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感受到社會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能夠由衷的對他們說聲“謝謝”。
2、認知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認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從事各種服務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2)初步感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共生共存的關系。
3、行動目標:
能夠自己設定主題,在生活周圍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并能講述自己觀察侯的感受。
學情分析:現在的兒童,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每天都在享受著來自不同行業勞動者的服務,尤其是上學車接車送,父母對孩子更是關懷備至。每個孩子都非常的幸福。然而,他們并沒有留心觀察這些人是怎樣為他們付出勞動的,也沒有認真思考過正是這些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學生學習這課讓別人為自己提供服務感到容易,可自己為別人提供服務就感到困難,很難理解人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依存關系。
教材簡析:《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主題,教學這一課,主要讓學生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初步感受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體驗為別人提供服務和別人為自己提供服務后的感受。理解勞動沒有貴賤之分,發自內心的尊重并感謝勞動人民,感受生活,學習做人。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快樂引導法,討論辨析法,分組活動法,游戲表演法。
教學手段:課前調查、體驗,互動教學 ,直觀教學,創設情景教學。
教學準備:
1、 課前讓學生留意觀察自己一天的生活,想一想自己的各項活動都涉及了哪些人的服務,并把觀察結果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下來。
2、 周末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體驗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一個行業的一天生活,并排練表演。
3、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承接生活
1、由《幸福拍手歌》揭開本課課堂的帷幕。
(教師與孩子們載歌載舞,營造一種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
2、師生交流。
師:劉老師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課感到非常地高興,因為大家給了老師無限的支持和鼓勵。你快樂嗎?
生:快樂!
師:為什么?是誰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快樂?
生:……
(引導學生聯想到身邊親近的人,如:爸爸、媽媽、朋友等,為下一個板塊做鋪墊。)
板塊二:調查反饋,聯系生活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親近的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有嗎?讓我們一起走入生活去看看吧!
(播放調查錄像,將生活拉進課堂,讓學生們的認識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
2、學生觀察后聯系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天接觸到的服務行業,全班交流反饋。
(初步感知到自己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從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服務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3、小結:我們的生活需要誰?(板書課題)
(啟發學生階段小結,同時對學生的答案挑選性板書)
4、可有一個同學說他的一天不需要任何人為他服務,(出示課件:一位在看電視的同學;畫外音:我在家里看電視,我不要別人為我服務。)你同意他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