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
課后札記:
主題三 愛護自己的名譽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事例的分析,使學生初步具有珍愛自己名譽的情感和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2、培養學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
3、使學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護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教學設計
1、誰最美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他們對周圍的人或事都有自己的評價?磿13頁,讓同學們認真的看看圖,說一說,圖中的這幾個同學的這些事情,做的對不對?為什么?要使學生探究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帶來的不同后果,使學生認識到后果的不同又反映了人的文明、道德水平的不同。另外,讓同學們認真閱讀中國小學生多多的故事,使學生們明白,對于個人來說,要珍惜自己的名譽,而那些在海外的中華兒女心中,祖國的名譽比個人的名譽更重要,有國才有家,國家的名譽都沒有了,我們的名譽還在嗎?
2、懂得羞恥
讀圖第16頁,要同學們明白,好的行為習慣使我們終身受益,不良的行為會讓我們感到羞恥。勇于反省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會成為大家喜歡的人。并要求學生將自己犯錯一件事寫在書第16也下面的方框中,并說明自己犯錯后是如何改正的。
課后札記
主題四 我在進步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自己各方面的進步,由此產生自信心,懂得進步是成長的階梯,要看到自己的優勢。
2、培養學生自我札記的能力,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悅納的能力。
3、引導學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成長軌跡,能夠張顯自己的優勢,看到自己的不足,繼續努力。
教學設計
1、交流你在成長進步中的一件小事,如:我學會了。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懂得自尊、自愛,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績,列在第18頁的兩個方框中。
第二單元 我與家庭
主題一 家庭的親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和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激發對父母和長輩養育自己的感激之情。
2、能夠以各種恰當的方式對父母和長輩表示感激。
3、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知道應該尊敬、關心、孝敬父母長輩,知道感激父母與長輩,懂得怎樣去關愛家人。
教學設計
1、找一些同學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并講述自己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故事,使其能認識到家人對他的關心,關懷,使其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2、給學生們講故事:《送水工》,講述的是一個送水工到一家去送水,這是這家的女人得知國外兒子要回來,便請求送水工幫助她,扮演她的丈夫,因為她跟兒子說,她為兒子找了一個繼父,是這個繼父出錢一直幫助兒子完成學業的,其實是這個女人,不辭辛苦的工作自己默默供兒子上學的……
一個故事,講述完以后學生很有感觸,找同學講了自己的感受,使學生更加愛自己的家人,能知道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是完全為了這個家,為了他們的這個寶貝。另外書上的故事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并找學生講述自己與家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分析,一起來感受。
3、閱讀書上的故事,并詢問學生知道父母的生日嗎?每個孩子的父母,都記得我們的生日,而我們卻沒有在意父母的生日;從今天起,我們要牢記父母的生日,并為父母慶祝生日,雖然我們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但是主要的是我們有一顆愛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