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畫畫我們的校園》
《畫畫我們的校園》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畫畫我們的學校》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入學已經兩年,他們對校園環境、校園設施已經有一定的了解。通過以往的學習和鍛煉,學生也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對學校周邊環境和自己上學途中的建筑設施也有一定了解。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他們具備了初步辨別方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葉接觸過一些常見的圖例。但是要求他們自己動手設計圖例,并根據方向畫學校平面圖和上學線路圖對三年級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辨別方向的方法,根據校園實景畫平面圖,根據自己的上學線路畫路線圖。難點是,認識圖例,了解其用途,并設計圖例同時學習將實物轉換到平面的技巧。
設計思路
1、 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和游戲,幫助學生聯系實際提高實地辨別方向的能力。情景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設計校園景物設施的圖例并合作完成校園平面圖。培養學生綜合概括分析以及小組互助合作的能力。同時降低了操作的難度,突破本科難點。
3、 將闖關活動貫穿始終,在分級闖關中逐步完成預設的各項教學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強調了該課程的活動性特征,用活動貫穿教學自然巧妙地逐一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學校的小主人,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責任心。了解學校周邊環境,豐富學生對學校周圍環境的認識。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辨別方向的方法,會看平面圖,認識圖例。能自己設計簡單的圖例,畫簡單的平面圖和線路圖。
過程和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圖例并繪制平面圖和線路圖。
教學重點
學習辨別方向的方法,根據校園實景畫平面圖,根據自己的上學線路畫路線圖。
教學難點
認識圖例,了解其用途,并設計圖例同時學習將實物轉換到平面的技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表格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辨別方向的幾種方法 彩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58---p62內容 話題為“我來畫學校”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3---p65內容 話題為“我的上學線路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創設情境,明確話題。
一、 課件出示校園實景,引導學生回顧校園景物。
二、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美麗的校園。
三、 師:看,我們的校園多美啊!我們都引以為榮。因此我們學校經常會接待一些領導 來開會或者一些老師們來參觀學習。這么大的校園,初來乍到,都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學校教導處想請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幫忙設計一副學校平面圖,好讓所有來賓對我們的校園環境一目了然。大家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