。檢查前面學習過的火災中的自救方法: 2.發表與交流。請各小組匯報本組健康生活方式的體驗活動,特別要講述自己感受:匯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教師概括:“同學們的親身體驗使大家進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給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和享受。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生活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而這種文明的環境要靠我們每個人去創造,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創造文明的環境’。” 3.閱讀與討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89頁的內容,并提問學生:“四幅片上的人在做什么,所展示的行為和文明的環境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清除小廣,你認為隨意張貼小廣告是文明的行為嗎‘!為什么?為什么要參與掃雪,它說明么? 一米線’是做什么用的? 為什么不能隨意亂扔廢棄物?” 4.全班討論 “為了擁有一個健康文明的環境,你都做過哪些事情?你發現班的哪些同學做過哪些文明的事情?我們還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觀察閱讀教科書第90頁的三幅圖畫及文字,并提問學生 “你經歷過或看見過這種現嗎?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體驗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現象?你有哪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議?”1. 教師小結:“每個人在公共場所中,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他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想到他人,努力去建設文明的環境,那么,這種環境中,就會使人感到舒適、愉快,社會就會變得更加文明而美好。希望每位同學,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點滴做起,在公共場所中做一個文明、教養的小公民。”2. 布置家庭作業。 完成生活體驗小報告,并拿給家長看,聽取家長的意見。
路,越走越寬教學目標:認識和了解我國日新月異的道路建設的發展變化,感受道路建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體會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學準備:圖片 錄像 網上資料教學過程:1、導入。師:同學們,教科書第40~41頁的幾幅圖畫、照片和文字,為我們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道路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請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些道路你們熟悉嗎?和我們所生活地區的道路一樣嗎?在我們生活的地區,最常見的是哪種道路?在我們的日常中,道路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先請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0!41頁的文字和照片。2、師引導學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設和發展,才會有教科書中反映的這些變化。3、利用圖片、錄像、網上資料等為學生介紹本地區道路的發展變化。突出先后的差別,以及對于本地區生活的影響:生產、商業、文化、旅游等等。4、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就本地區道路情況提出問題,相互交流。5、教師小結。6、布置家庭作業:(1)向家長介紹本地區道路的發展變化。 (2)任選一種本地的特產或目前本地較為常見的商品,向家長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運輸過程中都采用何種交通工具,與過去相比,有著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