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時間:-11-11 9:24:55 來源:寧小教育網 作者:cnl 閱讀1387次
課型:
邏輯推理課
教學要求:
1.通過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學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風化、搬運等地質作用下,是不斷變化著的。
2.培養學生根據自然變化結果,推測自然變化原因,想象自然變化過程的能力。
3.向學生進行自然界是永恒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教育。
教學重點: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都是光滑圓潤的。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錄像(按要求編輯成三段);
2.投影片(二張);
3.卵石;
4.碎瓦(選個兒較小、棱角分明的);
5.帶蓋玻璃瓶;
6.盒子。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卵石的形態特點,借此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大自然可以告訴我們無窮的奧秘。今天,教師帶你們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種形態奇異的巖石。在考察時,我們不但要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還要互相合作,遵守紀律。能做到嗎?
讓我們跟隨著攝像機的鏡頭開始考察第一站,思考兩個問題:
你看到的巖石分布在哪里?形狀像什么?
2.放錄像。
3.觀后交流。
小結:我們把這種像鳥卵,像核桃,像豆粒一樣的巖石,叫做卵石。(板書:卵石)
4.卵石有什么特點呢?
請小組長打開1號盒子,每一個同學取一塊卵石,用手摸摸看。
5.卵石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有相同的特點──光滑圓潤的。大自然──這位巨大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十九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板書課題)
二.卵石的分布情況。
1.卵石是怎么形成的,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為了弄懂這個問題,仍然得到“實地”考究一下。在“出發”前,我們先來看一份考察表。這份考察表要求我們考察些什么?
2.放錄像。
3.觀后交流。
小結(邊小結邊在投影片上合上文字):
河道上游巖石的特點是:個兒大,棱角分明;中游:個兒中等,光滑圓潤;下游:個兒細小,粒粒砂子。
河道中的巖石分布是有規律的:從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石塊越來越小,形狀越來越圓。
4.啟發學生質疑:
你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想到了哪些問題?
三.卵石的成因。
1.剛才同學們提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兩個問題。(出示投影片)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到河道兩岸的高山去看一看,考究一下。
2.在“出發”前,我們一起把p66-p67的三小節課文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