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中的規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懂得規則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知道要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各項規則。
3.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觀察和發現
指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找一找身邊有沒有規則。
1.誰知道教材上的四幅圖上有哪些規則?
2.你是怎么知道這些規則的?
3.這些規則是以什么形式提醒大家注意遵守的?
(有的以提示語的形式,如草坪上的提示標牌和動物園動物喂養的提示;有的以標志圖示的形式,如銀行工作臺前的一米線;還有的以條款的形式,如圖書借閱規則。)
4.除了這些,在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規則?
活動二:思考和辨析
討論法:人們說“生活處處有規則”,有規則就有約束,有人說,有約束不自由,規則太多不方便,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辯論法:以“規則多,究竟是方便還是不方便”為題組織一場辯論會,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充分發表意見,最終統一認識。
活動三:調查和走訪
安排學生對身邊的從事不同行業的人進行調查,根據他們的了解,自己行業的主要規則是什么。再把調查結果以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
活動四:討論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規則,你認為這些行業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規則?
你走訪的人對各自行業的規則有什么看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
你認為這些行業規則對從業者本人、對行業、對行業所面對的人群、對社會上其他人群有什么積極的意義?
你認為制定這些行業規則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