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品 養成親社會行為 學案
5.2 養成親社會行為 學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1、增強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謙讓、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習慣。
2、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能力目標】能理解和掌握青少年怎樣為社會做貢獻
【知識目標】明確謙讓、分享、助人的表現、方式和意義。
二、教學重點:養成謙讓、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習慣
三、教學難點:怎樣為社會做貢獻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案
1、內容:p74---80頁
2、在研讀課本內容的同時在課本上劃出重點句子、關鍵詞。找出疑問點。
3、根據提綱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讀p74----77內容思考:
(1)如何做到謙讓?
(2)分享的含義?我們為什么要學會分享?
(3)怎樣幫助他人?
★自學指導:讀p77----80內容思考:
(1)怎樣為社會做貢獻?
(2)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方式有那些?
(3)怎樣關心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事?
(4)什么是奉獻?
(二)導學案
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材料內容,形成本組的觀點,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xx年十大“山東好人”評選揭曉,他們中有帶領百姓開山造路的“當代愚公” 有身患重病卻出資百萬捐資助學的企業家,有德藝雙馨打造“醫療凈土”的醫生,還有勇斗歹徒的英雄,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沖向火海勇救工友的普通工人等。
材料二:十大“山東好人”部分代表的感言:
“在山東這片有濃厚文化積淀的熱土上,有著千千萬萬個好人,我們只是這千千萬萬好人中的一員。”
“一個人做一時好人并不難,難得是做一輩子好人,做一輩子好人是我們的終生追求。”
(1)、結合材料一,請你談談十大“山東好人”的行為有哪些共同點?
(2)、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培養自己親社會的行為和習慣?
材料:在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老人倒在地上呻吟,旁邊還有一些血跡------;你正在小河邊散步,突然看到一個小孩落水,周圍只有你一個人,可是自己有不會游泳------
想一想在上述情景中自己應該怎樣幫助他人?
(三)練習案
填空題:
1、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學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謙讓首先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_、__________。
3、幫助他人首先要__________,還要注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選擇題
1、不容易被挫折壓倒的人是( )
a. 得不到別人支持的人
b. 能正確地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的人
c. 在學習中遇到暫時困難就會放棄努力的人
2、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一些領域和地方道德失范。社會生活是復雜的,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我們要 ( )
①正確地認識社會,辨證地分析問題 ②緊隨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俱進 ③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 ④抗拒外在的壓力和誘惑,堅持自己的正確立場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