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品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教學設計
心理與健康
情緒與學習成績
人的情緒有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四種基本形式。情緒與學習成績有很大關系。當人們愉快時,可以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和研究問題。適度的緊張也可以促進思維,增強學習的意志和愿望。但如果過于興奮、恐懼或悲哀,大腦就會產生思維障礙,回想不起學過的東西,對問題反應遲鈍,不能順利地聯想、推理和判斷。如果考試前情緒很不好,考試成績就會受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情緒狀態就十分必要。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考試更不能“臨陣磨槍”,只有始終如一地刻苦學習,扎扎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面對考試才能胸有成竹。萬一考試成績不理想,應從中發現和彌補不足,同樣可以學到知識。如果因一次考不好而長期情緒消沉,就會影響今后的學習。其次,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控制情緒的本領。“天有不測風云”,考試前如果遇到使人高興或煩惱的事,就要通過某種方式使情緒盡快從激動或郁悶中擺脫出來。方法可以是散步,與別人聊聊與考試無關的事情,稍微讀點輕松的散文、詩歌等等。有時也可自我寬慰,以便緩和情緒。另外,平時注意道德與情操的修養也很重要。遇事不要斤斤計較,氣量要大,容得下事,容得下人,嚴于律己,善于與他人相處,這樣碰到矛盾就不會使情緒大起大落。
烏鴉與孔雀
一只黑色的烏鴉站在公園的大樹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樹下的草地上驕傲地走過。烏鴉尖叫道:“怎么能讓這樣一只怪鳥走進這座公園呢?他散步時的那副驕傲的樣子,就像這里的國王,還長著那么難看的一雙腳。他的羽毛像藍色的幽靈,我絕不喜歡穿上那種顏色的羽毛。他像狐貍一樣拖著尾巴到處轉。”說完,他靜靜地等待著回答。有一小會兒,孔雀什么也沒說。然后,孔雀微笑著開始說話:“我覺得您說的不符合事實,您所說的我的那些缺點可能是一種曲解。您說我傲慢,事實上我昂著頭是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開,而且我的雙下巴也使我的脖子變得很難看。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長得丑,又長著一雙皮包骨頭皺巴巴的腳,為此我不得不仰著頭,免得看見那雙難看的腳。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難看的地方,卻沒看到我的那些美麗動人之處。您注意到了嗎?您所批評的,恰恰是人們贊美我的地方。”
關于猴子的心理實驗
心理學家是利用猴子做的實驗。兩只猴子同時關在籠子里,一只被捆住了,不能動;一只可以在籠子里活動。實驗者每隔20秒鐘對猴子進行一次電擊。每次放電前5秒鐘,籠子里的紅燈就會亮起來。籠子里有一個開關,可以自由活動的猴子在籠子里活動時發現了這個開關,每當紅燈亮時,它就會按動開關逃出籠子。而另一只猴子不能活動。實驗不間斷的進行,有一只猴子先死了。實驗的結果是能夠活動的猴子先死去了。因為:猴子害怕電擊,都希望逃避。被捆住的猴子毫無辦法,只好聽天由命;可以活動的猴子為了逃避電擊,需要時刻注意紅燈的閃動。紅燈一亮,就需要迅速打開開關,向外逃竄。可以活動的猴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時刻處于緊張、焦慮、恐懼中,這些都是消極的情緒狀態,對生物機體有重大的影響。猴子的死是和不良情緒相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