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3課我也想當升旗手教案
1.就升旗儀式過程中小朋友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并請小朋友幫助身邊的伙伴。
2.肯定、鼓勵在升旗儀式過程中表現(xiàn)好的同學,樹立孩子們身邊的榜樣。
[點評:結合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行為指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明行為。]
(四)總結談話,提出希望
三、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和建議
在教學本課時,要重視在升旗儀式過程中生成的教育資源,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明行為。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我也想當升旗手》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一單元“認識你真好”中的第3個主題活動,是在認識老師、同學、校園以后安排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國旗,養(yǎng)成升國旗時行為要規(guī)范,進而培養(yǎng)尊敬和熱愛國旗的情感,為一年級新生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前,再一次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標提出的“該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倡導下,我努力樹立新的“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一方面要“讓教學走近兒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通過課堂教學,把兒童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整節(jié)課,根據(jù)一年級學生上學還不到一個月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以愛愛鴿為主線,把各個活動串聯(lián)起來,上課剛開始,愛愛鴿把大家?guī)肓酥橇Υ鬀_浪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一下子就把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接著愛愛鴿給小朋友講述五星紅旗的含義,這比教師講,更能吸引學生。愛愛鴿去采訪大隊輔導員,請她談當升旗手的要求,以及它給小朋友帶來的兒歌等,都讓學生有一種新奇感,從而使剛入學還不到一個月的小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實踐體驗是促進良好心理品質(zhì)逐步養(yǎng)成的最佳途徑。本案例中的活動打破了原先思品課一定要在教室里上的常規(guī),把活動的場所搬到了教室外面,搬到了這一活動所特需的場景——國旗臺前。讓學生在參加完莊嚴的升旗儀式之后說一說,議一議,談自己的表現(xiàn)、自己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解。站在神圣的國旗臺前,站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學生聯(lián)想到了運動健兒的拼搏,聯(lián)想到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聯(lián)想到了自己要為祖國爭氣、努力,尊敬、熱愛國旗的情感油然而生,而且抒發(fā)得是那樣自然,那樣水到渠成。可見,打破思品教學時空上的局限,把教學設計與學生精彩生活進行超鏈接,會比一味地說教顯得更加鮮活與生動!
案例中讓孩子們與他們羨慕的高年級的光榮升旗手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讓學生從自主的對話中明確成為一名光榮的升旗手所必備的條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從這次對話中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從而真正落實到自己平時的行動中去。
生活性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顯著特點之一,最后課堂實地模擬的升旗儀式,使學生將升旗的有關規(guī)范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強調(diào)的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使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的理念。
活動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主要形態(tài),知識與活動是不可分離的。本課以學生直接參與多樣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如看一看、做一做、唱一唱、辨一辨、智力大沖浪等多種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