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的事誰說了算(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
一、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五年級第一冊,民主生活中的一課。
二、 教學設計理念
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應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注重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教學的研究者。以人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本課的教學,從而對學生進行民主教育,懂得權利與義務要相統一。我根據《課標》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明白集體的事應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這一民主生活的基本原則。提高學生民主協商和民主參與意識。
(2)、學習一些與大家商量辦事的基本方法和規則。
(3)、在民主協商中能做到求同存異,學會傾聽和吸納別人的意見。
(4)、當自己的意見不被別人采納時,要心胸開闊,做到少數服從多事等。
2、過程與方法:
注重學習過程,采用探究式學習、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走訪、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獲取、分析、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實踐的能力,增強合作精神。
四、教學策略設計
1、 以活動貫穿整個課堂。
2、 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和感悟。
3、 在交流合作中實現活動的有效互動。
4、 課前組織學生在學校以及學校周圍,了解集體的事誰說了算,并讓學生做好調查記錄。
五、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對小學生進行民主生活的啟蒙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國家民主建設進程的要求。同時,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自主能力有所提高,在集體中自主、自理的事也多了起來,但他們在處理集體中的一些事情時,還不太懂得集體的事要大家商量著辦,也不會商量事情。有時,因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吵,或因有人固執己見而使事情辦不成,旨在讓學生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多種議事途徑和一般原則因而,教給他們一些商量事情的原則和方法,幫助他們學習過民主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學對象分析
雖然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年齡小,判斷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因此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照此守則修正自己的言行,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六、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懂得集體的事一定要大家商量。
教學的難點:有事大家商量是民主思想的體現和集體生活的原則。教師在突破難點時,可給學生講明兩點:第一,因為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情,應該由大家來商量;第二,個人的能力和辦法有限,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依靠集體的智慧,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