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為 示范教案
社會行為 示范教案
第三節 社會行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動物的社會行為的概念。
2.社會行為的特征。
能力目標
1.認識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理解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
2.研究并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義,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積極了解并且掌握動物的社會行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護動物。
2.通過本節的學習,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動物社會行為的概念。
2.社會行為的特征。
●教學難點
動物是如何傳遞信息的。
●教學方法
討論法、例舉法、直觀圖示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1)準備一些《動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資料及有關動物傳遞信息的資料。
(2)投影膠片
2.學生準備:課下收集各種動物群居的資料及有關動物是如何傳遞信息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獨居的,也有營群居生活的,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是營群體生活的嗎?
2.這些群居動物內部不同成員之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關資料,整理成體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組做得更多更好。
(學生活動)
查資料、討論、總結。
學生可能會將如下動物寫在黑板上。
1.白蟻、羊群、雞群、牛群、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這些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如白蟻的社會行為。
小組依照自己書寫的順序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但均給予鼓勵。
[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
我們一起來分析這些營群體生活動物的特點。
(師生互動)
學生分析,老師板書
1.這些動物不是獨居的,是很多動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們不是同種的許多個體簡單的聚集。
3.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5.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
(教師活動)
總結以上內容,打出投影膠片(內容如下):
1.社會行為:動物營群體生活,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
2.社會行為的特征
(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3)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制度。
(教師活動)
根據社會行為的特征,分別舉一些事例加以說明
多媒體播放課前準備的《動物世界》剪輯錄像
1.白蟻群體成員的分工
2.一群阿爾卑斯狒狒的群體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雞(有一只漂亮健壯的大公雞)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頭羊)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分析、嘗試回答
及時評價,最后給予點撥
學生如:分析一群阿爾卑斯狒狒的群體生活
1.有一個最占優勢的雄狒狒,是首領。
2.有下級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領的優勢: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
4.首領的職責:負責指軍整個社群的行動,并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衛這個群體,這就是一個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級社會。
學生:分析蜜蜂群體是有組織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負責產卵,繁殖后代。
2.工蜂負責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撫育后代、照顧蜂王、防御敵害等。
3.雄蜂負責與蜂王交尾。
它們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繁衍。
學生:分析雞群和羊群
在雞群和羊群中都有占優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