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3.放錄像。
4.學生交流,老師擇要板書。
⑴河道中的巖石是從哪里來的?
溫 差
風化作用 冰
植 物
(我們把這些溫差、冰、植物等破壞巖石的作用,叫做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是臨時的、緩慢的,各種風化作用是同時進行的。山腳下堆積的碎石、砂、粘土就是臨時風化作用的產物。)
那么,堆積在山腳下的碎石、砂、粘土怎么會到河道中去的呢?
山 洪
搬運作用
雨 水
⑵河道中的巖石為什么越來越圓?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實驗】
a.請小組長打開2號盒子,看一看里面是什么? (碎瓦)
b.留二塊碎瓦,把其余的小心地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玻璃瓶中(瓶里事先放了一層砂),蓋緊瓶蓋。然后用力搖晃瓶子。(老師示范)
c.學生實驗(每個學生輪流做),老師巡視指導。
d.請小組長打開瓶蓋,用鑷子取出碎瓦,放在瓶蓋里。
請同學把實驗前后的兩種碎瓦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比較一下碎瓦形狀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有這種變化?
e.如果不停地搖晃瓶子,結果怎樣? 對你有什么啟發?
(碎石在搬運過程中,臨時受到水流的沖擊和互相磨擦,逐漸失去了棱角,這個作用叫磨圓作用。)
5.總結卵石的成因。
現在請你總結一下,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高山上的巖石經溫差、冰、植物等的風化作用,掉到山腳下,崩塌下來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沖到河里,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水的沖擊和互相磨擦,變得越來越圓,最后形成了卵石。它經歷了長時間的變化和地理位置的變遷。)
四.課堂引伸。
卵石以它那玲瓏圓潤的身軀向人們訴說著大自然的偉力。風化作用、搬運作用總是在不停地進行,因而,地球表面總是在變化著。請同學們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遙遠的將來可能會怎樣?