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一)游戲激情,認識“風”。
淘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為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上課一開始,我便出示五彩的風車,激情調動:“誰有辦法讓風車轉起來?”學生回答后,我再請幾位小朋友上臺,比比誰的風車最先轉起來,而且轉得快。
(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這一設計重在讓學生積極動腦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上進的品質和創新的能力。)
讓學生懂得風的形成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游戲后我問學生:“風車為什么能轉起來呢?”學生通過游戲體驗,暢談自己的發現。有的孩子說:“我是用嘴吹動的。”還有的說:“我用手使勁晃動風車也能轉。”等等不同的答案。
課件演示:教師隨機總結歸納:“在小朋友們身邊,到處充滿了空氣,剛才小朋友們用嘴吹,用力跑,空氣也跟著小朋友們做起了運動,這樣就形成了風,其實就是空氣的流動。通過運動我們可以制造出風。你還知道其他制造風的方法嗎?”學生能說出:用電風扇,用吹風機等方法。
(這一環節通過玩風車游戲,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去思考、去發現風跟空氣流動的關系,再經老師點撥,學生淺表的感性認識得到了提升,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
(二)活動升情,了解“風”。
活動是促進兒童人格發展的直接動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設立了“快樂小看臺”、“精彩小擂臺”、“開心小舞臺”幾個環節,讓學生去尋找風、評論風、表現風,意在以活動升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風。
1、快樂小看臺
在“快樂小看臺”環節中,我設計了“畫面找風”和“生活中找風”兩個層次。
“聽,風姑娘來了,(多媒體播放風聲,并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她說要跟小朋友們捉迷藏呢!找找看她都藏在哪兒呢?和小伙伴們一起找找,并說說你是怎么找到她的呢?”(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與他人有效溝通,相互配合的能力。)
生:我看到房子的炊煙被風吹得飄起來。
生:小朋友的帽子差點被風吹掉。
……
(通過觀察和平時的生活積累學生都能感受到風帶來的變化。)
教師接著提問:
“剛才小朋友們在畫面中找到了風姑娘,你知道嗎,風姑娘就在我們的身邊,你能通過哪些物體找到他?快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小組合作,資源共享,擴大孩子的參與面。)
個別匯報:
生1:我看到紅旗飄起來,知道是風兒。
生2:聽到樹葉“唰唰”響,我就知道有風。
生3:我看到風把紙屑吹起來。
師:你看到紙屑在操場上飛,這時,你想對紙屑說點什么?
生1:紙屑,你不能在操場上飛,你弄臟了我們的操場。
生2:紙屑,你應該回到垃圾箱里去。
師:對呀,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是講衛生,愛護環境。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這環節教師及時地捕捉課堂中有教育價值的信息,將德育滲透到活動中,使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可謂“潤物細無聲”。)
師:誰能邊說邊加上動作,表演一下風姑娘來的樣子?
生1:風來了,花兒向我點頭。(做點頭的動作。)
生2:小樹彎彎腰。(做彎腰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