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主題一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課件導入。播放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激發興趣。
二、交流匯報,談感想。
三、學做懂事的好孩子。
四、 討論與行動。
五、信息反饋,情感交流。
六、總結拓展。
七布置作業。
一、導入
1、大家喜歡聽歌嗎?讓我們一起聽一首好聽的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
2、 邊聽邊想:
歌中小女孩做了什么事?你覺得她個怎樣的小女孩?
二、小結:
小女孩能體貼爸爸媽媽的辛苦,幫媽媽打水,幫爸爸捉蟲,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們愿意和她交朋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懂事了》一課,板書。
過渡語:怎樣做才是懂事的孩子呢?
1、 播放課件錄音《樂樂的感想》。
老師知道一位叫樂樂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幾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單位,回來后,寫一篇感想,你們想聽嗎?
2、交流感悟,談自己的感想。
聽了樂樂的話,你有什么感想嗎?能說說嗎?
3、 調查反饋,小組交流匯報。
1)你們不也和樂樂一樣嗎?對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請以四人為一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
2)展示自己的匯報:“爸爸媽媽的一天”介紹父母的工作情況。
4、 談了解父母情況后的感受?
當你了解了爸爸媽媽一天的辛苦工作后有什么感受呢?
1、回憶往事:是啊,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而辛勤地工作著,他們多么辛苦啊!你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已經長大了,想一想你們平時都幫助家里人做過哪些事情呢?(對比課本畫面內容進行比較)
2、自我評價:在家,能關心體貼父母就是懂事的表現,我們懂事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好的報答。(學生自我評價)讓我們也來夸夸自己,和以前比,在哪些方面表現的更懂事了?
3、 知節日,知典故,知傳統。
1)了解母親節的由來,由已及人,交流古今中外父母關愛子女的小故事,讓學生知道所有的父母都是值得尊重的,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2)播放課件《感恩的心》。
1、學生討論與行動。
作為三年級的學生,應該怎樣回報自己的父母呢?
2、 學生議一議。
1) 當我們這樣做時父母有什么表現?(引導學生知道做這些事就是懂事的表現)
2)還有哪些事情可以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引導學生知道勤奮學習和克服壞習慣也是懂事的表現)
3)哪些事情已經做了?哪些事情還沒做好?
3、設計一周計劃行動表
要求:
1)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經常需要做的日常家務勞動,而且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三分鐘熱血”。
2)直到現在為止還是爸爸媽媽在做的日常簡單家務勞動。
3)內容不要過多,兩三項最好。
1學生展示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